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国际经济场学》第二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FAQ
东财《国际经济场学》第二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FAQ一、 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基本假设条件有哪些?1、两国资源禀赋不同,但相同要素具有同质性。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2、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3、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4、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5、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市场完全竞争;生产要素供给不变;不考虑运输成本、交易成本或其他贸易限制。简单来讲,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不同,其他一切条件相同 二、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结论有哪些?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这一结论表明,国际贸易虽然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但是并不对每一个人有利,一部分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少了。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也恰恰是为什么有人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政策主张: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对新古典贸易中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的观点提出了置疑,认为在一国国内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该国对其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部门进行关税保护,可以明显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关税提高受保护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关税保护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劳动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如果关税保护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 三、 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有哪些?(一)人力资本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而拥有更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如果把熟练技术劳动的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二)自然资源里昂剔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分析,即资本和劳动。没有考虑其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影响。如果一种产品是资源密集型的,那么在两要素模型中可能将其划为资本或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进口的中初级产品约占全部进口品的60%左右,而初级产品在开采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属于资本密集型。在检验中若去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矿产品等,里昂惕夫之谜就不存在了。(三)要素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如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B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科技进步会使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变化;即使同一时期,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要素密集度也会不同。(四)需求逆转H-O理论成立的前提是贸易国双方的需求偏好是无差异的,消费结构也是相同的。H-O理论把需求偏好的差异对贸易方式的影响给忽略了。实际上,贸易各国国民需求偏好是不相同的,而且这种偏好会强烈地影响国际贸易方式。里昂剔夫之迷之所以在美国发生,是因为美国人不喜好消费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消费偏好的力量使美国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外,把资本密集型产品留在国内消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