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3秋《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吉大13秋《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2道试题,共48分。)
1.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下列错误的是()。
A. 等效传动惯量最小
B. 重量最轻
C. 输出扭转角误差最小
D. 传动级数最少
满分:4分
2.按计算机在控制系统的作用可分为()类。
A. 3
B. 4
C. 5
D. 6
满分:4分
3.系统的黏性阻尼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就(),精度()。
A. 越大、降低
B. 越大、升高
C. 越小、降低
D. 越小、不变
满分:4分
4.典型的机电系统由传动系统、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和()构成。
A. 液压机构
B. 操作系统
C. 导向机构
D. 润滑系统
满分:4分
5.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是()。
A. 计算机控制技术
B. 机械技术
C. 测试技术
D. 传动技术
满分:4分
6.要是直流伺服电机转动,电机中必须有:()。
A. 磁铁
B. 磁场相互作用
C. 电流
D. 电压
满分:4分
7.下列不属于直流伺服电机特点的是:
A. 稳定性好
B. 转矩大
C. 自锁功能
D. 可控性好
满分:4分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进电机的布距角越小,意味着精度位置越高
B. 步进电机可以制成多相的
C. 步进电机是利用脉冲信号旋转的
D. 步进电机中转子不能使用永久磁铁制作
满分:4分
9.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和()。
A. 系统化
B. 可视化
C. 简单化
D. 智能化
满分:4分
10.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是理论分析阶段要进行的工作之一。
A. 传感器的选择及精度分析
B. 技术经济性分析
C.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D. 控制系统软件配置与调试
满分:4分
11.下列中不属于机电产品的是()。
A. 数控机床#液压泵
B. 汽车
C. 电脑
满分:4分
12.开放式体系结构中的VLSI是指()。
A. 不同的用户层次
B. 用户的特殊要求
C.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 模块化体系结构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8道试题,共32分。)
1.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有()。
A. 检测装置
B. 动力装置
C. 控制系统
D. 机械本体
E. 执行机构
满分:4分
2.下列中属于挠性传动的是()。
A. 同步带传动
B. 丝杠传动
C. 钢带传动
D. 绳轮传动
满分:4分
3.机械传动系统的主要特性有()。
A. 转动惯量
B. 阻尼
C. 刚度
D. 传动精度
满分:4分
4.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中如何消除间隙()。
A. 偏心套(轴)调整法
B. 轴向垫片
C. 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D. 修改齿轮大小调整法
满分:4分
5.伺服电机与普通电机比较有()的优点。
A. 提供动力
B. 变速
C. 执行
D. 高速
满分:4分
6.机电一体化包括()的学科。
A. 机械技术
B. 电子技术
C. 液压技术
D. 信息技术
E. 自动化技术
满分:4分
7.伺服系统由()组成。
A. 控制器
B. 功率放大器
C. 执行机构
D. 检测装置
满分:4分
8.机械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
A. 惯量小,动力大
B. 体积小、重量轻
C. 便于维修安装
D. 易于计算控制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传动轴在单向回转时,回程误差对传动精度没有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开环控制系统,执行装置的误差直接影响系统精度,但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机电一体化由于全部为自动运行,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耗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伺服系统的总体要求包括稳定性、精度、快速响应性、灵敏度等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电机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时只能是旋转的机械能。
吉大13秋《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2道试题,共48分。)
1.按能量变换的功能分类,以下属于物理传感器的是()。
A. 气体传感器
B. 温度传感器
C. 离子传感器
D. 磁传感器
满分:4分
2.灵敏度定义为单位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的变化,通常使用理想直线的()作为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值。
A. 输入量差值
B. 输出量差值
C. 斜率
D. 输出量与输入量之差
满分:4分
3.数字信号处理首先要把一个连续变化的()信号转化为()信号,然后由计算机处理。
A. 模拟,数字
B. 数字,模拟
C. 离散,数字
D. 都不对
满分:4分
4.测量装置传递函数H(s)中的分母取决于()。
A. 输入量x(t)
B. 输入点的位置
C. 输入方式
D. 系统的结构
满分:4分
5.欲实现平行轴间的传动时,选用(),其承载能力大,传动均匀,冲击和噪音小。
A. 直齿圆柱齿轮
B. 圆锥齿轮
C. 蜗轮蜗杆
D. 交叉轴
满分:4分
6.幅值调制是将一个高频载波信号与被测信号(),使高频信号的幅值随被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A. 相加
B. 相减
C. 相乘
D. 相除
满分:4分
7.若载荷周期变化,则传动比值常采用(),避免载荷集中在某些轮齿上。
A. 整数
B. 不可通约的数值
C. 任意数
D. 偶数
满分:4分
8.以下属于非线性传动机构的是()。
A. 减速装置
B. 丝杠螺母副
C. 蜗轮蜗杆副
D. 连杆机构
满分:4分
9.当电动机的可变损耗()不变损耗时,效率最高。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 以上均有可能
满分:4分
10.()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技术,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越高。
A. 系统总体技术
B. 机械技术
C. 传感检测技术
D.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满分:4分
11.多数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系统输出完全可以用其输入来描述的确定性系统,当只需要知道少数输出变量时,用()较合适。
A. 末端描述法
B. 内部描述法
C. 状态变量法
D. 状态空间模型
满分:4分
12.设真值x0=2.00mA,测量结果xr=1.99mA,则相对误差为()。
A. 0.01mA
B. -0.01mA
C. -0.5%
D. 0.5%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8道试题,共32分。)
1.提高传动精度的结构措施有()。
A. 合理设计传动链
B. 采用消隙机构
C. 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
D. 减小零部件制造、装配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
满分:4分
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有()。
A. 机电互补原则
B. 功能优化原则
C. 效益最大原则
D. 开放性原则
满分:4分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类型有()。
A. 开发性设计
B. 适应性设计
C. 变异性设计
D. 详细设计
满分:4分
4.机电一体化系统各要素之间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是()。
A. 接口耦合
B. 物质流动
C. 信息控制
D. 能量转换
满分:4分
5.增量型数字PID控制算法的优点有()。
A. 只与最近几次采样的偏差值有关,不需进行累加
B. 只输出控制增量,误差动作影响小
C. 易于实现手动与自动之间的无扰动切换
D. 以上均不对
满分:4分
6.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整方法有()。
A. 改变电枢回路中的串联电阻
B. 降低电枢电压
C. 减弱励磁磁通
D. 以上均正确
满分:4分
7.为避免测量产生较大误差在选择测点时应考虑()。
A. 截面尺寸急剧变化的部位应多布置测点
B. 根据受力分析和测试要求选定测点
C. 在不受力或已知应力、应变位置安排一个测点
D. 最大应力点难以确定时可在过渡面或截面上均匀布置5~7个测点
满分:4分
8.产生“爬行”的机理,一般认为是()。
A. 系统动、静摩擦系数不一致
B. 摩擦系数存在非线性
C. 摩擦系数线性
D. 系统刚度不足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传感器进行标定时,应有一个对传感器产生激振信号,并知其振源输出大小的标准激振设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中,出现某种保持恒定或按确定的方式变化着的误差,就是随机误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缩写PDM指的是脉冲编码调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激光测长仪和激光测振仪均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基础,前者通过计算干涉条纹数的变化来测量长度,后者通过测定检测光与参照光的相位差所形成的干涉条纹数而测量振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端面运动误差因测量点所在的轴向位置不同而异,径向运动误差则因测量点所在半径位置不同而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