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11-7 11:26:57

东师中国古代史研究2012秋在线作业答案

2012秋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判断题(共25道试题,共62.5分。)
1.《三国演义》为元、明之际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孔子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3.西周官制是在商代的“内服”和“外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的官僚机构更加庞大,职官的名目更加繁多,行政体制更加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4.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但御史大夫还兼有丞相副手的职责,既是监察官,也是行政官,这说明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监察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5.周幽王专制,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6.周人的分封大致有两类:其一为褒封,主要为先圣王后裔;其二、封亲戚功臣谋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7.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8.关于并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彻”,从贵族方面说是“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9.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0.宗法制度由早期宗法现象的萌芽,至周代而形成,其中周王是宗法制度的制定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1.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2.秦始皇五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对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秦朝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所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3.经过甲骨四堂的著录、断代和考释、证史及综合论史的努力,甲骨文终于凿破鸿蒙,成为商史研究的资料大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4.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5.明代小说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当时出现大量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如《封神演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三言二拍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堪称不朽巨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6.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郡县制,实行分封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7.西汉时御史大夫也不是专职的监察官,其主要职责包括监察和执法两个方面,成帝时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下属有中丞,因在宫中办公,是皇帝近臣,常可与御史大夫抗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8.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9.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0.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1.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2.战国时期, 也是士阶层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获得巨大提高的时代。当时各国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都积极招揽人才,养士之风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3.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4.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治分裂为士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5.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二、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12.5分。)
1.西周分封制度的原则是()
A. 礼乐制度
B. 宗统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王朝官制
满分:2.5分
2.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在殷商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
A. 周代
B. 武丁
C. 贞元
D. 原始社会
满分:2.5分
3.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为主体的奴隶。
A. 妻妾
B. 武士
C. 战俘
D. 奴仆
满分:2.5分
4.960年,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A. 赵匡胤
B. 赵雍
C. 赵武灵王
D. 赵籍
满分:2.5分
5.人殉、人祭在()以后逐渐衰微。
A. 五代
B. 元代
C. 周代
D. 北汉
满分:2.5分
三、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A. 儒
B. 墨
C. 道
D. 法
满分:2.5分
2.清朝前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包括:
A. 平定三藩之乱
B. 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立府、县行政机构,隶福建省
C.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
D. 抗击沙俄入侵与签订《尼布楚条约》
满分:2.5分
3.反映周礼的文献主要有三礼即()。
A. 《周礼》
B. 《仪礼》
C. 《礼记》
D. 《乐礼》
满分:2.5分
4.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
A. 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B. 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C. 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D. 是奖励耕织
满分:2.5分
5.前350年,秦国从雍迁至咸阳后,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
A. 是推行县制
B. 是废井田,开阡陌
C. 是统一度量衡
D. 是制订秦律
E. 是提倡诗书,禁游学
满分:2.5分
6.清初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主要措施中,中枢机构的改革包括:
A. 逐步削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
B.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机要;将六科归于都察院管理,监察机构的皇权附庸性质日益突出
C. 设立理藩院、内务府与八旗都统衙门
D. 采取科举与八股取士制度,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首崇满洲”,实行满、汉复职制
满分:2.5分
7.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
A. 集中军权,如将禁军指挥权收归皇帝、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设置枢密院、实行“更戍法”、选拔精壮充实禁军
B. 分割宰相权力,如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与政事堂对掌大政、设“三司使”总理财政、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节度使不得兼领支郡、在州一级设置通判、在地方设“道”、置“四司”等
D. 官与职殊、名与实分的职官制度,在任官制度中,实行“官”、“职”与“差遣”的区别
E. 文人政治的形成。
满分:2.5分
8.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
A. 是对夏商以来邦国林立局面的总结改造
B. 总结夏商历史经验,分封诸侯藩屏王室
C. 分封诸侯是周代建立周天子及诸侯卿大夫等级维系的政治隶属结构的需要
D. 分封王室亲戚于战略要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满分:2.5分
9.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 社会制度先进
B. 生产发展水平高
C. 长期统一
D. 文化繁荣发达
E.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满分:2.5分
10.清代小说盛行著名的有:
A.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曹雪芹的《红楼梦》
D. 杨宽的《西周史》
满分:2.5分

