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5-4 12:10:56

东师13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二次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13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系统脱敏疗法是指
A. 让患者较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置身于严重恐怖的环境,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
B. 是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C. 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
D. 是一种帮助人们(包括患者)将所要戒除的靶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人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
满分:3分
2.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二阶段为
A. 肛门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潜伏期
满分:3分
3.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进行观察技巧训练,以下不属于观察技巧训练的是
A. 观察程序训练法
B. 视觉想象训练法
C. 多感官参与法
D. 比较法
满分:3分
4.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
A. 一是心理发展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
B. 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二是心理咨询
C. 学习生活适应良好,自我意识发展较好
D. 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3分
5.专栏咨询是指
A. 通过电话进行交谈,这是一种较为方便而又迅速及时的心理咨询方式。
B.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C. 通过书信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向心理咨询机构请求书面帮助。
D. 指当事人到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登门求询。它是个别咨询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形式。
满分:3分
6.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有五个阶段:第二阶段为
A. 肛门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潜伏期
满分:3分
7.角色互换是指
A. 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B. 是让学生先后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不同角色应有的社会言行。
C. 表演者以通俗幽默的话语向学生展示深刻的心理学道理。
D. 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面部、体语等表情达意,学会非言语交往。
满分:3分
8.“想象”的概念是
A.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B. 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C.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 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满分:3分
9.斯滕伯格在1985年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成分理论,哪一项不是组成认知结构的成分
A. 元成分
B. 操作成分
C. 知识获得成分
D. 自我成分
满分:3分
10.行为强化法是指
A. 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B. 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较符合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C.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观察并模仿榜样的行为,使自身受到强化,从而实现受训练的目的。
D. 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 )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A. 精神上
B. 身体上
C. 心理上
D. 社会适应
满分:2分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主要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A. 赏识教育,激发起学生自信和自强
B. 目标分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欢乐
C. 正确地面对竞争,提高耐挫能力
D. 倾听别人的评价
满分:2分
3.斯滕伯格发现智力不良儿童的元成分操作具有如下特点
A. 不能充分去监控其他两种成分以获得构建策略的必要资源
B. 智力落后的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有效协调自动化与非自动化过程
C. 智力落后的个体往往缺乏那种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形成或产生一种新策略以解决新问题的灵活性.
D. 不能进行必要的迁移和转换。
满分:2分
4.以下关于自我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A.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以下关于自我意识的表述,有哪些是正确的
B.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C.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个层面,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D.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满分:2分
5.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包括几个方面
A. 观察的目的性
B. 观察的精确性
C. 观察的有序性
D. 观察中的判断力
满分:2分
6.以下关于自我概念的表述哪些是准确无误的
A.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
B. 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C. 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D. 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满分:2分
7.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A. 赏识教育,激发起学生自信和自强
B. 目标分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欢乐
C. 正确地面对竞争,提高耐挫能力
D. 倾听别人的评价
满分:2分
8.行为强化法的具体方法包括:
A. 惩罚
B. 奖励
C. 脑力激荡法
D. 强化不相容反应
满分:2分
9.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
A.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B.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C. 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D.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满分:2分
10.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开始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A. 预热方法
B. 澄清方法
C. 行为强化法
D. 介绍方法
满分:2分
11.以下关于自我概念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
B. 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C. 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D. 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满分:2分
12.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以分成三种:
A. 现实焦虑
B. 道德焦虑
C. 神经性焦虑
D. 主观焦虑
满分:2分
13.角色扮演法的具体方法有
A. 角色互换
B. 小品表演
C. 相声表演
D. 哑剧表演
满分:2分
14.以下关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正确表述为
A.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B.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C.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D.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满分:2分
15.健康乃是一种在( )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A. 精神上
B. 身体上
C. 心理上
D. 社会适应
满分:2分
16.斯滕伯格在1985年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组成认知结构的成分有三种:
A. 元成分
B. 操作成分
C. 知识获得成分
D. 运算成分
满分:2分
17.以下有关认知的论述正确的有
A. 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
B. 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
C. 它受遗传因素、生活经验、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D. 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满分:2分
18.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A. 有意想象增强
B.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C. 想象的创造成分减少
D. 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满分:2分
19.人们在自我知觉的过程中通常会犯以下哪些错误:
A. 武断推论
B. 选择性提取
C. 扩大
D. 二分思维
满分:2分
20.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哪些
A. 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B.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D.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行为强化法的具体方法有:一奖励;二惩罚;三两难问题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3.小品表演是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4.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可以等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5.冷处理就是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不予理睬,使他们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就可消除。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6.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一有意想象增强;二想象更富于现实性;三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7.思维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有五个阶段依次为:口唇期;潜伏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生殖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9.角色互换是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10.注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东师13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 )是监控、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A. 精加工策略
B. 注意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满分:3分
2.针对遇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小学生,以下辅导方法不适用的是( )
A. 认识提升法
B. 进行重要性分析
C. 榜样示范法
D. 评价推迟法
满分:3分
3.元认知策略是( )
A. 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B. 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
C.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它帮助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有意注意的分配进行调节和控制。
