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管理学》管理与管理学
东财《管理学》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FAQ一、管理的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管理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它有明显的目的性。2、组织性。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是保证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实现组织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活动。3、人本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理解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把人视为管理的重要对象及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4、创新性。是指管理本身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5、艺术性。是指管理是在掌握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二、管理的作用有哪些?1、管理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2、管理既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又是创造生产力的源泉3、管理是决定人类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的不同三、管理者的职责有哪些?1、管理者是目标的提出者:管理者为组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足以激发组织成员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2、管理者是计划者:制定各种计划。3、管理者是组织者:把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的分工协作时间空间方面做到很好的结合,使组织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4、管理者是指挥者:在管理过程中发布命令,下达指示,制定措施,以统一组织成员的意志。5、管理者是协调者:保持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各种职能的协调。四、如何对管理者进行分类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可分为(1)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有权分配组织拥有的一切资源的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节和程序,贯彻执行高层做出的决策和计划的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者:负责传达上级计划指示,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的,解答下属提出的问题,反映下属的要求的管理人员。2、按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划分,可分为:(1)决策指挥者:在组织各个层次中拥有决策指挥权的管理者。 (2)职能管理者:指负责组织中某一专门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3)决策参谋人员:指为各级决策指挥人员提供决策建议的智囊人员五、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历史研究的方法2、比较研究的方法3、案例分析法4、归纳演绎法 东财《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FAQ一、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的科学管理研究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展开的,并且主要集中在定额研究以及人与劳动手段的匹配上。2、 科学挑选工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 3、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工时研究通过对工人操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测试与分析,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工时定额和其他劳动定额标准。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责。 4、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5、职能管理。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工人则按计划生产,从事执行职能。同时实行职能工长制。把管理工作细分,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项管理职能。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把处理一般事务的权限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二、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职工是“社会人”。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生产效率主要受到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试验表明,职工不仅受金钱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新的激励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地合作并提高生产率。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首先表现为人群关系,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三、简述现代管理理论的学派及代表人物。1、管理过程学派。法约尔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2、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是这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3、经验或案例学派。最早提出这一见解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他们主张“案例教学”。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这个学派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是梅奥和霍桑试验。5、群体行为学派。代表人物为马斯洛与赫茨伯格等。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这个学派的创立者是英国的特里斯特。7、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8、沟通(信息)中心学派。这一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他们在研究管理问题时,强调合理性、定量分析、准确衡量。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为卢桑斯与菲德勒。四、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经济人又称为理性人,也称实利人。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再经19世纪合理主义而形成的。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其基本观点是: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是设法逃避工作。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的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假设的人,另一类人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服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承担管理的责任。五、简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组织方面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周公《周礼》一书为周朝建立了一套官僚组织和制度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2、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管仲他编撰的《管子》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成就最高的一部经济著作。有这方面管理思想的还有司马迁、白圭等3、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在这方面都有论述4、理财方面的管理思想5、管物方面的管理思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