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8-6 08:12:47

福师12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一章 第二节

福师12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一章第二节 文学改良运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萌生 关键词汇1、 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他在1868年的《杂感》诗中就写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主张用俗话作诗了。梁启超在188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明确提出“诗界革命”。这一运动的主要发动和参加者则还包括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等人。他们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新”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创造新的意境。所谓“俗”指的是不受旧诗的束缚,创造新的通俗诗歌。这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诗歌改革运动,虽然成就不大,但对后来五四的新歌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清政府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影响倡导下进行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以创办军事、民用工业为中心内容的“新政”,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办近代机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同时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黄遵宪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参加过戊戌变法。诗歌创作上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为文主张“适用于今、通行于俗”,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言文合一”的问题。主要诗集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3、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早年主张变法维新,参“公车上书”,创办《时务报》,和康有为并称“康梁”。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文化思想。从开发民智和政治维新的角度,先后倡导过“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有较大的影响。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4、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 近代学者。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叔本华与康德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影响,强调文学应“超然于利害之外”,应有“自己的价值”,体现了把文学从封建伦理道德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自觉意识。而他从西方美学思想进入文学批评领域,也较同时代人由进化论哲学进入文学,更迫近文学本体。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2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第一章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