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5-28 10:38:40

北语13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拟试卷二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拟试卷二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诗出自(      )。
《戏答元珍》 《临安春雨初霁》
《寄黄几复》 《村行》
2、有“张三影”之称的文学家是(      )。         
张孝祥 张可久 张先    张岱
3、作者在《岳阳楼记》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      )。
感极而悲 喜洋洋
进亦忧,退亦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是(      )。
欧阳修 晏殊 苏轼 王安石
5、下列《八声甘州》词句中,用了领字的一句是(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描写的地方是(      )。
开封 杭州 长安 扬州
7、下列“苏门四学士”中,后来称为江西诗派宗师的是(      )。
秦观 张耒 晁补之 黄庭坚
8. 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      )。
离别的思念 春夏之交的景色
忧郁孤独的感受 对美人的赞美
9、下列词人中,被认为是北宋文人词集大成者的是(      )。
柳永 苏轼 周邦彦 李清照
10、《项脊轩志》以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作结,其目的是表达(      )。
对少年生活的怀念 对项脊轩的纪念
对祖母、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念 对亡妻的思念
11、元杂剧中表现王昭君故事的剧作是(      )。
《西厢记》 《汉宫秋》 《黄粱梦》 《琵琶记》
12、《朝天子》(咏喇叭)中“喇叭”喻指(      )。
地方官 出行的朝臣
宦官 皇帝
13、《朝天子》(咏喇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
白描 嘲讽夸张 对比 情景交融
14、我国第一部供案头阅读的长篇通俗小说是(      )。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5、关汉卿《窦娥冤》中揭示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高利贷盘剥 封建统治腐败
地痞流氓横行 童养媳制度
16、张养浩《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      )。
华山 崤山 终南山 太行山
17、《窦娥冤》中窦娥发誓“三伏天飞雪”所用典故是(      )。
东海曾经孝妇冤 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 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18、王实甫《西厢记》“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司马青衫更湿”出自(      )。
《长恨歌》 《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 《轻肥》
19、下列作家中自号“射阳山人”的是(      )。
罗贯中 施耐庵 汤显祖 吴承恩
20、戏剧家洪昇的诗集之一是(      )。
《湖海集》 《简斋集》 《稗畦集》 《长留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下列属于宋代诗人的有(      )。
梅尧臣 黄庭坚 刘因 钱谦益
22、“中兴四大诗人”是指(      )。
尤袤 杨万里 范成大 陆游
23、“江左三大家”是指(      )。
钱谦益 屈大均 吴伟业 龚鼎孳
24、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指(      )。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紫钗记》
25、冯梦龙的“三言”是指(      )。
《喻世名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惊世通言》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6、晏几道的词集名是《小山词》。                                  (      )
27、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化用了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
28、刘因《白沟》中“丰沛空歌海内风”比喻宋朝边境空虚,立国之初即缺乏巩固边防。                                                             (      )
29、在《岳鄂王墓》中,“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使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
(      )
30、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首七言律诗。                   (      )
31、《汉宫秋》第三折中采用三字短句、前后重复、形成重叠回环句式的曲牌是落梅风。(      )
32、《山坡羊•闺思》的作者是张养浩。                               (      )
33、《哨遍•高祖还乡》的主题是讽刺刘邦夸耀乡里的行径。             (      )
34、“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曲是《长生殿》。               (      )
35、龚自珍《病梅馆记》的主旨是呼吁人才能自由发展。               (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37、今宵酒醒何处?(      )。
38、浊酒一杯家万里,(      )。
39、沙上并禽池上暝,(      )。
40、无可奈何花落去,(      )。
41、泪眼问花花不语,(      )。
42、落花人独立,(      )。
43、但愿人长久,(      )。
44、纵使相逢应不识,(      )。
45、大江东去,浪淘尽、(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6、简析《西游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
47、简析《扬州慢》的写作特点。
48、简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莺莺的心理特征。
49、简析《范进中举》的思想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50、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使用叠字的艺术表现特点。
51、分析《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拟试卷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B B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B A D B D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B ABCD ACD ABCD 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T T T F F F F T F T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6、 ( 一番洗清秋      );
37、 ( 杨柳岸、晓风残月);
38、 ( 燕然未勒归无计);
39、 ( 云破月来花弄影);
40、 ( 似曾相识燕归来);
41、 ( 乱红飞过秋千去);
42、 ( 微雨燕双飞      );
43、 ( 千里共婵娟      );
44、 ( 尘满面、鬓如霜);
45、 ( 千古风流人物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46、简析《西游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教材第二部分元明小说P338
47、简析《扬州慢》的写作特点。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九部分
48、简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莺莺的心理特征。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49、简析《范进中举》的思想意义。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五节第二部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50、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使用叠字的艺术表现特点。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第七节第一部分
51、分析《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教材第二部分元明戏曲P2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语13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拟试卷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