北语13秋《美学》在线作业答案
北语13秋《美学》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汉语“美学”一词来自()
A. 德国
B. 法国
C. 日本
D. 美国
满分:5分
2.“美学就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主张最大的弊端是()
A. 把美学锁定在“关系”上
B. 过于宽泛
C. 二元划分
D. 美不是关系
满分:5分
3.手艺的核心是()
A. 技术
B. 技艺
C. 艺
D. 手
满分:5分
4.“巫术直观”作为前概念的生命活动的智慧功能,它本身就是()
A. 现实的
B. 物质的
C. 诗性的
D. 审美的
满分:5分
5.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范畴"诗学"。"诗学"是研究所有( )的学问。
A. 艺术品
B. 戏剧
C. 审美活动
D. 诗性活动形式
满分:5分
6.席勒是哪国诗人、美学家?
A. 德国
B. 法国
C. 日本
D. 美国
满分:5分
7.()是作为人类生存的本原性奠基而向人们呈现的
A. 身体劳动
B. 精神劳动
C. 思维活动
D. 审美活动
满分:5分
8.原始初民的巫术世界的符号形式,可分为狭义的巫术符号、神话、语言和( )四个类型。
A. 艺术
B. 图腾
C. 舞蹈
D. 文化
满分:5分
9.“巫术直观”是前认识的,前概念的和前思维的,这可以称作()
A. 逻辑思维
B. 美学思维
C. 理性思维
D. 原始思维
满分:5分
10.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 )
A. 鲍姆嘉登
B. 孟子
C. 维柯
D. 亚里士多德
满分:5分
11.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代表人物是()
A. 歌德
B. 席勒
C. 鲍姆嘉登
D. 黑格尔
满分:5分
12.古希腊的柏拉图曾明确地说,艺术活动有两个起源,一是灵感,一是( )。
A. 手艺
B. 音乐
C. 游戏
D. 模仿
满分:5分
13.美学这门学科是由( )在1750年提出来的。
A. 康德
B. 鲍姆嘉登
C. 维科
D. 黑格尔
满分:5分
14.技术是()产生的,它导致后来的技术化生产
A. 理性认识活动
B. 感性认识活动
C. 思维
D. 劳动
满分:5分
15.巫术——神话思维向理性认识转变,在中国的发生,是在()
A. 夏朝
B. 春秋
C. 殷周之际
D. 战国时代
满分:5分
16.巫术活动中,世界象征化的同时,出现了人的()
A. 思维活动
B. 劳动
C. 创造活动
D. 符号创造活动
满分:5分
17.柏拉图的对话()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
A. 《伊壁鸠鲁篇》
B. 《克力同篇》
C. 《大希匹阿斯》
D. 《斐多篇》
满分:5分
18.中国古代《尚书·尧典》中有关舜帝命夔典乐的话是
A.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B. 诗言志,歌永言
C.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 诗者,志之所之也
满分:5分
19.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A.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 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满分:5分
20.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包含的巫术思想是
A. 人的生命是与万物的生命未分离
B. 巫术的世界是一个浑然的整体世界
北语13秋《美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对喜剧的解释中,“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的观点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克罗齐
D. 胡塞尔
满分:5分
2.审美活动的符号形式是( )。
A. 是一种显现性符号形式
B. 一种指称性符号形式
C. 概念性符号形式
D. 一种信号形式
满分:5分
3.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感经验是物理的事实
B. 美感经验是美的事物引起的经验
C. 美感经验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
D. 美感经验是一种生理的快感
满分:5分
4.人类审美活动迄今所形成的美感经验形态包括优美、崇高、( )、悲剧、丑、荒诞。
A. 和谐
B. 滑稽
C. 自然
D. 喜剧
满分:5分
5.对喜剧的解释中,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戏剧的,是()
A. 黑格尔
B. 海德格尔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满分:5分
