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4-29 01:17:31

机舱风管布置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机舱风管布置图”(Arrangement of E/R Ventilation Piping)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船舶“机舱风管布置图”设绘。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2.2 设绘依据图纸a)
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b)
总布置图;c)
机舱布置图;d)
轮机说明书;e)
机舱通风风量计算书;f)
机舱风管阻力计算书;g)
机舱分段结构图及相关的船体结构图;h)
机舱风机厂商提供的风机外形尺寸,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等资料。3 基本要求3.1 应能满足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规定的要求。3.2 符合相关的规范、公约及有关政府特定的规则要求。3.3 风管布置合理、完整,满足了机舱内设备燃烧用风量、设备散热风量及操作维护保养人员处所通风风量的供给。3.4 图面表达简洁、清楚,识图方便。3.5 本图是“机舱布置图”“机舱通风风量计算书”“轮机说明书”等图样和技术文件的下道工序,要求对上道图样和技术文件起到验证和校核作用。3.6 应能满足船级社的审核认可。3.7 可作为船厂生产设计和机舱风管放样的依据。3.8 图中引用的标准和技术指导性文件均为有效。4 内容要点4.1 本设绘通则包括了机舱的上层、底层空间、机舱集控室、分油机室及其它特殊空间的通风风管的布置。对设有付机舱的船舶也包括了付机舱的通风风管的布置,其它特殊空间包括了轴弄、管弄等。根据需要对特殊空间的通风风管布置允许另设风管布置图,如“轴弄风管布置图”“管弄风管布置图”等。4.2 机舱风机的布置和安装图中应明确表达风机的布置定位尺寸,船体结构开孔的定位尺寸、大小尺寸和风机安装底座的尺寸。4.2.1
风机的安装及对通风筒围板厚度及高度要求各国规范对此均有明确要求,本文就中国船级社的海船规范要求加以说明,机舱风机安装在通风筒上,通风筒围板厚度如下表:
围板内径(mm)围板厚度(mm)
≤2007.5
2508.0
3008.5
3509.0
4009.5
≥45010.0(不必超过甲板厚)

如风机外壳壁厚和围板相当,则可作为通风筒一部分,起始高度可从风机的上部法兰平面计,否则应从下部安装平面计通风筒高度。根据安装位置规范对通风筒高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详见海规第2篇第7节中所述。4.2.2
机舱风机的布置在机舱布置图中已有所表示,在风管布置图中将进一步具体化,因机舱风机的布置涉及到全船总布置图,船体结构、机舱布置图等多种专业,多项上道设计工序图样。所以在设绘“机舱风管布置图”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对机舱风机布置和安装的深化工作,这些工作除了明确风机的布置定位尺寸和船体甲板大小开孔、安装底座等,还包括了其它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4.2.3
机舱风机的位置决定了主风通道的位置及走向。主风通道承担了单个机舱风机的全部风量,所以往往尺寸较大,一般均考虑直接设在船体结构中,对此应与结构专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一致。4.2.4
机舱风机的位置应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机舱风机一般为高转速大容量,其噪音往往>100dB,如风机位置设置不当,将对船员的居住区域造成噪音,严重影响了船员的生活和休息。4.2.5
机舱风机的位置,应使其风机进风口处在空气流通,新鲜空气易于吸入,风浪引起的海水不易进入,并能避开排气和烟气等污蚀气体的吸入。4.2.6
机舱风机的位置应在人员易于到达和工作的处所,以便平时的维修保养和应急时能及时将风机进风口的风叶窗或进风帽关闭。
根据上述要求,本设绘通则推荐机舱风机设于烟囱的左右两侧,可以将烟囱的下部左右两侧扩大分隔成独立的两个风机房。在风机上方烟囱的前面及侧面分别开设进风的可闭百页窗,在风机下方从烟囱开始至机舱棚为船体结构形成的主风道。4.3 机舱风管的总体走向和分布4.3.1
机舱风管的走向和布置须满足以下原则:柴油机、锅炉、焚烧炉等设备的燃烧风量;设备的散热所需的风量;轮机人员操作、维修场所需要的通风风量。风管布置高度,应便于轮机管理人员行走。4.3.2
鉴于尾机型机舱型式,风管的走向大致如下:设于烟囱底部左右两侧的风机。
NO.1右风机


