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5-26 11:06:14

浙大《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


浙大《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步骤和基本方法。

        知识点整理
系统分析的任务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开发工作的成败。
系统分析的步骤
–问题识别
–可行性分析
–详细调查
–系统化分析
–逻辑方案设计
一、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
(一)可行性分析。
1、可行性分析-1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
–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管理上的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2、可行性分析-2
可行性分析报告
–是可行性分析结果的表述
–内容包括:?系统简述?项目的目标
所需资源、预算、期望效益
可行性的结论
–可行性结论要求明确指出以下三者之一:
可以立即开发
改进原系统
目前不可行,推迟开发
(二)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的目的
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
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
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
做到系统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互补不
足,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详细调查的方法
开调查会
访问
发调查表
参加业务实践
调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工具。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
管理业务调查
数据流程调查
二、        管理业务调查
建立MIS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水平,应当把建立新系统看成是对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改变过程。因此对现行管理业务的调查十分重要。
(一)组织结构调查。
1、组织结构调查-1
组织结构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常可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见下页)。
2、组织结构调查-2

(二)管理功能调查
功能指的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
调查中可以用功能层次图来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下面是一张某销售系统的管理功能层次图。


(三)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调查管理业务流程应顺着原系统信息流动的过程逐步地进行,内容包括: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去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报告、单据、屏幕显示等)。
三、        数据流程调查
(一)数据流程图及其绘制用符号。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
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如业务流程图中的车间、人员等)。绘制数据
流程图的四种符号是:

数据流程图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调查绘出的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另一种是对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经过系统化分析和改进后的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四、        数据字典
(一)数据字典的作用和内容。
数据字典的作用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数据字典的内容
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六个元素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二)数据字典的定义
数据字典的定义具体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下列六个元素进行定义: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下面以对数据结构进行定义为例说明:
对数据结构进行定义前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数据结构?
(三)数据字典中对数据结构的定义
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
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
数据结构用来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五、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数据流程图中比较复杂的处理逻辑可以用本节介绍的描述工具来加以说明。
(一)判断树。

(二)判断表
判断表(又称决策表)可以清晰地表达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之间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结构英语表示法
结构英语表示法是一种模仿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处理逻辑的方法。它使用了由“IF”、“THEN”和“ELSE”等
词组成的规范化语言。
六、        系统化分析
(一)系统化分析的目标和内容。
1、系统化分析的目标和内容-1
系统化分析的目标。在对原有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找出原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法,给出新系统要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
2、系统化分析的目标和内容-2
系统化分析的内容包括:
分析系统的目标
分析业务流程
分析数据流程
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数据属性分析
数据存储分析
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二)数据属性分析
1、数据属性分析-1
数据属性的概念
一个事物的特征可能表现在各个方面,需要用
多个属性的名和其相应的值来描述。
例如对某职工属性名/属性值为:
姓名/何清
性别/男
年龄/54
基本工资/1000等。
数据属性分析包括:
(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
(2).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
2、数据属性分析-2
(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指分析:
数据的类型(字符型、数据型、日期型等)
数据的长度(位数、小数位数)
取值范围(最大值、最小值)
发生的业务量(如每天发生几笔)。
(2).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
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将数据的属性分为:
固定值属性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
随机变动属性
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3、数据属性分析-3
按动态特性将数据的属性分为以下三类:
固定值属性: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其值基本上固定不变,叫做固定值属性数据。例如,工资系统中的职工姓名和应得工资等。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这类数据项,对总体来说具有相对固定的个体集,但其值是变动的属性。例如,工资系统中,电费扣款一项,被扣款人员变动不大,但每人所扣电费则每月都在变化。
随机变动属性:这种数据项,其个体是随机出现的,值也是变动的。例如工资系统中的病事假扣款。
(三)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1、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有:
(1).成批处理方式
按一定时间间隔(小时、日、月)把数据积累成批后一次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例如:订货系统将一天内收到的订货单在计算机处理之前集中起来,并作一定的汇总工作,然后加以处理。
?适用场合:
–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
–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
–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理
–没有通讯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
(2)联机实时处理方式
特点是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进做出回答,将处理结果直接传给用户。
适用场合:
–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
–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
七、        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在系统分析中,可以根据业务和数据流程的分析结果,针对每个管理过程信息处理特点,找出相应的管理模型,使管理信息系统更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成果。
管理模型的种类有:
–综合计划模型
–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库存管理模型
–财务成本管理模型
–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等
八、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八、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是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逻辑方案的内容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
–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大《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