6.德国美学家()认为,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游戏,也只有在游戏时才是自由的。
A. 歌德
B. 席勒
C. 鲍姆嘉登
D. 黑格尔
满分:5分
7.对于具体的审美现象的发生来说,应该是先有(),然后有美感经验。
A. 创造活动
B. 审美活动
C. 艺术创造
D. 游戏活动
满分:5分
8.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 )
A. 审美意识的形成
B. 审美观念的形成
C. 美感的出现
D. 联想的形成
满分:5分
9.中国古代的诗学总原则“诗言志”,体现了美感经验的( )。
A. 自由特征
B. 直觉性特征
C. 快感特征
D. 表现性特征
满分:5分
10.美育不需要对别人进行说教,而是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使性情获得
A. 升华
B. 陶冶
C. 训练
D. 改造
满分:5分
11.“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是( )说的。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满分:5分
12.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是唯一进行( )的动物。
A. 交流的动物
B. 求生活动
C. 信号沟通
D. 符号活动或象征化活动
满分:5分
13.既表现又反观自身的循环过程,就是()的本质。
A. 审美
B. 手艺
C. 游戏
D. 劳动
满分:5分
14.审美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就是( )。
A. 对事物的客观描写
B. 对人的内在情感的表现
C. 将人与其存在性展开中对事物的揭示关联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
D. 对事物的纯粹形式刻画
满分:5分
15.笑者对对象必须具有(),没有()就没有笑。
A. 亲和力
B. 感受力
C. 超越性
D. 理解力
满分:5分
16.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 )
A. 化丑为美
B. 以丑衬美
C. 再现生活丑
D. 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满分:5分
17.美感开始于()
A. 异性的吸引
B. 游戏的冲动
C.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 祭招的崇拜
满分:5分
18.第一个提出崇高概念并加以论述的,使罗马艺术批评家()
A. 维吉尔
B. 郎吉弩斯
C. 但丁
D. 卜迦丘
满分:5分
19.在现实世界中,令人感到愉快的东西,一是符合主观目的,二是符合
A. 审美意识
B. 审美观念
C. 审美心理
D. 客观规律
满分:5分
20.直觉即表现,表现即艺术。这是哪个美学家的主张?
A. 克罗齐
B. 柏拉图
北语13秋《美学》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西方近现代以来的哲学和社会思潮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
A. 对个人的崇拜
B. 对上帝的摈弃
C. 对社会的反叛
D. 对主题的信赖
满分:5分
2.审美活动在总体特征上又可称为()
A. 表现活动
B. 创造活动
C. 诗性言说
D. 无功利活动
E.
满分:5分
3.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法国的萨特等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悲剧家的悲剧作品属于
A. 命运悲剧
B. 性格悲剧
C. 存在悲剧
满分:5分
4.就审美活动而言,()才是其核心。
A. 表达
B. 思考
C. 显现
D. 怀疑
满分:5分
5.正式提出“崇高”概念并系统探讨的是( )
A. 爱迪生《论想象的快乐》
B. 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C. 康德《判断力批判》
D. 朗吉弩斯《论崇高》
满分:5分
6.悲剧所闪现的超越层面是尚未达到的但却已经通过()显示的。
A. 正义
B. 失败
C. 成功
D. 团圆
满分:5分
7.原始时代,人们的审美活动还没有严格区分出纯粹的美、丑,而是一种()的美感经验。
A. 混杂
B. 纯粹
C. 单一
D. 独立
满分:5分
8.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
A. 戏剧艺术的一种类型
B.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悲哀的事件
C. 悲痛的情感
D. 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
满分:5分
9.黑格尔认为悲剧来源于人物性格之间的( )。
A. 命运
B. 过失
C. 弱点
D. 冲突
满分:5分
10.()的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而是另一种美——魅力或魔力。
