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子 发表于 2012-6-22 08:42:43

东财12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程序

东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程序 拓展资源
中航油新加波公司事件
一、中航油新加波公司事件的简单回顾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 2001 年底获批在新加坡上市,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但在此期间,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2004年12月,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 亏损5.54亿美元,不久就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5年3月, 新加坡普华永道在种种猜疑下提交了针对此亏损事件所做的第一期调查报告。
报告中认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亏损由诸多因素造成,主要包括:2003年第四季度对未来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公司未能根据行业标准评估期权组合价值;缺乏推行基本的对期权投机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期权交易的风险管理规则和控制,管理层也没有做好执行的准备等。
案例启示
(1)内控的重心:应从细节控制转向风险管理
几乎所有的企业内部都有一大套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大到对外投资,小到差旅费报销。
因此,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狭隘的认为,这些制度的执行就是内控的所有内容。但是,由于有限的管理资源和可观的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精力不能放在所有的细枝末节上,所以,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特别重视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最主要内容。
(2)内控的主体:应从单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
如果由董事会来承担内控的责任,进行多元控制,就能保证内控实施力度,内控也就更具说服力。
另外,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也具有一定的鉴定作用。关于内控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进行一定的沟通,并出具“管理建议书”,提出建议。
(3)内控的监督:应从关注内控建立转向内控运行和评价
公司的内部审计,应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接受审计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由审计委员会提出方案,并经董事会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又保证了其权威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审部门通过对内控的审查和评价,可以从中找出控制薄弱点,发现内部控制不尽完善和执行无力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
(4)内控的对象:应从基层、中层转向高管控制
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使得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
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内控的首要责任主体和最基础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绝对权力,所以高层领导必须纳入到以相互检查和权力制衡为基本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否则,高层领导将具有超越内控约束的特殊权力,从而导致整个内控或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从根本上丧失有效性。
(5)应建立内控失效的补救措施
内控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因为一个有效的内控是全过程的。事前控制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是最理想的,但是由于内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固有风险的存在,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在事前、事中得到有效控制。决策者和管理当局识别风险能力的不同,对待风险态度的不同,回避风险魄力的不同,都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结果。
所以管理当局必须建立一套补救措施,全面考虑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对由内控失败或由管理者决策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加以事中控制、事后弥补。董事会和管理当局要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重新审时度势,制定适合时宜的政策方针,减少决策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财12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