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12春《人力资源管理》作业答案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章1、 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中,()和()是两大支柱。
A、技术开发规划
B、财务规划
C、人力资源规划
D、物资供应规划
E、其他
2、 企业主管部门要求达到的或企业自己确定的目标工作率称为()。
A、一般工作率
B、企业工作率
C、标准工作率
D、部门工作率
3、 德尔菲法的基本特点是()。
A、专家参与
B、匿名进行
C、多次反馈
D、采用统计方法
E、不确定
4、 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有()。
A、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B、复转军人
C、职技校毕业生
D、失业人员
E、流动人员
5、 以下人员中,那些人员的供给相对容易预测()。
A、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B、复转军人
C、职技校毕业生
D、失业人员
E、流动人员
6、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
A、长期规划
B、短期规划
C、中期规划
D、其他
7、 以企业整体目标为依据,在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人力需求即合理组合进行预测和决策,进而确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措施的过程是()。
A、企业规划
B、企业人才规划
C、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D、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8、 处于不同发展状态下的企业,需要实施相关的人事政策,而这些人事政策的制定,必须以()为依据和指导。
A、企业整体规划
B、企业营销计划
C、企业规划
D、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9、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体现在()。
A、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B、可为企业各项重大人事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指导
C、对满足员工的需求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巨大的作用
D、可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0、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在()和不同的职位上得到适当的人选。
A、不同的地点
B、不同的部门
C、适当的时间
D、不填
11、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两个层次即()。
A、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B、长期计划
C、中期计划
D、人力资源业务计划
E、短期计划
12、 对规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和总预算的安排是()。
A、人力资源业务计划
B、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C、企业计划
D、企业规划
13、 企业人力资源业务计划是()的展开和具体化。
A、企业长期规划
B、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C、工资计划
D、短期计划
14、 以下哪几项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业务计划()。
A、人员补充计划
B、保险福利计划
C、退休计划
D、工资计划
E、提升计划
15、 ()是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
A、教育培训计划
B、劳动关系计划
C、分配计划
D、提升计划
E、工资计划
16、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分成()步骤。
A、4个
B、3个
C、6个
D、8个
17、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第一个步骤是()。
A、设置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B、设置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和调整系统
C、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D、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18、 ()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A、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B、搞清现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
C、预测人力资源供求状况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设置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B、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C、设置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和调整系统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 以下哪些信息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首要步骤中,需要收集的()。
A、产品结构
B、消费者结构
C、技术装备情况
D、生产和销售状况
E、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1、 在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时,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盘点”与查核指的是()。
A、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B、分析
C、总结
D、测量
22、 实际工作时间与应参加工作的时间的比称为()。
A、工作时间比
B、标准工作率
C、工作率
D、工作潜力
23、 企业理想的年龄结构应该为()。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菱形
24、 紧紧围绕职位的资格条件,对现有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分析。这是()。
A、人力素质分析
B、年龄结构分析
C、人才需求分析
D、人员使用情况分析
25、 企业以总体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进行估计的活动是()。
A、人力资源分析
B、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C、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D、人力资源状况估计
26、 以下哪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是定性的方法()。
A、指数平滑法
B、德尔菲法
C、回归模型法
D、经济模型法
27、 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也称为()。
A、人才市场预测
B、市场预测
C、人员拥有量预测
D、其他
28、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有()。
A、经济、法律和社会因素
B、企业战略目标
C、企业组织结构
D、竞争者
E、人力资源自身的因素
29、 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有()。
A、员工伤残
B、员工跳槽
C、员工升迁
D、员工死亡
E、员工退休
