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6-29 14:00:49

历史上对“酷刑”的理解

【案例1】
历史上对“酷刑”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孔子和韩非子对于“酷刑”的理解充分表明了“严慈力涉于小事”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被认为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那么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了马路上,那么很容易会引起火灾或者造成对百姓的伤害,所以尽管看起来是个小事,但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有必要进行严惩的,因此,还算不上是酷刑。而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件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2】
“严慈力涉于小事”的表现
“严慈力涉于小事”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包括:
Æ 新加坡的“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就在于其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良行为,新加坡都严厉地实施鞭刑,因此,在如此近乎残酷的制度约束面前,其公民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定。
Æ 深圳和香港的交管差异
在深圳和香港通行的车辆,无论在深圳守不守交通规则,到了香港之后是绝对不会触犯其交通法规的。这种差异就是由于两地不同的交通管理环境所造成的,深圳的道路管理者是为了收取罚款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而香港对于交通违规的处罚则完全是出于改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目的不同,自然所达到的效果也会相差迥异。
Æ 张瑞敏从“不准随地大小便”入手抓质量
除了众所周知的怒砸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的举措之外,张瑞敏接管海尔之初还明令禁止之前员工所习以为常的“随地大小便”。在张瑞敏看来,这种细节尽管微小,但是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松懈。
Æ 柳传志从“开会不许迟到”入手抓作风
柳传志在联想创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发现员工们普遍喜欢空谈,从而造成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将“开会不许迟到”作为改变风气的一个起点。他认为在这样的细节上都严格要求,执行到位了,那么在其他的事情上就不容易犯错误。
Æ 县官对婆媳的处罚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下达了禁酒令,一天有一个媳妇跑到县衙里来状告其婆婆私自用粮食酿酒。经查属实,县官于是按照规定对其婆婆进行了处罚,但随后也重打这个媳妇。这是因为严禁酿酒是特定时期的规定,但是媳妇状告婆婆,这是“不孝”的大罪,也必须要严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对“酷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