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管理学》 现代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比较管理研究
东财《管理学》 第三章现代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比较管理研究 FAQ一、简述控制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概括起来说,控制论的产生、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1942年以前是酝酿阶段;1943年至1948年是形成阶段;1948年以后是发展阶段。今天,控制论基本上沿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向人类知识的最高层次渗透,形成理论控制论并丰富哲学和哲学方法;二是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阶段;三是向各门具体学科渗透,与其结合形成具体科学方法。二、简述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自然属性分: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2、按系统的运动属性分: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3、按系统的物质属性分: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5、按系统的反馈属性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三、系统论的基本思想1、整体性思想2、相关性思想3、有序性思想4、动态性思想四、有代表性的比较管理模型有哪些?1、法默--里奇曼模型2、 尼希根--埃斯塔芬模型3、 孔茨模型 五、简述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现代管理理论应是所有各种管理理论的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使之能够持续的低消耗、高产出,完成组织的使命,履行其社会责任,所以要求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未来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上,有以下基本观点:1、对系统理论的重视2、现代组织结构的发展3、对组织中的人性、行为的研究4、对于变动或革新的管理日益注意。六、简述比较管理学发展阶段。比较管理学从创立至今,在三十多年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兴起阶段:二战后初期到1973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从概念体系上建立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着重研究如何把先进国家的管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2、低潮阶段:1973年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受世界性石油危机极其触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经费来源枯竭;还有由于比较管理学受当时流行的一般系统论的影响的启迪,而一般系统论的衰退,对比较管理理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3、高潮阶段:80年代初至今。以四部管理著作:《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为标志。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些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运用企业文化理论进行比较管理理论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对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和方式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并探讨设计了分析内部管理要素的模型,试图为比较研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科学的分析工具;研究重点由过去的以概念分析为主转向以实践为主,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 东财《管理学》 第四章管理与社会 FAQ一、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有哪些?1、复杂性2、变动性3、交叉性二、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的作用有哪些?1、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作用。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三、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有哪些?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科技环境5、文化环境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企业与职工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企业与社区关系和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五、简述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的作用。1、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首先表现为社会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没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技术前提的商品经济运行,就无组织而言。从组织的工作环境来看,没有消费需求及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组织就不可能生存;从一般环境的角度来看,组织与其具体工作环境关系的确立与运行,又毕竟是以一定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为核心,各方面社会关系有机结合、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因此说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主要是指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生存发展的限制与约束。这里仅以法律环境为例说明外部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整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组织与政府之间、以及涉外经济活动的利益关系和商务纠纷,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这样,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然面临大量的国内和国际法律环境。国内与组织经营管理直接关联的基本框架, 大体上包括关于组织营销与竞争行为的法律;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律;组织内部关系的法律,等等。此外,还有涉外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国际惯例等。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影响作用,主要是指某一事物行为对其他事物或周围的人或社会行为的波及作用。如习俗观念,甚至迷信对组织经营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同一文化区域人们的不同观念,都对组织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六、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1、变动性:随时代而改变2、有限性: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3、相关性:与其经营活动相关4、延续性:考虑影响的时间延续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