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9-25 09:52:29

福师12秋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文艺运动与共

福师12秋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文艺运动与共和国文学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键词汇
1、电影《武训传》
电影《武训传》,孙瑜编导,赵丹主演。1948年在中国制片厂开拍,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昆仑公司修改、重拍,1950年底在全国公演。影片表现和赞颂武训立志行乞兴学,造福穷人的经历,其间穿插周大造反失败的情节,并通过1949年一女教师之口点明“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配合土地改革”、“歌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旨。1951年5月起受到大规模的评判,文革结束后得到重新评价。
2、索隐派
索隐派是旧红学中最重要 ,影响最大的派别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红楼梦》的政治寓意,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阐证本事,寻求书中物事和历史上的物事的关合”之处,力图通过《红楼梦》文本“索”出“隐”去的真人真事。
3、钗黛合一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一个主要学术观点,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黛两人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无所偏爱的,即钗黛是“双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
4、俞平伯
俞平伯(1900-1990), 诗人、作家、红学家。浙江德清人。1919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校任教。1952年转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早年从事新诗创作,倡导诗的平民化。二十年代初开始《 红楼梦 》研究,所著《红楼梦辨》是“新红学”代表作之一;1952年修订,易名《红楼梦研究》。1954年受到政治运动式的批判。八十年代之后,学术界重新肯定其论著比“旧红学”的重大进步及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
5、胡风
  胡风(1902-1985), 文学评论家、诗人。原名张光人,湖北人。1920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清华大学英文系、日本东京庆应大学英文科。1933年因投身于日本普罗文学运动、参加日本共产党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结识鲁迅、冯雪峰,过往甚密。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战文艺活动,并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培养扶植一批新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文协常委。1953年向中共中央呈递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阐述对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意见。1955年由于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捕入狱,1979年获释。1980年、1988年有关方面两度给以平反。八十年代出版有《胡风评论集》。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2秋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文艺运动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