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13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模拟试题答案(2)
川大13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模拟试题答案(2)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是( )。
A经营活动 B投资活动C筹资活动 D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是( )。
A利润分配表 B分部报表C财务报表附注 D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3.在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时使用的收入指标是( )。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C投资收入 D补贴收入
4.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 )。
A企业会计制度 B企业会计准则C会计法 D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5.当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 )时,可以不再计提。
A5% B10% C25% D50%
6.某公司去年实现利润8000万元,预计今年产销量能增长2.5%,如果经营杠杆系数为2,则今年可望实现营业利润额(B)万元。
A 8000B 8400C 8800D10000
7.以下( )指标是评价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基本核心指标。
A每股收益 B净资产收益率C每股市价 D每股净资产
8.正常情况下,如果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5%,那么,市盈率应为( )。
A 20 B 30C 40D 50
9.丁公司200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7600万元,其年初资产总额为681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为8600万元,该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分别为( )。
3次, 40.77天 B 6.99次,51.5 天
C 8.83次,51.5 天 D 7.48次,48.13天
10.销售毛利率+()=1。
A变动成本率 B销售成本率
C成本费用率 D销售利润率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广泛的用途,一般包括( )。
A评价公司管理业绩和企业决策 B判断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的成效
C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 D寻找投资对象和兼并对象
E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对象是( )。
A国家控股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所有公司制企业 D国有独资企业 E股份有限公司
3.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会计政策有( )。
A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B存货的毁损和过时损失 C借款费用的处理
D所得税的处理方法 E坏账损失的核算
4.盈余公积包括的项目有( )。
A法定盈余公积 B任意盈余公积 C法定公益金
D非常盈余公积公积 E一般盈余公积
5.需要偿还的债务不仅仅指流动负债,还包括( )。
A长期负债的到期部分 B长期借款
C在不可废除合同中的未来租金应付款数
D购买长期资产合同的分期付款数
E将于3年后到期的应付债券
6.与息税前利润相关的因素包括( )。
A投资收益 B利息费用 C营业费用
D净利润 E所得税
7.影响企业资产周转率的因素包括( )。
A所处行业及其经营背景 B资产构成及其质量 C经营周期的长短
D资产的管理力度 E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政策
8.分析企业投资报酬情况时,可使用的指标有( )。
A市盈率 B股票获利率 C市净率
D销售利润率 E资产周转率
9.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是( )。
A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 B支付现金股利 C支付借款利息
D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E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
10.现金流量分析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A财务比率分析 B同业分析 C结构分析D趋势分析 E以上各项都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营运资本 2. 速动资产 3. 市净率 4. 每股净资产 5. 现金流量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简述普通股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2.利润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其平衡关系是什么?
五、计算分析题(28题10分,29题、30题15分,共40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已知:甲、乙、丙三个企业的资本总额相等,均为4000万元,息税前利润也都相等,均为500万元。负债平均利息率6%。但三个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其具体组成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项 目
甲公司
乙公司
丙公司
总资本
4000
4000
4000
普通股股本
4000
3000
2000
发行的普通股股数
400
300
200
负债
0
1000
2000
假设所得税率为33%,则各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及每股净收益如何?
2.资料:远洋公司2000年底和2001年底的部分账面资料如下表
项 目
2000年
2001年
现金
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债券投资
其中: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应收票据
固定资产
其中:累计折旧
应收账款
其中:坏帐准备
原材料
应付票据
应交税金
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基建借款
3600
1500 000
30 000
840
60 000
24840 000
300 000
210 000
12000
450 000
90 000
60 000
1000 000
1800 000
3000
2010 000
36 000
1500
150000
25080 000
420 000
150 000
18750
480 000
135 000
54 000
1000 000
1800 000
要求:(1)计算该企业的营运资本
(2)计算该企业的流动比率
(3)计算该企业的速动比率
(4)计算该企业的现金比率
(5)将以上指标与标准值对照,简要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好坏。
3.某公司的本年实际利润与预算利润的比较数据如下:
实际销售收入:(10万件×4.8元/件)48万元;
预算销售收入:(11万件×4.6元/件)50.6万元,
差异: 2.6万元(不利)
要求:分别用定基分解法、连环替代法对上述差异进行因素分析。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模拟试题(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D3、A 4、C 5、D 6、B7、A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
11、ABCDE 12、AD 13、AB 14、ABC 15、ACD
16、ABCDE 17、ABCDE 18、ABC 19、ABCD20、BCD
三、名词解释
21. 营运资本:企业经营过程中供周转使用的资本。通常指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
22.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能迅速变现的资产。通常指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账款等资产。
23. 市净率: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是了解公司清算时,股东承受风险大小的指标。
24.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是判断公司含金量大小的重要依据。
25. 现金流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额。
四、简答题
26.答:普通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财富。他们的财富,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价格即股价。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包括偿债能力、收益能力以及风险等。
普通股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变动的影响;
(2)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
(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27.答:1)利润表的构成要素是:
(1)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按其是否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分为:
生产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3)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其平衡关系是:利润=收入—费用+(—)调整项目
五、计算分析题
28.当息税前利润额为500万元,各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及各净收益指标计算如下:
EBIT 500
甲公司财务杠杆系数=────=───────=1
EBIT-I 500-0
EBIT 500
乙公司财务杠杆系数=────=──────────────=1.14
EBIT-I 500-1000×6%
EBIT 500
丙公司财务杠杆系数=────=─────────────=1.32
EBIT-I 500-2000×6%
甲公司的税后净收益=(500-0)×(1-33%)
=335万元
乙公司的税后净收益=(500-1000×6%)×(1-33%)
=294.8万元
丙公司的税后净收益=(500-2000×6%)×(1-33%)
=254.6万元
335
甲公司每股净收益=──────=0.84元
400
294.8
乙公司每股净收益=──────=0.98元
300
254.6
丙公司每股净收益=──────=1.27元
200
29.(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600+1500000+30000-840+60000+210000-12000+450000)-(90000+60000+1000000)=2240760-1150000=1090760
(2)流动比率=224076÷1150000=1.95
(3)速动比率=(3600+1500000+30000-840+60000)÷1150000=1592760÷1150000=1.38
保守速动比率=(3600+1500000+30000-840)÷1150000=1532760÷1150000=1.33
(4)现金比率=(3600+1500000)÷1150000=1.31
30.答:总差异=48-50.6=-2.6
用定基分解法分析计算影响预算完成的因素:
数量变动影响金额=实际价格×实际数量-预算价格×预算数量
=实际价格×数量差异
=4.8×(10-11)=-4.8万元
价格变动影响金额=实际价格×实际数量-预算价格×实际数量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
=(4.8-4.6)×10万=2万元
-4.8+2=-2.8,与总差异-2.6的差-0.2是混合差异。
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分析影响预算完成的因素:
数量变动影响金额=预算价格×实际数量-预算价格×预算数量
=预算价格×数量差异
=4.6×(10-11)=-4.6万元
价格变动影响金额=实际价格×实际数量-预算价格×实际数量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
=(4.8-4.6)×10万=2万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