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C.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________三个方面。
A. 生活经验
B. 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 指导者
D. 学习环境
满分:2分
3.新课程强调:
A.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满分:2分
4.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_________。
A. 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 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 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满分:2分
5.教育从()开始。
A. 体罚
B. 尊重
C. 称赞
D. 惩罚
E.
满分:2分
6.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满分:2分
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坦纳
满分:2分
8.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满分:2分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___________》。
A. 课程
B. 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怎样编制课程
满分:2分
10.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 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满分:2分
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_________。
A. 学习准备
B. 学科结构
C. 中间语言
D. 发现学习
满分:2分
12.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_______。
A. 精确性
B. 普遍性
C. 规范性
D. 模糊性
满分:2分
13.______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设计
满分:2分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 长期性
B. 连续性
C. 广泛性
D. 间接性
满分:2分
15.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________。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阶段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满分:2分
16._________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 目标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过程原则
D. 思想性原则
满分:2分
17.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A. 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 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 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 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满分:2分
18.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______。
A. 附带学习
B. 附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19.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 工作分析
B. 课程审议
C. 活动分析
D. 职业分析
满分:2分
20.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________。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满分:2分
21.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满分:2分
22.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 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 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 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 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满分:2分
23.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_____。
A. 目标模式
B. 过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批判模式
满分:2分
24.培养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满分:2分
25.“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 克伯屈
B. 杰克逊
C. 巴罗
D. 杜威
满分:2分
2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_。
A. 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满分:2分
27.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 斯腾豪斯
B. 泰勒
C. 塔巴
D. 奥利沃
满分:2分
28.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 复习
B. 实践
C. 方法
D. 拓展
满分:2分
29.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我们怎样思维》
满分:2分
30.“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2分
31.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经验课程
D. 学科课程
满分:2分
32.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满分:2分
33.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 行为主义教学论
B. 人本主义教学论
C. 尝试教学论
D. 发展性教学论
满分:2分
3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 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 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 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 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满分:2分
35.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A. 教师和学生
B. 社会和生活
C. 目标和过程
D. 行为和目标
满分:2分
36.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________。
A. 比较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说明性组织者
D. 先行组织者
满分:2分
37.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
A. 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B.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 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满分:2分
38.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________。
A. 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 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 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 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满分:2分
39.()是骨干教师的第一素养。
A. 教育手段
B. 教育观念
C. 教育思想
D. 教育技巧
E.
满分:2分
40.“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黑格尔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教学媒体一般可以使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哪些环节?
A. 准备
B. 预演
C. 课堂展示
D. 反馈强化
满分:2分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
A.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B. 设置综合课程
C.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3.敬业精神包括:
A. 乐业
B. 勤业
C. 创业
D. 献业
满分:2分
4.自主学习的特性是:
A. 主体性
B. 能动性
C. 独立性
D. 受动性
满分:2分
5.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后者是教育专业素养,它包括:
A. 启发
B. 机智
C. 绝招
D. 独到
满分:2分
6.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品格)。其中良好的个性修养(性格)包括:
A. 善良宽容
B. 友善的态度
C. 广泛的兴趣
D. 良好的仪表
满分:2分
7.新课程是从哪些关系来理解学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的?
A. 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B.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C. 学生与国家的关系
D.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满分:2分
8.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__________。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独立论
D. 统一论
满分:2分
9.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是()
A. 先进和与时俱进
B. 代表先进、理想、未来
C.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D.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满分:2分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美古德莱德)的是:
A. 正式的课程
B. 理想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
D. 经验的课程
满分:2分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A. 体验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满分:2分
2.“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_。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满分:2分
3.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满分:2分
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满分:2分
5.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经验课程
D. 学科课程
满分:2分
6.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C.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7.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 复习
B. 实践
C. 方法
D. 拓展
满分:2分
8.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________。
A. 课程目标
B. 学生需要
C. 社会需要
D. 教师计划
满分:2分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 长期性
B. 连续性
C. 广泛性
D. 间接性
满分:2分
10.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 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 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 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 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满分:2分
11.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我们怎样思维》
满分:2分
12.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________。
A. 比较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说明性组织者
D. 先行组织者
满分:2分
13.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 杜威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满分:2分
14.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___________。
A. 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 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 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 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满分:2分
15.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________。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满分:2分
16.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A. 机器教学
B. 程序教学
C. 强化教学
D. 编程教学
满分:2分
17.“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黑格尔
满分:2分
18.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满分:2分
19.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 半封闭性试题
B. 开放性试题
C. 半开放性试题
D. 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
满分:2分
20.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满分:2分
21.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 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 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 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满分:2分
2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A. 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 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 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 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满分:2分
23.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满分:2分
24.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 斯腾豪斯
B. 泰勒
C. 塔巴
D. 奥利沃
满分:2分
25.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满分:2分
26.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 利维
B. 泰勒
C. 布卢姆
D. 莱斯
满分:2分
27.___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内在评价
满分:2分
28.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坦纳
满分:2分
29.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满分:2分
30.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不是________。
A. 学校教学
B. 教学规律
C. 教学现象
D. 教学问题
满分:2分
31.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_________。
A. 古德莱德
B. 查特斯
C. 斯金纳
D. 杜威
满分:2分
32.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
A. 轮形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STS课程
满分:2分
33.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_________。
A. 附带学习
B. 附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34.教学目标的功能是_________。
A. 支配、调解、评价
B. 支配、调解、控制
C. 调解、控制、评价
D. 支配、评价、控制
满分:2分
35.培养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满分:2分
36.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_____。
A. 目标模式
B. 过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批判模式
满分:2分
37.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__________。
A. 普遍主义
B. 唯科学主义
C. 实践理性
D. 解放理性
满分:2分
38.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 行为主义教学论
B. 人本主义教学论
C. 尝试教学论
D. 发展性教学论
满分:2分
39.“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2分
40.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 随机性
B. 活动性
C. 连续性
D. 积极性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下列选项关于传统教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B. 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C. 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D. 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满分:2分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__________。
A. 实践性
B. 开放性
C. 自主性
D. 生成性
满分:2分
3.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后者是教育专业素养,它包括:
A. 启发
B. 机智
C. 绝招
D. 独到
满分:2分
4.我国传统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有()
A. 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
B. 名不副实的“教育实验”
C.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D. 教师的“平庸化”现象
满分:2分
5.下列选项中关于“隐性课程”说法正确的是:
A. 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B. 这类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
C. 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
D. 隐性课没有消极的作用
满分:2分
6.怎样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知识生命化)
A. 用思维来建构知识
B.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
C. 用想象来拓展知识
D. 用情感来丰富知识
满分:2分
7.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 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B. 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
C. 走向问题解决——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
D. 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满分:2分
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
A. 原有认知结构
B. 有在接受学习中贯穿发现学习的思想
C. 有意义学习心向
D. 有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
满分:2分
9.培养目标的时代性(时代精神)体现在那里?
A. 健全的价值观
B. 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C. 创新意识和能力
D. 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满分:2分
10.多元智力包括:
A. 言语/语言智力
B. 视觉/空间关系智力
C. 音乐/节奏智力
D. 自我反省智力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