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关键词汇
东财《国际经济学》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关键词汇1、 重商主义: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是指在某一同质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即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有利。简单的说是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3、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4、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只能被用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