NO.2左风机


主风道(设于机舱棚结构内)向下进入机舱


主风道(设于机舱棚结构内)向下进入机舱



主机增压器进风口(约单个风机风量2/3)。



支风管进入一侧平台上方并向前延伸。



支风管进入另一侧机舱,平台上方并向前延伸。



部分风量供主发电柴油机用


支风管向下进入另一侧机舱底层,并向前延伸。


支风管向下进入一侧机舱底层并向前延伸。


4.3.3
平台及底层的支风管一般由后部沿船纵方向向前延伸,逐段布风,该支风管布置希望在结构和空间高度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向舷侧靠或由布风头向舷侧延伸,以免所送风太近机舱开口,造成短路流失,降低通风效果。4.4 风管的形式和规格4.4.1
风管的形式和规格a)
矩形风管:机舱风管绝大部分采用矩形考虑到机舱层高,同一当量通径的矩形风管可以大大减小高度尺寸。矩形风管的尺寸应选用标准的规格,如此配套的风管法兰、风管调风门、风管通舱管件、防火风阀、风管吊架以及出风头等均有相应的标准规格与其匹配。标准矩形风管尺寸如下表:
单位:mm
面积当量通径(外形尺寸)高×宽面积当量通径(外形尺寸)高×宽
8060×90300150×530190×390240×300
10060×14080×120350190×550240×420290×360
12560×22080×160100×130400190×760240×550290×460
15080×250100×200120×150450240×730290×580350×600
17580×350100×250120×210500240×930290×730350×600
200100×350120×280150×220600290×110350×880420×710
250120×470150×350190×280700350×1240420×990500×810
b)
园形螺旋风管
螺旋风管在机舱风管中使用得不多,但因其有市场品可采购,在个别场所还是推荐使用,例如:向机舱集控室的送风管和回风管,分油机室的抽风管等。螺旋风管的规格可参照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样本选用。4.5 机舱风管布置图设绘时风管截面积的估算
从“机舱通风风量计算书”中已知各设备所需的风量(包括燃烧及散热用风量)已知各区域的所需总风量,按此风量及推荐的风管风速初步可估算出各处风管的尺寸。4.5.1推荐的风管风速及风管估算:主风管10~15m/s,支管8~10m/s,自然排风口3~5m/s,风管尺寸初步估算按下式:风速(m/s)= 4.5.2
风管的最终确认:按§4.5.1中公式估算得出的风管尺寸设绘的风管布置图,最终须经“机舱风管阻力计算书”计算分析,验证合格后方可正式确认出图,如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机舱风机静压不满足风管总阻力时,尚需对风管布置图中的有关风管尺寸布置等进行修正。本通则建议为提高设计效率,可将“机舱风管布置图”、“机舱风管阻力计算书”二项目,安排同一人设绘。4.6 机舱集控室、分油机室及特殊空间的通风风管布置4.6.1
机舱集控室的通风机舱集控室是轮机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所以应创造较为适宜的工作环境,为了保证室内有充分的新鲜空气,应从支风管单独引一路新风(可以用园形螺旋风管)进入集控室,按4人考虑,新风量≥25.5m3/h。此外单独设一路园形螺旋风管作回风管,回风直接排入机舱即可,但出口应避开高噪音场所,以免噪声从回风管进入集控室。集控室内的进风回风口尽可能远离,以免短路。根据通风系统的防火要求,A类机器处所即机舱的通风导管不得通过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除非在紧靠贯穿的界限面处,即集控室的舱壁处通风导管(进风及回风管)须设有自动挡火闸,并可在舱壁的两侧都可用手动关闭。4.6.2
分油机室的通风
CCS规范和IMO MSC要求分油机设在独立封闭舱室,通风要求设独立的送抽风系统,风量可按换气20次及设备散热风量二者中取大者。抽风口设在分油机上方,送风口设在周边,二者保持一段距离避免短路,抽风机的排风口设于烟囱内,通风风管可考虑采用园形螺旋风管。抽风风量为室内稍有正压即可。4.6.3
特殊空间的通风这里所指的特殊空间系指轴弄和管弄等,考虑此处空间为独立于机舱以外的水密隔离空间,其通风风管需从主甲板以上进入,送风管在主甲板以上,由独立的风机送风,风管组合在船体结构中,回风管由另一端从结构内通至主甲板以上的自然排风头,一般该类空间无大的散热设备,风量按换气次数大于10次即可。4.7 风管壁厚
设于甲板以上通风机筒形机座,其壁厚按相关的规范和公约要求,穿越起居舱室及控制站室的风管,应在该处设风管通舱管件,壁厚及详细尺寸规格见标准GB3035-82,一般主风管、总管壁厚≥4mm,与结构做在一起,支管矩形选用1.2mm或1.5mm镀锌钢板。5 图面要求5.1 图纸幅面和比例
参照机舱布置图。5.2 视图视图包括各相关层次的平面图,纵剖面图、首向横剖向图或尾向横剖面图。5.2.1
视图名称标注
每一视图应在其上方适中部位标注视图名称,如:底层上平台,纵中剖面,横剖面图的名称下方用箭头表示→表示向首视←表示向尾视。5.2.2
详图局部风管布置和风机底座结构为了表达清楚,可以用详图表示,详图表示方法:在原布置图上需详图部分用园圈框出,并用引出线,标出详图的代号,详图代号用大写字母H,I等表示,在放大的详图部分的上方注上详图代号及下划线,划线下方注详图比例,如 。5.3 明细表和技术要求:a)风机风管等通风设备的安装定位尺寸,如高度,距中,前后等定位尺
寸。b)异径管、连接短管、变形接头等的大小尺寸。c)风管的截面尺寸、弯曲半径,分段长度等。5.3.1
明细表在风管布置图上将通风附件如:风帽、风阀、调风门、风栅、通风头、布风头、通舱管件及其它标准附件等,用件号标出后在明细表中详细说明其型号、标准号、规格、名称、数量、材料、重量等。5.3.2
技术要求本图技术要求内容包括:a)
风管使用的板材;b)
风管使用的法兰型式及标准号;c)
风管法兰垫片材料及要求;d)
风管的固定、吊攀标准号、型式、位置和数量等要求。e)
风管的涂装要求等。5.4 图面线条及文字规定(使用Aut CAD R14以上版本)5.4.1
图中线条规定风管、通风设备、通风附件为粗线及粗虚线(看不见部分)。背景轮廓及设备,如船壳线、船体结构、舱室、油水舱柜、机舱设备等为细直线。5.4.2
粗直线、粗虚线―线宽0.4。细直线、细点划线―线宽0.2。特殊部分如结构中的主风道,允许用多义线。5.4.3
汉字、数字、字母
一般为细实线,大小规定汉字为hadx高度h5,4。数字和字母为Romans,高度h3.5,2.5。6 设绘注意事项6.1 主风管避免和船体纵桁和大横梁交叉,尽可能和结构做成一体。6.2 风管应避开机舱吊口和梯道。6.3 风管的走向避免和柴油机、锅炉、焚烧炉的排烟管交叉。6.4 为避免产生涡流,减少局部阻力,风管扩大和收缩时,一般采用渐扩管或渐缩管。
渐扩管的倾斜度最好不大于1:7;渐缩管倾斜度最好不大于1:4。风管尽可能绕过纵桁等船体结构。如因高度不允许,可设法做在结构上;或在不影响、少影响结构强度前提下,以纵桁上开孔穿过,开孔尽量要小,结构构件上开孔后要加补偿护圈。凡与船体结构有关的风管,一定要和结构等有关专业协调一致。弯管的设计一般如图a、b、c所示。

