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8-17 09:13:10

北语12春《课程理论》作业3答案

北语12春《课程理论》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一般是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外部评价
满分:4分
2.()旨在揭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依此作为改进课程计划的依据。
A. 目标模式
B. 目标游离模式
C. CIPP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满分:4分
3.()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预期效应
A. 目标模式
B. 目标游离模式
C. CIPP模式
D. 外观评价模式
满分:4分
4.只为改进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是()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内部评价
D. 外部评价
满分:4分
5.()是由课程设计和实施主体自己进行的评价,多是通过自觉的反思、检查或者常规的课程与教学检查进行的。
A. 他评价
B. 决策性评价
C. 研究性评价
D. 自评价
满分:4分
6.科学主义取向的评价是()人文主义取向的评价是()
A. 定量的、定性的
B. 定量的、定量的
C. 定性的、定性的
D. 定性的、定量的
满分:4分
7.课程实施的自下而上策略以()为发动变革的机构
A. 国家
B. 学校
C. 教师
D. 学生
满分:4分
8.“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是在1973年至()年,兰德社团  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教育变革开展研究而形成的。
A. 1975
B. 1976
C. 1977
D. 1978
满分:4分
9.()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机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
A. 教学模式
B. 课程模式
C. 教学理论
D. 课程理论
满分:4分
10.()是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 课程计划
B. 课程实施
C. 课程评价
D. 课程分析
E.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CIPP课程评价模式考虑到了新课程方案的各种因素,但操作过程复杂,使用不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课程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辨别课程理论家水平的高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可以将大量尚有争议的内容组织进中小学课文,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课程计划本身不会影响课程的实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课程决策性评价主要关注的是课程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等宏观性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课程综合评价是以课程编制全程或某个过程的所有因素为评价对象和任务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课程实施的得过且过取向是一种对新课程计划持消极态度的取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一般低年级课时相对要少,高年级课时相对增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在CSE课程评价模式中,CSE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的简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课程他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同行评价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进行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掌握学习者的思想和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改进方案或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课程实施的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语12春《课程理论》作业3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