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10-17 00:34:21

北语1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在线作业答案

1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 )
A. 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
B. 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
C. 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D. 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
满分:4分
2.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 )
A. 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
B. 匈奴最强
C. 大月氏败给了大夏
D. 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满分:4分
3.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 )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战争与掠夺
D. 宗教传播
满分:4分
4.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 )
A. 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B. 外来文化的效用性
C. 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
D. 外来文化的适应性
满分:4分
5.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 )
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
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
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
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
满分:4分
6.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
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满分:4分
7.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
A. 武威
B. 酒泉
C. 张掖
D. 吐鲁番
满分:4分
8.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 )
A. 蒙古人种
B. 高加索人种
C. 尼格罗人种
D. 不确定
满分:4分
9.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 )
A. 大秦有类中国
B. 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
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
D. “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
满分:4分
10.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 )
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
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
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
满分:4分
11.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 )
A. 人种矮小,不高
B. 长寿,寿逾200岁
C. 红头发、蓝眼睛
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满分:4分
12.“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
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
B. 羌的对音
C. “茶”的对音
D. “秦”的对音
满分:4分
13.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
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
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
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
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
满分:4分
14.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 )
A. 生活在极东的地方
B. 东临大海
C. 与印度、大夏相邻
D. 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
满分:4分
15.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
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
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
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战争与掠夺不会造成文化的交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希腊地志学家波桑尼阿在《希腊志》中记载着中国丝绸是从树皮上提取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东汉时代对西域的经营,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骞再通西域,并出任西域都护府 ,经营西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两种文化相遇后,消极排斥不会发生文化的交流、影响和交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绮在商代就有了,到春秋战国时更为普遍,输出域外的丝绸,主要以绮为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藏文《于阗国授记》和玄奘《大唐西域记》都记载了中国蚕公主将蚕丝带到于阗的传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两汉时中国人对于域外民族和国家,尚没有大汉族主义文化心理,是用平等的心态来记载和评论他们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根据人类文化学者对文化的分类,有“明示的”文化和“隐示的”文化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文化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范式,只是行为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以下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突厥降唐之人居长安者是长安战俘中为数最多的
B. 回纥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和从属的关系,曾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C. 唐不承认大食在中亚的扩张,双方长期军事对峙
D. 吐蕃是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朝与吐蕃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
满分:4分
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 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 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
C. 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
D. 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满分:4分
3.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
A. 传入青铜器和制铁技术
B. 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
C. 创立了日本茶道
D. 促进了大陆和日本岛人种的混杂合流
满分:4分
4.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满分:4分
5.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
A. 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B. 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
C. “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
D. 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
满分:4分
6.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
B. 佛教的适应性
C. 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 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
满分:4分
7.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 )
A. 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
B. 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
C. 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
D. 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
满分:4分
8.以下对唐四大发明的有关认识有误的是( )
A. 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B. 火药的成分硝传入阿拉伯帝国,波斯人称为中国盐、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
C.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
D. 中国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开始了印刷史上的新时代
满分:4分
9.《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 )
A. 减少添加物
B. 讲求饮茶器具
C. 讲究水质
D. 讲究煮水的技巧
满分:4分
10.遣唐使在华活动没有( )
A. 遣唐使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
B. 长安城有唐廷内使饮马出迎,引住四方馆
C. 遣唐使上贡受封赏
D. 活动受限于在长安和内地与唐朝官员进行交流
满分:4分
11.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 出现“假名”
B. 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C. 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D. 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
满分:4分
12.对鉴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B. 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
C. 鉴真及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
D. 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
满分:4分
13.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 )
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C. 过去佛燃灯佛
D. 未来佛弥勒佛
满分:4分
