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3-2-8 01:00:16

组织理论第三章、组织中的人课后问答题答案

第三章、组织中的人03-01.合理而经济的人性观(059/3-2)参考答案:这种人性观又被称为“经济人假设”。这一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即在于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为此,需要用金钱和权力以及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并维持其工作效率。03-02.人群关系或作为社会人的人性观(059/3-2)参考答案:这一人性观与人群关系理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又被称为“社会人假设”。这种假设的主要依据是梅奥的霍桑试验。霍桑试验表明,人并不是理性的和经济的、斤斤计较的动物,而是一个有着社会需求的人。只有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起最大的激励作用。03-03.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观点(059/3-2)参考答案:(1)人具有经济和物质需求,因此通过提供经济诱因就可以促发人的动机;(2)履行职务的人是被动的,如果不提供外在的诱因,人们就不会做出有利于组织的行动;(3)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并且不愿意担负起什么责任;(4)组织中的成员以个人行动为主,而个人之间是互相孤立的;(5)通过外部调整和控制诱因,就可以操纵人。03-04.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059/3-2)参考答案:(1)同合理性和经济性的人性观相反,强调人的非合理性和情感的一面;(2)同样认为人的需求是单一的;(3)强调人的群体性和社会性,包括人的爱情、友谊、归属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4)同样认为人在履行职务方面是被动的;(5)同样认为赋予人的行为动机的是外在因素。03-05.成长理论人性观的主要观点(060/3-2)参考答案:成长理论人性观的主要观点:其一,强调人的高级需要;其二,确认了人的多种需要的存在;其三,注重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职务动机;其四,认为人们在履行职务上具有主动性;其五,赋予人们行为动机的不是外部因素,而是人所具有的内在因素,即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满足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组织理论第三章、组织中的人课后问答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