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3秋《古代汉语》(一)作业答案
北语13秋《古代汉语》(一)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国”的本义是( )。
A. 国家
B. 天子统治的地方
C. 诸侯统治的地方
D. 国都
满分:5分
2.下列义项中,属于“诛”的本义的是( )。
A. 索取
B. 治罪
C. 声讨
D. 以言语批评人
满分:5分
3.下面各句,有与“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中“王”的用法一样的词的句子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C.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满分:5分
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中 “辟”的今字是( )。
A. 僻
B. 譬
C. 避
D. 鄙
满分:5分
5.“然郑亡”的“然”表示的意思是( )。
A. 然后
B. 然而
C. 可是
D. 如果
满分:5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郑伯克段于鄢的“克”是“战胜”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是寡人之过也”的“也”表判断语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赵盾弑其君”中“弑”在古代是指下杀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宫之奇谏假道”中的“谏”是指用言辞纠正尊长的错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而兵由此起”句中的“兵”当“战争”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6.“反不讨贼”中的“反”后来写作“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7.“王齐国,子万民”中的“王”和“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8.“失其所与,不知”中的通假字是“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9.“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中“社稷”的本义是土神和谷神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0.岂不榖是为?的“不榖”是诸侯的谦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1.古代的朔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2.“无”最常用的意项是当动词“没有”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中的“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是分数表示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中的“嗜”字表示酷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5.春秋时的五等爵是公,侯,伯,子,男。
13秋《古代汉语》(一)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中的“市”指的是
A. 市场
B. 卖
C. 街市
D. 买
满分:4分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
A. 《辞源》
B. 《辞海》
C. 《词诠》
D. 《经传释词》
满分:4分
3.“集”的本义是鸟群停在树上,下列句子中,用其本义的是( )。
A. 沙鸥翔集
B.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C. 天下云集而响应
D.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满分:4分
4.借字与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叫做 ( )。
A. 双声通假
B. 同音通假
C. 叠韵通假
D. 声韵相邻通假
满分:4分
5.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
B.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
C.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
D.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
满分:4分
6.在下列各句中,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
A.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B. 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返”
C. 太后盛气而胥之
满分:4分
7.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 )。
A.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B. 响: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C. 劝:古义为“勉励”,今义为“劝阻”
D. 宫:古义为“房屋”,今义为“宫殿”。
满分:4分
8.“振困穷”中的“振”的意思是( )。
A. 振动
B. 救济
C. 帮助
D. 排挤
满分:4分
9.《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
A. 许慎
B. 陈彭年
C. 周德清
D. 陆法言
满分:4分
10.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 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 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 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满分:4分
11.孟尝君曰:“客何好?”中的“客何好”的意思是( )。
A. 你还好吗
B. 他爱好什么
C. 客人们都好吗
D. 客人们有什么爱好吗
满分:4分
12.对“客无能也”中的“能”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能力
B. 能够
C. 能动
D. 能否
满分:4分
13.下列句中的“少”,有轻视,瞧不起之意的是( )。
A. 太后之色少解
B. 邻国之民不加少
C. 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亦自相少
D. 十五岁矣,虽少
满分:4分
14.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 《经传释词》
B. 《词诠》
C. 《助字辨略》
D. 《古汉语虚词通释》
满分:4分
15.“父母闻之,清宫道中”的“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今专指“宫殿”,这种变化属于( )。
A. 词义范围的扩大
B. 词义范围的转移
C. 词义范围的缩小
D. 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
满分:4分
1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 梅膺祚
B. 许慎
C. 陈彭年
D. 丘雍
满分:4分
17.下列古代专有名词,古音与今相同的是( )。
A. 可汗
B. 大宛
C. 陛下
D. 尉迟
满分:4分
18.根据字形分析,“朝”字的本义应该是( )。
A. 早晨
B. 朝廷
C. 早上省视父母、君王
D. 朝见
满分:4分
19.“恤孤独”中的“孤”指的是
A. 年少丧父
B. 年老无子
C. 壮年无夫
D. 老年无妻
满分:4分
20.《战国策》的语言是___的典型。
A. 说明文
B. 记叙文
C. 论辩文
满分:4分