A. 理性
B. 感性
C. 丑
D. 荒诞
满分:5分
11.丑所关涉到的主体,是现代社会中崛起的()主体。
A. 非理性
B. 理性
C. 无意识
D. 意识
满分:5分
12.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的《欧米哀尔》是经典的审美的( )的表现。
A. 崇高
B. 力量
C. 悲剧
D. 丑
满分:5分
13.笑或喜剧,就是()之后的轻松和欢快。
A. 感受
B. 超越
C. 失败
D. 思考
满分:5分
14.()的丑是一种可以向美转化的丑。
A. 内容上
B. 形式上
C. 思想上
D. 逻辑上
满分:5分
15.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是( )悲剧观的代表人物
A. 性格冲突说
B. 存在主义
C. 净化说
D. 过失说
满分:5分
16.作为人自身的存在性展开的()活动,处于人类所有活动的源头地位。
A. 表现
B. 直觉
C. 美学
D. 审美
满分:5分
17.(),人们的审美活动开始区分出明确的美与丑的界限。
A. 原始社会
B. 中世纪
C. 近代
D. 古典时代
满分:5分
18.《奥赛罗》、《马克白斯》、《李尔王》属于
A. 命运悲剧
B. 性格悲剧
C. 存在悲剧
满分:5分
19.罗丹的作品《》就是经典的审美的丑的表现。
A. 欧米哀尔
B. 青铜时代
C. 夏娃
D. 伤鼻的男子
满分:5分
20.“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 )
A. 马克思
北语13秋《美学》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荒诞派戏剧中的荒诞,已经失去了对荒诞进行反抗的力量,只剩下一点()之情。
A. 愤闷
B. 冷漠
C. 忧伤
D. 悲哀
满分:5分
2.一个在时间序列中呈现的东西,在空间中只能压缩为一个()才能呈现。
A. 思想
B. 时间
C. 体积
D. 物
满分:5分
3.“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是指艺术品接受的
A. 创造性
B. 开放性
C. 历史性
D. 启示性
满分:5分
4.本源于生命的存在性展开的时间昭示,就是本源时间,又可称作是()
A. 本源空间
B. 本源样式
C. 生命空间
D. 生命时间
满分:5分
5.一个()的形成,意味着使一个事物凝固并突出出来。
A. 时间
B. 空间
C. 片断
D. 思想
满分:5分
6.艺术创作本源地归属于存在性境遇的(),而不是归属于创作者。
A. 显现活动
B. 思考活动
C. 劳动
D. 创造活动
满分:5分
7.艺术品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意义生成过程。
A. 创造
B. 接受
C. 表现
D. 呈现
满分:5分
8.时间样式的经典表现,就是()
A. 绘画的形式
B. 劳动的形式
C. 音乐的形式
D. 创作的形式
满分:5分
9.艺术品作为存在性境遇的显现活动向显现的形式的凝聚的确立和恒定,其存在就是为了()。
A. 流传
B. 生成意义
C. 欣赏
D. 创作
满分:5分
10.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贺拉斯
D. 席勒
满分:5分
11.我们把艺术品的接受过程分为两级,一极是艺术品,一极是()。
A. 创作者
B. 艺术思想
C. 艺术背景
D. 接受者
满分:5分
12.作为审美活动的直觉活动就是事物或对象()。
A. 缺失地被呈现
B. 完美地被呈现
C. 简单地被呈现
D. 复杂地被呈现
满分:5分
13.()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展开的最基本样式。
A. 时间样式
B. 空间样式
C. 语言样式
D. 显现样式
满分:5分
14.德国美学家卡西尔和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主张,艺术是创造()。
A. 生命的思想
B. 思想的生命
C. 形式的生命
D. 生命的符号形式
满分:5分
15.艺术活动是对人的存在性展开所形成的境遇的()
A. 内容的表现
B. 思想的思考
C. 表达
D. 形式化表现
满分:5分
16.所谓(),就是显现形式的展开是按照时间方式展开和呈现的。
A. 空间样式
B. 时间样式
C. 语言样式
D. 显现样式
满分:5分
17.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和中国的“诗言志”都属于
A. 再现说
B. 游戏说
C. 表现说
D. 模仿说
满分:5分
18.真正的荒诞只能被(),而不能被表现。
A. 呈现
B. 体验
C. 获取
D. 催生
满分:5分
19.格式塔原则,又称作()原则。
A. 形式变形
B. 形式完成
C. 完形内容
D. 完形形式
满分:5分
20.提出的“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关于艺术的定义。
A. 苏珊·朗格
B. 柏格森
C. 克莱夫·贝尔
D. 卡西尔
满分:5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