6.5 管路分段、分义管段、长短、大小要便于拆装、制造,在有可能积水处需设放水塞――见标准“CB/T532-1999船用通风管路放水塞”。6.6 出风头、布风器要有一定的位置高度,不妨碍通行,出口处应设有防鼠钢丝网。6.7 机舱排风
一般在烟囱后面设足够大的排风百叶窗,其有效排风面积应保证自然通风的风速<3m/s,该排风百叶窗按标准“CB*3132-1983烟囱可闭百叶窗”设置,如单个面积不够可以增加数量。为增加排风效果,可以在烟囱后部加设抽风机和抽风机室,对此必须注意抽风机吸风口高度和位置,如没有合适的位置和高度,以不设为好。另抽风机风量,也应选配适当,一般应保证机舱内有正风压。7 校审要点7.1根据本通则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设绘依据及有关注意事项的规定,要求对机舱风管布置图从设计质量和图面质量两方面进行校审。
图面质量除§5规定外,尚应对图面布局,整体美观进行评估。7.2 校审风管的布局,走向是否合理、完善,尺寸标注是否完整。7.3 校核通风附件的设置、选型、标准是否正确、完全。7.4 检查技术条件的内容是否完全、正确、合理。7.5 核对船体结构和本图的风管布置是否协调一致。7.6 核对电气电缆、排气管系是否和风管干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舱风管布置图设绘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