2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中的“草具”指的是( )。
A. 一种用草编织的东西
B. 能够食用的植物
C. 草垫子
D. 粗劣的食物
满分:4分
22.在下列义项中,“叔”字的本义是
A. 用手拾
B. 排行在后的
C. 比父亲年少的父辈
满分:4分
23.“封书谢孟尝君曰”句中“书”的意思是( )。
A. 写字
B. 信
C. 尚书的专称
D. 书写
满分:4分
24.“太后之色少解”中“解”的意思是
A. 消
B. 解释
C. 解答
D. 疑问
满分:4分
25.在“今国家间暇”和“臣间离齐赵”中,两个“间”的意义类型依次是( )。
A. 引申义,引申义
13秋《古代汉语》(一)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出自
A. 学而
B. 为政
C. 里仁
D. 公治长
满分:5分
2.下列各句中的“质”,当“正直”讲的是( )。
A. 其质非不美也
B. 质直而好义
C. 燕太子丹质于秦
D.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满分:5分
3.冬,晋文公卒。此句是典型的什么句型?( )。
A. 判断句
B. 否定句
C. 叙述句
D. 疑问句
满分:5分
4.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是( )。
A. 收發怨俟
B. 徙遗失接
C. 弃扶问许
D. 虑忍怨直
满分:5分
5.下列句子中的“攻”,有“攻击,攻打”之意的是( )。
A.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B. 无攻人之恶
C.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满分:5分
6.“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句中的“冠者”可以理解为( )。
A. 戴帽子的人
B. 成年人
C. 一种礼仪
D. 头发
满分:5分
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句中“夫”的意思是( )。
A. 指示代词
B. 疑问代词
C. 人称代词
D. 语气词
满分:5分
8.下列句子中的“后”,表示“走在后面,落后”的是( )。
A. 后王命冢宰
B. 子路从而后
C. 天子之妃曰后
D.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满分:5分
9.“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中“亡”字的意思是
A. 死
B. 通“无”
C. 消失
D. 灭亡
满分:5分
10.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 )。
A. 良庖岁更刀,割也
B.
夫战,勇气也
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
是皆秦之罪也
满分:5分
11.“一箪食,一瓢饮”句中“饮”的词性是( )。
A. 动词用如名词
B. 动词
C. 动词意动用法
D. 名词
满分:5分
12.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
A. 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B. 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D. 此必是豫让也
满分:5分
13.最早的隶书产生于( )。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春秋
满分:5分
14.已知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 )。
A. 仰韶文化原始陶文
B. 商代文字
C. 籀文
D. 小篆
满分:5分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句中的通假字是?( )。
A. 诲
B. 女
C. 知
满分:5分
16.群臣莫对。此句是典型的什么句型?( )。
A. 判断句
B. 否定句
C. 叙述句
D. 疑问句
满分:5分
17.“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句中“废”可以理解为( )。
A. 废除
B. 停止
C. 废物
D. 废弃
满分:5分
18.“秦氏有好女”句中“好”的意思是( )。
A. 美好
B. 良好
C. 貌美
D. 友好
满分:5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士”,表示“文士,读书人”的是( )。
A.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B.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
C.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D. 诸侯之士门焉
满分:5分
20.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
A.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13秋《古代汉语》(一)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的通假字是_____
A. 乐
B. 说
C. 亦
满分:5分
2.成语“口诛笔伐”的“诛”是什么意思?( )。
A. 杀戮
B. 谴责
C. 要求
满分:5分
3.下列代词属于第三人称代词的是( )。
A. 吾日三省吾身
B. 往之女家
C. 管仲以其君霸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满分:5分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的“苦”“劳”均属于形容词的( )。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作状语
D. 作主语
满分:5分
5.“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中的“舍”的意思是
A. 房屋
B. 放弃
C. 舍得
D. 舍命
满分:5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的“去”是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该句中的“颁”通“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这句话出自《孟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其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6.“宫”在古代除房屋外,还指五刑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7.“共”和“同”在上古无区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8.“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的“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9.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少些,是因为古代汉语省略主语得地方多,而且第三人称不用作主语,另外谦称和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0.苟无恒心,放辟邪侈。该句中的“辟”通“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该句中的“或”通“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2.“喻”和“谕”古代无分别,直到汉代还互相混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3.“商”在古代是指做生意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4.“治亦进,乱亦进”句中“进”的意思是献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5.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极为突出,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