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11-30 08:30:22

江南大学2012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学》第二阶段测试卷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经济社会学》(总分100分)第四章至第六章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属于西方式的契约与利益最大化类型是(  )。 A. 互惠交换                            B. 再分配交换C. 市场交换                            D. 社会交换2.“自下往上”和“自上往下”的双重结合的交换形式是(   )。A. 互惠交换                            B. 再分配交换C. 市场交换                            D. 社会交换3.在互惠研究中,礼物馈赠可归入(  )范畴。 A. 积极性互惠                        B. 普遍性互惠   C. 平衡性互惠                        D. 消极性互惠 4. 消费行为不仅物质资料的消费,而且也包括(   )。A. 人情消费                            B. 精神消费    C. 炫耀性消费                        D. 礼物消费 5. 用来说明消费支出水平与个人可支出收入水平的关系的“消费函数”,属于(    )理论。 A. 短期收入决定消费行为的理论          B. 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C. 生命周期理论                        D. 边际效用理论6. 消费支出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当前的收入,而且也取决于持久的或者平均的收入。该假设属于(    )理论。A. 短期收入决定消费行为的理论          B. 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C. 生命周期理论                        D. 边际效用理论7. 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产生经济秩序中信任的主要因素是(    )。   A. 制度安排                            B. 普遍道德         C. 社会关系                            D. 契约8. 最佳的制度结构是制度能够保护每个人平等地拥有排他性权力。这是(   )经济学派观点。 A. 古典经济学                        B. 新古典经济学         C. 制度经济学                        D.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9. 制度理论的建构被(    )看作是社会学的核心工程。A. 帕累托                            B. 涂尔干            C. 韦伯                              D. 帕森斯 10. “路径依赖”理论出自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   )假设解释。   A. 效率                              B. 进化          C. 理性                              D. 交易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 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之间的异同集中体现在(  )维度的区分上。 A. 交换目的                            B. 交换对象的范围 C. 交换规则                            D. 交换的时间E.交换的结果2. 作为划分社会交换和经济交换的标准是(    )。 A. 未作明确规定的义务                  B. 仪式C. 交易物                              D. 信任 E.社交圈 3. 礼品经济中,礼物交换形式主要有( )。 A. 互惠礼物交换                        B. 横向表达性礼物交换C. 纵向表达性礼物交换                  D. 横向工具性礼物交换 E.纵向工具性礼物交换 4. 经济学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假设的理论,主要有(  )。A. 短期收入决定消费行为的理论          B. 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C. 生命周期理论                        D. 边际效用理论 E.功能理论5. 家庭类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在于(    )。 A. 消费结构                            B. 家庭成员的决策权 C. 家庭规模                            D. 子女E. 长辈6. 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理智型消费行为较多的是(  )阶段。A. 单身阶段                            B. 新婚阶段    C. 育儿阶段                            D. 成长阶段E.独居阶段 7. 制度提供了人们行为的选择集,决定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行为模式。以下(   )属于正式制度。 A. 道德          B. 宪法      C. 产权       D. 传统       E. 契约 8. 制度提供了人们行为的选择集,决定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行为模式。以下(   )属于非正式制度。A. 道德          B. 契约         C. 产权       D. 传统      E. 习俗9. 早期社会学和人类学关于制度的学说构成了三个社会学基本假设(    )。A. 经济目标的追求通常伴随着非经济目标的诉求                           B. 经济行为是最大化的理性行动C. 经济行动是一种社会行动,嵌入了个人关系网络                     D. 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子系统E. 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10. 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关于制度的理论分析是建立在(    )理论的基础之上。A. 知识社会学中关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的概念                            B. 结构功能主义的AGIL分析法C. 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D. 理性选择理论E. 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社会网络概念 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不需要改错。)1. 互惠中的给予、接受和共享组成了一种社会保障或保险形式。()2.普遍性交换的原型是一个链状网络,其中存在着利益的单边流动,通常不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圈。()3. 人们进行消费,实质上是在创造、维持和改变着对社会的认同。()4. 产生经济秩序中信任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或普遍道德()5. 制度变迁可以看作制度创新。()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交换行为的宏观制约机制?2. 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3. 如何理解关系网络对制度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1.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交换行为的研究主题——以“礼物”流动为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南大学2012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学》第二阶段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