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问题的表现。
27. 简述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问题的表现。第一,关于政治民主化过程问题。关于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现实中有不同争论。一种认为中国应在短时间内全面照搬西方代议民主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可由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发展。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如日本。另一种认为中国目前经济文化都还很落后,民主政治存在的土壤并未形成,因此民主政治应“缓行”,况且从当代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上看,非民主模式也能发展经济。事实上,上述两种观点皆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前一种观点的实践结果必然会给中国的体制转轨带来更多的动荡和不安,而后一种又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相悖。那么,中国政治民主化应走怎样一条路?首先,中国要发展民主政治,这是不容争辩的原则;其次,中国的最大国情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决定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治民主化进程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只能是一个由党内民主向党外民主,由基层民主到整体民主,由初级民主向高级民主发展的过程。第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权力划分问题。与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必然是政治民主化。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已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机结合到一起,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政治民主的必经之路。因此,要发展政治民主,首先必然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政治权力的重新划分。经济市场化产生了对政治权力资源重新配置的要求。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已远远超出了必要的限度,甚至在某些方面完全取代了市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从市场“看不见的手”所能调节的范围退出,否则多数情况下必然导致“政府失灵”。由此,市场主体在市场决策或非市场决策领域都对能拥有独立、平等的政治权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面对这些新的政治权力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但是,现实中政治权力往往与职位、利益等联系在一起,尽管社会主义民主制承认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每位公民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力,但现实政治权力调整必然会因既得利益者而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两种体制转换时期,政治权力实际上并未能按市场要求归位,仍在不少经济领域徘徊。这种政治权力对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渗透,为“寻租”创造了条件,成为政治腐败的土壤。因此,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扩大人民民主权力固然重要,但建立起良性政治权力运行机制,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限制也同样重要。否则,民主的成果可能因腐败而葬送。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从建立新的权力结构人手,彻底肃清滞留在权力结构中的腐败因素。第三,关于民主制度建设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这个制度在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然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决策结合起来;(2)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逐步形成深人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的作用。第四,关于法制建设问题。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法制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中外许多政治民主化建设的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民主建设法制化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浓厚“人治”传统的国家尤其重要,只有实现民主法制化,才能使民主制度不因政治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政治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使民主发展有一个稳定的环境。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来反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没有法制的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坚持和完善。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必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使民主法制化,更要使民主法治化。第五,关于民主监督问题。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本质上要求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保障人民的利益。中国政治民主化要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当前,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的重点是:(1)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2)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3)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4)实现政务公开;(5)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第六,关于政治参与问题。高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制度是紧密相关的,两者互相影响。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主政治文化滞后等因素有关,中国目前的政治参与基本上还停留在以政治动员为主的层次上,公民自主意识上参与水平并不高,因此,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参与的程度是极为有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应逐渐转向依靠法制保障,激发公民自主意识的轨道上来。第七,关于政治文化问题。民主政治文化是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动因之一。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政治文化中留有相当数量的封建专制的东西,这极不利于政治民主化建设。因此,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特别要加强对政治文化建设的引导,以促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民主观念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逐渐建立起党委领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制,实践表明,这一工作体制对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因此,要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的认识,不能单纯地以为精神文明建设只是道德建设,而应将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依靠全国普遍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推动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