D. 监控、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满分:3分
4.柯克和Chalfanf(1984)提出学习障碍的两种类型:( )
A. 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先天性学习障碍
B. 先天性学习障碍和后天性学习障碍
C. 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
D. 自发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
满分:3分
5.不属于小学生恐惧的防治方法的是( )
A. 培养小学生乐观、开朗、坚定的良好性格
B. 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扩大其视野。
C. 对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D. 父母加强对小学生的保护和看管
满分:3分
6.以下关于小学生意志自觉性的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小学生意志的独断性特征较为明显
B.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较差
C. 小学生意志的受暗示性特征较为明显
D.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较强
满分:3分
7.“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所表述的概念为()
A. 感觉
B. 注意
C. 动机
D. 思维
满分:3分
8.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不属于其中的是( )
A. 医学诊断
B. 心理诊断
C. 发展诊断
D. 教育诊断
满分:3分
9.态度指的是( )
A. 指个体对待社会、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的一种心理倾向。
B. 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C. 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
D.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满分:3分
10.学习障碍是指那些( ),但在读、说、写、算及需要交流技能方面有障碍的 儿童。
A. 智力落后
B. 智力正常
C. 智力超常
D. 生理残疾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
A. 引导方法
B. 反馈方法
C. 明朗化
D. 面质
满分:2分
2.关于情绪和情 感的正确论述,正确的有( )
A. 情感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
B. 情绪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反映形式
C. 情感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稳定性
D. 情感比情操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
满分:2分
3.一般来说,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 )
A. 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B. 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
C. 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
D. 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满分:2分
4.下面有关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较差
B.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
C. 小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随年级的升高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逐渐减弱,受内外因干扰的影响逐渐增强。
D. 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好,一年级儿童就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
满分:2分
5.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
A.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缺乏教育法规的明确支持
B.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服务规模十分有限
C.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形式还很单一
D. 教师队伍关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普遍欠缺。
满分:2分
6.小学生的学习迁移的特点:( )
A.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心向逐渐增强
B.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广度逐渐减小
C.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数量逐渐增加
D.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水平逐渐提高
满分:2分
7.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体现在( )
A. 对教师的态度
B. 对家庭的态度
C. 对分数的态度
D. 对作业的态度
满分:2分
8.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
A. 与教师的交往
B. 与同伴的交往
C. 与父母的交往
D. 与社会的交往
满分:2分
9.小学生意志自制性的特点包括( )
A. 小学生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
B.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草率决定的特征
C. 小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
D. 随年级的升高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逐渐减弱,受内外因干扰的影响逐渐增强。
满分:2分
10.学习动机训练的方法有:( )
A. 通过设立目标、评价、奖励等外部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B. 通过晕轮效应激发学习动机
C. 通过鼓励学生提问题培养其学习动机
D.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满分:2分
11.关于情感和情绪的错误论述有( )
A. 情感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
B. 情绪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反映形式
C. 情感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稳定性
D. 情感比情操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
满分:2分
12.下面有关意志品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意志的自觉性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
B. 意志的坚持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与之相反的则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等不良品质。
C. 意志的自制性是一种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或完成与任务相反行动的良好品质
D.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满分:2分
13.关于情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稳定性
B. 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
C. 指通过体验,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主观预期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D. 比情操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
满分:2分
14.小学生的学习迁移具有哪几方面特点:( )
A.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心向逐渐增强
B.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广度逐渐减小
C.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数量逐渐增加
D. 小学生学习迁移的水平逐渐提高
满分:2分
15.Mckinney(1984)确定学习障碍的类型包括( )
A. 指言语技能一般,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概念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差和注意力不集中
B. 算术和图形排列及一般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评价的行为量表中排名较低,在学校中比较自私,攻击性较强,注意力很不集中
C. 概念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学习成绩中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外向
D. 学习成绩中等,言语能力中等,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
满分:2分
16.1984年,Mckinney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学习障碍的类型包括( )
A. 指言语技能一般,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概念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差和注意力不集中
B. 算术和图形排列及一般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评价的行为量表中排名较低,在学校中比较自私,攻击性较强,注意力很不集中
C. 概念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学习成绩中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外向
D. 学习成绩中等,言语能力中等,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
满分:2分
17.精加工策略的主要方式分别为:( )
A. 复习
B. 类比
C. 记忆术
D. 注意
满分:2分
18.中国鉴别超常儿童的基本原则有:( )
A. 把发展的质跟量结合起来考察
B. 在动态的比较研究中鉴别
C. 采取多指针、多途径、多种方法和程序进行鉴别
D. 鉴别应服务于教育,通过教育近一步鉴别。
满分:2分
19.引起小学生恐惧的原因有:( )
A.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
B. 小学生对幼年时暗示引起的恐惧的记忆
C. 经验得来的恐惧。
D. 习得的恐惧
满分:2分
20.小学生良好情绪的调节,有哪些方法:( )
A. 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B. 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C. 创造最佳的物质环境
D. 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缺乏毅力的克服方法有:一善于培养、保护、利用已有的学习兴趣;二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三学会自我监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2.按国际惯例,以智力测查的标准可将智力落后分为:一轻度智力落后;二中度智力落后;三重度智力落后;四极重度智力落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3.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4.儿童常见的品行问题有:一厌学;二社会化不良;三自我为中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5.人类最原始的四种情感就是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6.对小学儿童焦虑的防治,可以参考下列的几种措施:一改善环境、教育方式及父母、老师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榜样;三父母和老师应注意与儿童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7.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可采用六种方法:一感知觉纠正;二手术;三药物;四营养;五食疗;六教育与训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8.不合群的现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于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被称为交往退缩;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导致不知如何与其他同学交往而产生交往心理障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9.柯克和Chalfanf(1984)提出学习障碍两种类型: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10.超常儿童是相对常态儿童而言的,两者具有共同性,但是有明确的界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13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二次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