14.对平假名、片假名理解错误的是( )
A. 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
B. 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
C. 平的意思是平常、不严格,一般柔和婀娜,棱角较少
D. 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
满分:4分
15.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7、8、9三个世纪,是中国的唐朝时期,前150年是初唐和盛唐时期,后150年是战乱和衰落的时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中日史学界把这种超越正常历史发展模式的文明现象称为“渡来文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陆羽《茶经》还辑录了与茶有关的典故和诗文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日本没有发现过汉字以外类似古文字的东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归,在洛阳东郊仿照天竺佛寺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2、3世纪之交,佛教在西域也发展起来,后来经西域传入国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火药 传入阿拉伯地区,是由蒙古人攻打那里带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宋代抹茶饮具以青瓷为上,衬出茶色更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周礼》中记为“荼”,主要用来招待客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 )的翻译。
A. 绮
B. 秦
C. 羌
D. 茶
满分:4分
2.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元传教士是( )。
A. 马薛里吉思
B. 柏朗嘉宾
C. 罗伯鲁
D. 马可波罗
满分:4分
3.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 )。
A. 《古事记》
B. 《日本书纪》
C. 《怀风藻》
D. 《枕草子》
满分:4分
4.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
A. 普尔热瓦尔斯基
B. 李希霍芬
C. 斯文赫定
D. 斯坦因
满分:4分
5.对日文假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片假名只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
B. 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
C. 《源氏物语》是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文学作品
D. 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
满分:4分
6.真正以传教为目的来元朝的天主教传教士是( )。
A. 柏朗嘉宾
B. 罗伯鲁
C. 马可波罗
D. 孟高维诺
满分:4分
7.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
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
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
满分:4分
8.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
A. 记载客观,语言准确生动
B. 把所闻与所见分开记载
C. 用平等的心态来记载和评论他们的
D. 《汉书》按生产生活方式把西域诸国分为土著与行国
满分:4分
9.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
A. 李之藻
B. 钱大昕
C. 张庚虞
D. 韩泰华
满分:4分
10.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 )商人。
A. 突厥
B. 波斯
C. 大食
D. 回鹘
满分:4分
11.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
A. 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
B. 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
C. 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D. 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满分:4分
12.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 )。
A. 乌孙
B. 月氏
C. 于阗
D. 车师前国
满分:4分
13.带领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人是 ( )。
A. 雅各
B. 亚伯拉罕
C. 摩西
D. 大卫王
满分:4分
14.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
A. 一定要信耶和华
B. 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 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 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满分:4分
15.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 火药 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
C.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D. 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东汉时代对西域的经营,班超派使者甘英,并出任西域都护府 ,经营西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使用筷子、开车等技术文明属于隐示文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楼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缘和罗布泊西部边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小乘佛教:保持佛教原来的教义,以正统自居,以释迦牟尼为佛主,注重佛教的仪式崇拜,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在《史记·外国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有了对大秦国比较详细的记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也里可温”是蒙古语中对基督教徒的称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吃茶养生记》是一本用汉文写的书,书中介绍了中国崇尚饮茶的现象和中国的茶文化以及一些养生之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史记·外国传》中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唐朝住着许多外国人,唐朝一般让他们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佛教是先传入西域,然后才进入内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
A. 《利玛窦札记》
B. 《畸人十篇》
C. 《西国记法》
D. 《同文算旨》
满分:4分
2.对开封犹太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他们的犹太教俗称“挑经教”、“蓝帽回回”
B. 安息日,不升火,冷食
C. 元朝时犹太人大量集中进入中国
D. 不与外界通婚
满分:4分
3.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白晋
D. 利玛窦
满分:4分
4.第一个把范礼安的传教方略自觉认真实施的传教士是( )。
A. 沙勿略
B. 汤若望
C. 罗明坚
D. 利玛窦
满分:4分
5.葡萄牙人东进第一站是( )。
A. 马六甲
B. 印度果阿
C. 澳门
D. 日本
满分:4分
6.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 )。
A. 柏朗嘉宾
B. 罗伯鲁
C. 马可波罗
D. 孟高维诺
满分:4分
7.天主教的传教史上被称为是东方布教之勋的是( )。
A. 沙勿略
B. 范礼安
C. 罗明坚
D. 利玛窦
满分:4分
8.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B. 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
C. 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D. 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
满分:4分
9.( )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A. 《西字奇迹》
B. 《两国记法》
C. 《二十五言》
D. 《畸人十篇》
满分:4分
10.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满分:4分
11.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
A. 《西国记法》
B. 《交友论》
C. 《畸人十篇》
D. 《天主实义》
满分:4分
12.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
A. 张诚
B. 白晋
C. 南怀仁
D. 塔夏尔
满分:4分
13.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最远到达中东地区
B. 前两次的出访均至印度半岛南端为止
C. 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D. 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
满分:4分
14.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
A. “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 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 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 是否要尊长听君
满分:4分
15.以下曾主持完成了《皇與全览图》的绘制工作的是( )。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塔夏尔
D. 张诚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乾隆以后,传教士就很少来中国了,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承认中国礼仪,利玛窦规矩完全恢复,天主教也从此得以在中国立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在忽必烈时期江苏镇江的一个地方官是一个色目人的景教徒柏朗嘉宾,他一生先后共建了七座景教寺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明史吕宋传》记载了吕宋岛上西班牙占领军的形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南怀仁去世之后,康熙皇帝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并赐谥号“勤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明史欧洲四国传》开启了中国史籍对于域外史地的记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汤若望奉旨将造炮技术译著成《火攻携领》,传授给兵仗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和兰传》中称:“和兰,又名红毛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利玛窦《万国全图》是来华传教士写成的第一部中文世界地理著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佛郎机传》首句“佛郎机近满剌加”,“满剌加”有时又作“麻六甲”,即今“马六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语12秋《中外文化交流史》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