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5-2 00:30:00

东师13春《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在线作业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理念实质上就是追求教育
A. 平等与平均的内在统一
B. 高质量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
C. 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D. 平均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
2.美国学者布卢姆将其按评价目的分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
A. 总结性评价
B. 表现性评价
C. 发展性评价
D. 过程评价
3.( ) 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 生成性目标
B. 形成性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
4.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 情感领域
B. 思维领域
C. 意志领域
D. 思想领域
5.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课堂研究
D. 实验研究
6.( ) 是传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 技术兴趣
B. 实践兴趣
C. 活动兴趣
D. 解放兴趣
8.“ 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这指的是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9.“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10.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 )和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A. 目标评价
B. 行为评价
C. 表现评价
D. 过程评价
11.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12.教育家( )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概念。
A. 查特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根舍因
13.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 行动研究
B. 测量研究
C. 问卷调查研究
D. 实验研究
14.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为、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A. 示范
B. 呈示
C. 展示
D. 口述
15.最先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16.“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17.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 课程
B. 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怎样编制课程
18.( )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
A. 示范
B. 呈示
C. 展示
D. 口述
1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20.要开发( )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 广域
B. 融合
C. 相关
D. 活动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杜威倡导实施经验课程的形态是“主动作业”。
A. 错误
B. 正确
2.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其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
A. 错误
B. 正确
3.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4.课程设计的认知过程取向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必要技能和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5.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设,确定研究的目标,通过人工的方法控制教育现象中的某些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教育现象,从而探索某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6.当前的课程研究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
A. 错误
B. 正确
7.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
A. 错误
B. 正确
8.实验研究法是自然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9.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 错误
B. 正确
10.布鲁纳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三、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
A. 习得律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地方课程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 。
B. 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 。
C. 地方课程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
D. 地方课程不用服务于国家课程。
3.以下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A. 做实验
B. 教学参观
C. 看书
D. 到自然界观察
4.从教学评价的取向维度来看,教学评价可以分成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5..特朗普制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主要有( )构成
A. 大班上课
B. 小班讨论
C. 个人自学
D. 大班讨论
6.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 :
A. 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限制
B. 集体授课,效率高
C. 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D. 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
7.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有
A. 课程内容上的不同
B. 学习方式的不同
C. 教育组织形式的不同
D. 评价的不同
8.下列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 相关课程
B. 广域课程
C. 融合课程
D. 核心课程
9.以下是特朗普制的构成形式有
A. 小班上课
B. 小班讨论
C. 个人自学
D. 大班上课
10.新课程推进中,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哪些问题
A.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B. 教师不明确自己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意识
C.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D.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13春《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