30、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结果通常有()情况。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3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供求预测的结果,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B、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C、没有结果
D、人力资源供求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2、 对于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冗员
B、鼓励提前退休
C、外部招聘
D、辞退不合格员工
E、鼓励员工内退
33、 当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时,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内部调剂
B、鼓励内退
C、外部招聘
D、工作扩大化
E、合并机构
34、 企业对人力资源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所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员工工作时间
B、减少员工工资
C、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业务计划
D、鼓励员工退休
35、 根据企业已定的产品方向、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规定企业必须配备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的活动是()。
A、企业用人分析
B、企业人员分析
C、企业定员
D、以上说法不对
36、 企业定员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为企业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B、为企业确定员工报酬提供依据
C、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条件
D、为其也充分挖掘劳动潜力提供依据
E、无正确答案
37、 企业定员是根据企业已定的产品方向、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规定企业必须配备各类人员的()。
A、质量标准
B、数量标准
C、资格
D、素质标准
38、 企业定员应满足的要求是()。
A、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
B、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
C、合理确定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
D、合理确定管理人员与员工总数的比例
E、合理确定女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
39、 企业定员的范围是()。
A、工人
B、学徒
C、病伤假人员
D、管理人员
E、服务人员
40、 计算定员人数的主要依据是()。
A、计划期内的总工作量
B、职位规范
C、工作说明书
D、个人的工作效率
E、没有正确答案
41、 以下哪几种方法是计算定员常用的()。
A、按工作效率定员
B、按设备定员
C、按岗位定员
D、按比例定员
E、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业务范围定员
42、 根据生产任务(工作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是()。
A、按设备定员
B、按岗位定员
C、按工作效率定员
D、按比例定员
43、 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看管定额和设备开动班次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是()。
A、按比例定员
B、按工作效率定员
C、按岗位定员
D、按设备定员
44、 按照企业员工总数和某一类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计算某种定员人数的方法是()。
A、按比例定员
B、按工作效率定员
C、按岗位定员
D、按社别定员
45、 企业内对人员、工作信息的收集、保存、整理、综合、分析、研究、报告的全过程称为()。
A、人力资源信息搜集
B、人力资源信息分析
C、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D、其他
46、 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包括的内容是()。
A、现有人事记录
B、工资记录
C、培训成绩
D、劳动力市场状况
E、国家对劳动用工制度的政策法规
47、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表现在()。
A、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数据
B、为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可靠数据
C、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D、为企业管理效果的评估提供反馈信息
E、以上说法都不对
48、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及企业内对人员、工作信息的收集、()、报告的全过程。
A、保存
B、整理
C、综合
D、分析
E、研究
49、 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
A、人力资源状况预测
B、工作分析
C、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立与否
D、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内容的真实可靠程度
E、没有正确答案
50、 一般说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信息:即()、工作状况、收入情况、家庭背景及生活状况、培训经历、部门使用意图等。
A、自然状况
B、知识状况
C、能力状况
D、阅历及经验
E、心理状况
51、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信息:即自然状况、知识状况、能力状况、阅历及经验、心理状况、()、部门使用意图等。
A、工作状况
B、收入情况
C、家庭背景
D、生活状况
E、培训经历
52、 以下哪些信息属于员工的“自然状况”()。
A、籍贯
B、兴趣
C、学位
D、民族
E、职级
53、 以下哪些信息属于员工的“心理状况”()。
A、性别
B、偏好
C、管理能力
D、兴趣
E、岗位
54、 以下哪些信息属于员工的“工作状况”()。
A、目前的岗位
B、担任过何种职务
C、目前所属部门
D、津贴
E、操作能力
55、 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信息越详细越(),但这会增加企业业管理成本。
A、不利
B、好
C、坏
D、不确定
56、 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考虑企业现有规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系统管理手段
B、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运用及期望程度
C、考虑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有关数据要求掌握的详细程度
D、考虑企业发展时系统的可扩展性
E、考虑一些纯技术问题
57、 根据国外有关经验,在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250人以下的小型组织,采用()是比较有效的。
A、储存系统
B、档案管理系统
C、索引卡系统
D、分析系统
E、其他
58、 根据国外经验,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大型组织最好采用()。
A、手工
B、人工
C、计算机
D、档案系统
59、 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要考虑一些纯技术性问题,如()。
A、人员素质
B、数据存储
C、分析方法
D、关系范式
E、不确定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