2012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判断题(共25道试题,共62.5分。)
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及“开元盛世”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此书40卷,记述了各郡县的户口、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是研究唐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著作。原书各镇篇首的地图在宋代已经佚失,故后人又称此书为《元和郡县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3.武则天借唐玄宗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进一步贬抑士族,打击门阀势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4.隋文帝对此实行州县两级地方建制,州设刺史、县置令。合并州县,淘汰冗官,节省了国家开支,加重了百姓负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5.殿中侍御史属殿院,掌视察州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6.天佑四年(907年)朱温控制唐朝廷后,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7.《唐律疏议》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法典,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对古代东亚各国的法律制度影响深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8.624年,唐高祖颁布均田令及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9.唐代的犁已由曲辕犁改进为直辕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0.杜佑用30余年时间写成的《通典》,是我国第二部典章制度通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1.武则天名曌,因她在唐为则天皇后,建立武周为则天皇帝,史称武则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2.在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发达的情况下,唐后期的大城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存储汇兑业务,即柜坊和飞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3.隋文帝的改革,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削弱了地方士族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为唐以后各朝沿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4.二馆是门下省的弘文馆和太子东宫的崇文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5.陶器以三彩陶俑,即“唐三彩”最为著名。唐后期瓷器逐渐被民间普遍使用,制作工艺也有提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6.唐朝编成的正史,在24史中占8部,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和李延寿编修为政府批准成为正史的《南史》、《北史》。梁、陈、北齐、周、隋五史没有志,后编修《五代史志》,这就是现在《隋书》中的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7.刑名有:笞刑5等,杖刑5等,徒刑5等,流刑3等,死刑2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8.顺宗时的“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就是两次反对宦官、改革政治的行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19.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0.两税法是我国古代税制的一大变革,它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调税法崩溃之后,庄田兴起,田亩不实,人口流亡,唐朝财政收入困难的条件下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1.《唐律》是唐朝重要的成文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奴隶法典,对中国以及亚洲都曾发生深远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2.待御史属台院,督察百官,审查百官犯罪案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3.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让三省同掌中枢政权,三省长官成为集体宰相。三省分掌草诏、审核、执行之权,他们既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共同辅佐皇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4.《唐律》始修于高祖时期,称作《武德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25.唐代府兵的中央指挥机构主要是十二卫与东宫四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分
二、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12.5分。)
1.()年,武则天称帝,改元为周,上尊号“圣神皇帝”,以洛阳为神都。
A. 690
B. 590
C. 480
D. 750
满分:2.5分
2.刘知几于景龙四年撰成《史通》,这是我国()史学评论著作。
A. 第三部
B. 第二部
C. 第一部
D. 第五部
满分:2.5分
3.杜甫在诗中赞天宝盛世,曰:“公私仓禀俱丰实”。
A. 《忆昔》
B. 《缚鸡行》
C. 《秋兴》
D. 《新安吏》
满分:2.5分
4.隋朝,581年至()年,存在时间很短,但其重要性却不容低估。
A. 718
B. 618
C. 518
D. 418
满分:2.5分
5.《唐律》共分()篇,502条,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A. 8
B. 12
C. 16
D. 9
满分:2.5分
三、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唐朝学校分为:
A. 中央馆学
B. 国子学
C. 地方州县学
D. 私学
满分:2.5分
2.唐朝的科举制度分为()两种。
A. 制举
B. 常举
C. 科举
D. 进举
满分:2.5分
3.唐代地方统治机构,基本上是()两级制。州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之差”,“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
A. 市
B. 州
C. 县
D. 郡
满分:2.5分
4.唐代中央机构主要有三省()。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四属司
满分:2.5分
5.御史台是唐朝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辖三院(),分工负责中央各个机构以及地方的监察工作。
A. 辖院
B. 台院
C. 殿院
D. 察院
满分:2.5分
6.唐代的法律体系由()部分组成
A. 律
B. 令
C. 格
D. 式
满分:2.5分
7.纺织业是隋唐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以()和()最为突出。
A. 丝绸业
B. 棉纺业
C. 丝织业
D. 麻织业
满分:2.5分
8.韩愈大力宣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把()《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老子》
满分:2.5分
9.两税法因包括()和()的内容,又因每年分两期缴纳,所以称为两税法。
A. 户税
B. 关税
C. 地税
D. 年税
满分:2.5分
10.柳宗元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著作()有等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
A. 《天说》
B. 《天对》
C. 《答刘禹锡天论书》
D. 《非国语》
满分:2.5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中国古代史研究2012秋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