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
东财《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 课堂笔记 4.1经济增长的原因4.1.1生产要素的增长4.1.2技术进步4.1.1生产要素的增长1、 劳动和资本增长u 经济增长的物质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增长。u 生产要素的种类繁多,这里我们运用前几章中多次使用的2×2×2模型。同时还假定,所有新增长的生产要素与原有的生产要素是同质的。u 随着时间的变化,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增长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外移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比率。 2、 罗布津斯基定理 两种产品的产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是假设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条件的一种结果。因为商品价格在单一要素增加时保持不变,所以要素价格(即工资率和利率也必须保持不变。而只有在资本/劳动比率及两种产品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都不变时,要素价格才不变。为了能在生产过程中吸收全部的劳动要素,就只能放弃一部分Y产品的生产,以便释放出足够的资本要素来使增加的劳动要素得到充分利用。u 生产要素增长对一国贸易的影响,取决于增长的要素是由出口部门还是进口竞争部门密集地使用。u 如果政府的目标是鼓励出口,就必须促使出口部门使用的生产要素得到增长,或诱导生产资源流向出口部门。如果要改变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也需要从生产要素积累和增长的方面进行调节。4.1.2技术进步u 技术进步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源泉,其贡献已远远超过资本和其他要素揉入,而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u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类型的划分已被普遍接受。它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节约程度的影响,将技术进步分为三种类型。1、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实现后,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仍保持不变。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中劳动要素生产率在增长大于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左图说明的是当一国生产两种商品的中性技术进步速度相同时,该国的生产可能 性曲线按照技术进步发生的速度均匀外移,右图说明的是技术进步仅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发生的情况。4.2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4.2.1经济增长的类型4.2.2增长过程中的贸易偏向4.2.3哈罗德命题4.2.4经济增长对福利的影响4.2.1经济增长的类型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要受到不同类型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国出口商品生产与商品进口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将经济增长类型划分为三种: 1、 中性的经济增长 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可能出口的商品产量的增长比例与进口竞争商品的产量的增长比例相同,这种增长就称为中性的经济增长。 这时,出口商品生产部门与进口竞争商品部门的产量在国民经济总量总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同时,对外贸易的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也按照相同的比例增长,这被称为中性贸易。3、 顺贸易型经济增长如果一国出口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进口竞争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就是顺贸易型经济增长。这时随着一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3、逆贸易型经济增长 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一国出口商品生产的增长低于进口竞争商品生产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就是逆贸易型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下降。4.2.2增长过程中的贸易偏向u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对于某个生产部门的偏向性。由于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扩张,因袭,如果生产可能性在一个方向上的扩张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扩张幅度,就会产生偏向性的经济增长。u 若一国生产可能曲线的扩张偏向雨出口则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若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则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4.2.3哈罗德命题 在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和增长起源的不同,就可能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不同的影响。在假定贸易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对经济增长过程中进出口们贸易差额的变动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命题。 若以A过代表本国 ,B国代表除本国之外的世界其余国家,哈罗德命题可以表述为:1、如果A国的经济增长快于B国,A国就会产生入超倾向;2、如果A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超过该国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则A国会形成出超倾向;3、如果A国工资飞增长率小于人均产值的增长率,A国也会具有出超倾向。4.2.4经济增长对福利的影响u 经济增长对国家福利的影响取决于其贸易条件效应与福利效应的净效应。其中福利效应是指经济增长对人均产出量的影响。u 如果福利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两者变动方向相反,那么国家福利的净效应便由两种相反力量的相对去读来决定是恶化、改善还是保持不变。 贫困化增长一般可能在下列情况下发生:1、经济增长使A国的出口在贸易条件下不变时大大增加;2、A国是大国,出口增加过大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3、世界其他国家对A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非常低,因而A国贸易条件会大大恶化;4、A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高,以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将引起国家福利的下降。 4.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4.3.1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 4.3.2出口波动与经济发展4.3.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 4.3.1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2、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3、有关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争论4、内生性增长理论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u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国家贸易对资源配置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对一国国内经济的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把国际贸易视为间接地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u 亚当。斯密最早强调的是国际贸易所提供的市场;u 大卫。李嘉图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对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u 约翰。穆勒重视的是国家贸易对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2、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u 英国经济学家罗伯逊在20世纪30奶奶带提出。经过50年代纳克斯等人的补充和发展,该学说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u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认为 ,参与国际贸易不仅能提供啊国民的消费福利,更具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传递经济成长的作用。该学说特别强调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把出口贸易作为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着重阐述可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机制。3、有关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争论u 20世界50年代初期,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强调国际贸易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u 哈伯勒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则对普雷维什的持反对意见,他们强调国际贸易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u 对于这场争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用静态的方法还是用动态的方法来运用比较优势理论。4、内生性增长理论u 由罗莫和卢卡斯提出的内生性理论支出,减少贸易壁垒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以更快的速度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导致更大的经济规模 , 并以更高的效率利用国内资源。u 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实际上探索的是以减少贸易壁垒来长期刺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方式。4.3.2出口波动与经济发展1、出口波动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主要是由于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缺乏弹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许多初级产品需求缺乏弹性,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对其产品的需求数量有限造成的。发展中国家初级出口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波动造成的。 2、国际商品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就该商品的购销、价格等事宜,经过双方协商所达成的政府间多变贸易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缓冲库存储备、规定出口配额、购货合约。 大部分国际商品协定对于发展中国家在稳定出口商品价格和提高出口收入方面的作用收效甚微。4.3.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就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替代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同时减少贸易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实行进口替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避免了贸易条件恶化和国际的不平等交换;(2)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了;(3)是发展中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 (4)可以发展中国家非城市地区城市化合增加城市地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机会;(5)有助于培养本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口替代战略的弱点:一是国内工业越开越习惯于无国外竞争的环境,缺乏提高效率的 动力。二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三是贸易保护政策形成经济上的歧视,不利于市场上的公平竞争。2、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出口贸易上,通过出口的增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导向战略又分为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初级产品图食品、矿产原料等,进口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来带动本国的经济增长。(2)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国工业制成品和本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出口替代具有较多的优点:1、有利于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2、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3、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更有利提高就业水平 出口替代战略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出口替代工业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加深了出口替代工业部门对国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2、发展出口工业容易使本国主要经济部门为外国资本所控制,造成大量利润外流,外债急剧增长。3、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