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电缆走向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主干电缆走向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主干电缆走向图”设绘。技术设计和施工计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CB/T3713-1995《船舶电气设备文字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 电气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机舱布置图;
e) 通风-排气管系布置图。
3 基本要求
3.1 “主干电缆走向图”是指直接接至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的电缆,为贯穿一层或一层以上甲板以及穿过水密隔舱的多根成束敷设的电缆,用于表达连续贯通全船各层平面和侧面的主干电缆路经和贯穿甲板时的开孔位置状况的图样。
3.2 设计中要考虑用电设备对电缆的走线和敷设的要求,电缆敷设的环境条件,并尽量节省电缆的长度和降低工艺复杂的程度。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主视图、各层甲板俯视图、或典型图等组成。
4.1 绘出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驾驶室控制台、机舱集控台等外形轮廓,其文字代号与电力系统图相一致。绘出各台主发电机至主配电板的电缆,应分开敷设至主配电板,并应尽量远离敷设。
4.2 确定主干电缆贯穿甲板的孔口位置,应由设绘者与主持设计师共同确定。
4.3 主干电缆的走线应尽可能平直且易于检修。
4.4 主干电缆的走线应避免潮气或水滴凝结的影响。尽量远离锅炉、热管或其他热源。
4.5 主干电缆的走线应尽量减少穿过防火区和水密隔舱。
4.6 主干电缆和重要设备的供电和控制用的电缆应远离具有较大失火危险的机械和机械部件。
4.7 对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设备,例如操舵装置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4.8 对具有双套设备的重要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的双套系统,其各自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电缆尽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4.9 用于重要设备或应急动力设备、应急照明、以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或信号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机舱棚以及其他高度失火危险处所。
4.10 主干电缆的走向应考虑到通过用电设备集中区域或兼顾左右舷用电设备。
4.11 对于特殊船舶,例如闪点小于60 ℃的油船、化学品船等,主干电缆的走向图设计必须考虑其附加条件。
4.12 对于特殊船舶,例如船坞或其他有高压用电设备的高压电缆应与低压电缆分隔敷设,并且应具有高压电缆标记,以便区别。
5 图面要求
5.1 以船舶总布置图作为设绘本图的背景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必要时可局部放大或缩小。
5.2按甲板层次分层设绘电缆走向的平面图,必要时各层平面也可分区域绘制。若在同一页图纸上, 绘有两个层次以上的平面图时,各层平面图上的肋位号原则上要求上下对齐。以船体侧视图为准绘制电缆走向的侧视图。
5.3 船体轮廓线、船体构件、舾装设备、动力设备均用细实线表示,与电气设备无关的设备轮廓线可根据情况而簡化。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驾驶室控制台、机舱集控台等用粗实线表示,线宽约0.3, 主干电缆用粗实线表示,线宽约0.60。
5.4 图面清晰,整洁;国内船舶一般用中文,出口船舶一般用中、英文对照。
5.5 技术要求(或说明)一般写在标题栏上方或图面的适当位置。
5.6 贯穿甲板的孔口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如下:
孔口的文字代号原则上按甲板层次由下而上为A,B,C… 同层甲板则由左至右为A1,A2,A3…
同一孔口如分别在两层甲板上出现,其文字代号按出现的不同甲板层次分别表示。在侧面图上则用分式表示,例如:B/A,D/C等。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图样设绘前,除熟悉总布置图、 机舱布置图外,还应熟悉船舶建造规范,
电气本专业等有关图样,以及有关方面的规定。
6.2 设绘图样应首先考虑识图方便,布局要合理。图样视图与技术要求(或技术说明)能完整地表达内容要求。
6.3 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应按标准规定。引用的标准、规程以及其他技术文件应正确有效。
6.4 本图样必须与相关图纸要求相互协调,所用的设计符号、代号等应保持一致。
6.5 在技术要求中应提示有关标准、规范、公约、规则等的特定要求,以及技术关键和重点注意的问题。
6.6 本图属船体专业、轮机专业会签图样之一。
7 校审要点
7.1 主干电缆的布局及其敷设条件是否符合船舶建造规范要求。
7.2 主干电缆的布局及其敷设条件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及其电气说明书与有关规范、规则、公约和标准的要求。
7.3 主干电缆的走向、贯穿甲板和隔舱壁的位置是否合理。
7.4 检查电缆上下走向的箭头标识是否正确。
7.5 主干电缆的走向是否与其他专业设备的布置相协调。
7.6 主干电缆的走向是否与电气各系统图、布置图协调一致。
7.7 检查技术要求和说明的内容是否完整、正确、合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