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入学联考复习备考题库法学课程大纲
法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内容
一、刑法
(一)刑法总论
1、刑法基本原则
(1)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2)每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涵义。
2、刑法的效力范围
(1)刑法对人的效力;
(2)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
(3)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4)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3、犯罪构成
(1)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一般犯罪构成要件;
(3)犯罪主观方面:什么是犯罪故意、什么是直接故意犯罪、什么是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的概念、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什么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什么是犯罪目的、什么是犯罪动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以及由于认识错误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4)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和法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刑法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
(5)犯罪客体: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
(6)犯罪客观方面:我国刑法中对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的具体规定。
4、犯罪停止形态
(1)什么是犯罪既遂
(2)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3)什么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4)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5、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2)主犯:主犯的类型以及承担责任的方式
(3)从犯:从犯的概念及刑事责任。
(4)胁从犯:胁从犯的概念及刑事责任。
(5)教唆犯:教唆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教唆人和被教唆人的刑事责任。
6、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2)假想防卫的法律责任问题
(3)防卫挑唆的法律责任问题
(4)互殴的法律责任问题
(4)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问题
7、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8、刑罚
(1)刑罚的概念及功能
(2)主刑:主刑的概念、主刑的种类、管制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条件、拘役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死刑的执行方式、死刑的废除。
(3)附加刑:附加性的概念、附加刑的种类、罚金的适用、没收财产的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
9、累犯
(1)累犯的种类:一般累犯、特殊累犯。
(2)累犯的责任
10、自首
(1)自首的概念
(2)自首的构成条件
11、数罪并罚
(1)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
(2)“先并后减”和“先减后并”原则的适用。
12、缓刑
缓刑的构成条件
13、减刑
减刑的构成条件
14、假释
假释的构成条件
(二)刑法分论
1、危害公共安全罪
掌握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交通肇事罪等罪的罪名和认定标准以及相近似罪名之间的区别。
2、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掌握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过失重伤罪;强奸罪;奸淫幼女罪;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非法搜查罪;侮辱罪;诽谤罪;报复陷害罪;重婚罪;虐待罪;遗弃罪的罪名和认定标准以及相近似罪名之间的区别。
3、侵犯财产罪
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的罪名和认定标准以及相近似罪名之间的区别。
4、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罪名和认定标准以及相近似罪名之间的区别。
2、民法
(一)民法总论
1、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2)各基本原则的涵义及在民法中的作用
2、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3)民事权利及其分类
3、自然人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及其分类
(3)宣告失踪的概念及条件
(4)宣告死亡的概念及条件
(5)监护人的职责
(6)合伙
4、法人
(1)法人的概念及特征
(2)法人的成立条件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5、民事法律行为
(1)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
(2)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的特征
(3)意思表示的概念
(4)无效民事行为的分类
(5)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
(6)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6、代理
(1)代理的概念
(2)代理的种类
(3)委托代理人的职责
(4)表见代理
7、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2)诉讼时效的分类
(3)诉讼时效的中止
(4)诉讼时效的延长
(二)物权
1、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2、民法中物的要件
3、所有权的内容
4、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
5、担保物权:抵押、质押和留置的概念及适用
(三)债权
1、债的概念
2、债的担保:保证和定金
3、合同的订立程序:要约和承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合同订立的竞争程序。
4、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5、合同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违约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6、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概念
(四)继承权
1、继承权:继承权的概念;继承权的丧失
2、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代位继承、转继承
3、遗嘱继承: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合法遗嘱的要件
4、遗赠:遗赠的概念;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
5、遗产的处理:遗产的概念;遗产的分割和债务的清偿
(五)人身权
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与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各项权利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六)侵权行为
1、侵权行为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的含义和适用。
2、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3、特殊侵权行为的种类
第二部分 试卷结构
卷面题型分析
一、单项选择(10题,每题1分)
二、多项选择(5题,每题2分)
三、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
四、简 述(4题,每题8分)
前述四种题型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知识的区别为主,同时也对学生分析简单案例的能力进行考察。其中基本知识占80%。
五、论 述(1题,共 12 分)
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能力,内容较为灵活主要结合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法律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展开论述。其中基本知识占20%。
六、案例分析(4问,共 20 分)
案例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所考察内容一般仅为某一种单一法律关系。其中基本知识占50%。
第三部分 样卷
法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日期: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相应括号中)
1.不属于我国刑罚种类的是( )
A.劳动教养 B.有期徒刑 C.死刑 D. 罚金
2.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不适用死刑:( )
A. 犯故意伤害致死罪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
B.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 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4.王某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内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王某的行为是( )。
A. 放火罪 B. 失火罪 C. 危害公共安全罪 D. 破坏集体生产罪
5. 24岁的青工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
A. 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意外事件
6. 以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为标准,可以把权利分为( )。
A. 主权利和从权利 B. 绝对权和相对权
C. 支配权和请求权 D. 原权利与救济权
7. 设立遗嘱属于( )
A. 民事法律事实 B. 民事法律事件 C. 不可抗力 D. 民事法律行为
8. 张某借给李某100元钱,同时李某给张某制作了一套西装,加工费为100元,两人债务均已到期,则两人之间债务可以( )。
A. 提存 B. 混同 C. 免除 D. 抵销
9.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 )
A.1年 B.2年 C. 3年 D.20年
10. 不属于我国民法上物的是( )
A.电力 B. 图书 C. 提纯的氧气 D. 活的人体器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相应括号中)
11.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是( )
A.两人以上 B.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C.共同的犯罪行为
D.共同的犯罪故意
12.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
A. 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 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三年以内
C. 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
D. 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
13. 一定享有继承权的子女是( )
A. 养子女 B.婚生子女 C.非婚生子女
D. 继子女
14. 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
A.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B.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致使合同被宣告无效。
C. 双方协商破裂
D.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造成对方损失的。
15. 属于特殊侵权行为的是( )
A. 环境污染致人孙晒的 B.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 C.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
D. 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 分)
16. 犯罪中止
17. 假释
18. 法人
19. 名誉权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0. 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
21. 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22. 要约的构成条件
23. 民法中物的特征
五、论述题(12分)
24. 试述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 王某,20岁,在某大学读书,与同学打闹时,不小心将同学的价值1000元的贵重物品打坏。
试用民事法律基本知识分析上述事件,并判断最终的处理结果。(5分)
26.高某正常驾车行驶在某路口时发现前面有一老人横穿马路,为避免撞到老人,高无奈的情况下,急忙向右转向,撞坏了路边赵某的一个摊床。
(1)高某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5分)
(2)赵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5分)
27.张某对王某怀恨已久,为杀害王某,张某将毒药投放在王吃饭的食堂的饭菜中。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5分)
参考答案
一、
ACBACBDDAD
二、
ACDABDABCABDABCD
三、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法人
名誉权:民事主体就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
四、
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犯罪分子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不是累犯;不导再危害社会
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要约的构成条件: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向相对人发出;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内容确定、完整;要约必须表明要约人在得到承诺时受其约束的意旨。
民法中物的特征:存在于人体之外;能满足人民的社会需要;能为人力所控制或支配;以有体为限
五、略
六、
25.王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独自承担责任,但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可以由其父母代替来赔偿,但王某在工作以后应当予以偿还。
26.紧急避险;老人来赔偿。
27.投毒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