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春《中国文学史专题(一)》第九章 西晋文学
福师12春《中国文学史专题(一)》第九章 西晋文学第十章 陶渊明 FAQ
第九章西晋文学
一、简析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左思,把咏史、咏怀二者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写成规模宏大的组诗,开拓了“咏史”的艺术领域。概括起来说八首诗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借历史人物作为比拟,以抒发怀才不遇和憎恶丑恶现实的郁勃之感。我们看这八首诗,第一首可说是这组诗的序诗,突出揭示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师。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弱冠”四句,写自己的才学,二十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博览群书,才学出众。卓荦,说明自己的识见特达不凡。“准过秦”二句,实乃以贾谊和司马相如的才华自况。“边城”四句,写自己对武略的通晓(前面是写文韬)。自己虽不是行伍出身,却学过战国时代司马穰苴的兵法。可见自己是文武兼备的通才。既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自己是个怎样的才,就必须写透。有此之才,因此国家有难,报效君国,便成为他的愿望,所以从“长啸”句开始,便很自然的过渡到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从“右眄澄江湘”二句推测,此诗可能作于晋灭吴以前,所以南灭东吴、北定胡羌成为他的政治理想,最后二句笔锋一转,点出自己只求抱负得以舒展,并不希望功成受赏,贪图爵禄,宁愿归隐田园。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襟怀的放达开阔,艺术上也有一种“崇高”的风格。第二首,针对当时门阀制度和社会风气的不合理和腐朽,进行了讽刺: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作者以比兴的手法,揭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的门阀制度下,无才者因门阀之高而异常显赫,有才者因门阀之低而终生坎坷,就象一边是显赫的金日磾、张安世及其后代,一边是年老官微的冯唐。这首诗对于人才受压抑的揭露和愤懑,表现得非常饱满。其他象第三首表示对历史前贤的钦仰,第四首通过京城豪华生活的描绘,对权贵进行鞭挞,同时对扬雄的穷居著书进行赞美。第五、六首通过对许由、荆轲的赞颂,表示对权贵的蔑视及高蹈隐居的意志。第七首抒发对古代奇才 、不遇之士的同情和慨叹 。最后一首,抒发诗人对世态得失无常的嗟叹,并以将安于贫贱、守庄子饮河满腹之言作为结束。所以这八首诗,其名“咏史”,实为咏怀。作者在运用历史材料以抒发怀抱方面表现得尤为复杂,气调亦雄健高远,故能卓然超越前人。读者从诗中可充分感觉到作者卓越的情操及建安时代的慷慨之气。钟嵘标举“左思风力”,意指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后人评他的咏史诗是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仿效的范例。这是有道理的。
二、为什么说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表面是咏史,实际是咏怀?
左思,则是把咏史、咏怀二者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写成规模宏大的组诗,开拓了“咏史”的艺术领域。概括起来说八首诗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借历史人物作为比拟,以抒发怀才不遇和憎恶丑恶现实的郁勃之感。“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山上苗”比喻出身世族者;“世胄”两句说明不合理的现象由来以久;末句以“金张”证“世胄”,“冯公”证“英俊”,表面是咏史,实际是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所以实为咏怀。
第十章陶渊明
一、论述陶诗的艺术风格。
陶诗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平淡,语言质朴,含义深远。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朱子语类》云:“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沧浪诗话》云:“渊明之诗质而自然。”都指出其自然平淡的特点。元好问《论诗绝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云:“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羲皇上人,伏羲以上时代人,即淳朴天真,无忧无虑之人。晋代诗虽有建安遗风,但风云气少,儿女情多,而陶诗以自然平淡见长,和谐优美的意境,独树一帜,与时风迥异,因此并不妨碍他是晋人。)也概括出 陶诗的风格真髓 与时代精神。这里举苏轼《东坡诗话》的评价,可更具体说明陶诗的风格,《东坡诗话》云: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质而实绮”,是说外表质朴而实际却很美丽,“癯而实腴”,是说外表乾枯而实际很丰满。内容平淡自然而含意深远,语言平淡自然而精炼高洁,“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平凡之中见出不平凡,这就是陶诗的艺术境界。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说:陶诗艺术境界的特出地方,就在它把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极为自然质朴地写了出来,同时把它与玄学、佛学所要解决的人生解脱问题联系起来,因而使得这种艺术境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这就是陶诗的“平淡”的特色所在。这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揭示陶诗的特色,也揭示了陶诗把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浑融浓厚的艺术境界的特点。我们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是田园诗,咏怀诗、哲理诗?都难以确定,三者兼而有之。诗中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会不同的奇趣,让读者沉入无穷的联想和美的感受。
二、请简单评价陶渊明的散文和赋。
陶渊明的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桃花源记》是作者虚构的以寄托 其社会理想的作品 ,它描绘了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美好的世外仙境。桃花源的理想虽然只是空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还是十分可贵的。《五柳先生传》则以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为自己立传,作者在一百多字的篇幅中,用极其简洁传神的笔墨塑造五柳先生的形象,展现的是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的情操和高风亮节,清楚地划出与世俗的界限。五柳先生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陶渊明的赋有《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彭泽令后初归家时所作,文中写到归途的情景,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写出归家时的愉快和隐居的乐趣。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假涂饰,而且音节谐美,有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作者欣喜欲狂的情状呈现于读者面前。《归去来兮辞》的确是一篇美文。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