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秋《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二章复习资料
福师12秋《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文艺运动与共和国文学第一节 共和国文学历史的基石 关键词汇
1、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主要的文艺思想之一。胡风认为,“主观战斗精神”就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入和胸怀的扩大”,他强调主观对客观的“融合”“渗透”“拥入”“搏斗”“相生相克”,对象底生命被作家底精神世界所拥入,使作家扩张了自己。但在这拥入的当中,作家底主观一定要主动地表现出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的作用,而对象也要主动地用它底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底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的作用,这就引起了深刻“自我斗争”。经过这样的自我斗争,作家才能够在历史要求底真实性上得到的“自我扩张”,这也才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2、王实味
王实味(1906-1947),原名叔翰, 河南潢川人。1926年就读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脱离组织。从1926年起,王实味开始在北京、上海的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进入延安前有过一本创作小说集和五本文学译著问世。1937年9月奔赴延安后又重新加入共产党, 并先后在鲁艺、中央研究院工作,同时从事评论及杂文写作。延安整风期间陆续在《 谷雨 》、《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等文,批评延安生活中的不足之处,由此引来延安文艺界的政治批判,并被作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逮捕 ,1947年被错误的处决。 1991年2月,公安部经过充分调查和取证后,作出《 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对王实味“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 ,对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
3、胡风
胡风(1902-1985), 文学评论家、诗人。原名张光人,湖北人。1920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清华大学英文系、日本东京庆应大学英文科。1933年因投身于日本普罗文学运动、参加日本共产党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结识鲁迅、冯雪峰,过往甚密。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战文艺活动,并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培养扶植一批新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文协常委。1953年向中共中央呈递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阐述对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意见。1955年由于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捕入狱,1979年获释。1980年、1988年有关方面两度给以平反。八十年代出版有《胡风评论集》。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