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4-8 21:45:49

尾轴架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1本标准规定了“尾轴架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尾轴架的结构形式分为人字型(即双臂)尾轴架和单臂型尾轴架两类。
1. 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尾轴架图”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476-84金属船体制图;
    b) GB4954-85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总布置图;
b) 型线图;
c) 尾部结构图;
d) 船体结构规范计算书或人字架强度计算书;
e)轴系布置图。
3 基本要求
3.1 尾轴架主要用于支持船体以外部分的螺旋桨轴和螺旋桨,承受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及其侧向、垂向分力,螺旋桨不平衡力以及外界波浪和局部振动等产生的力和力矩。因此,尾轴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2 尾轴架结构形式的选择应合理,不但断面应为流线型或腰圆形,以降低水阻力,而且应考虑其制造的工艺性及材料的可焊性等。
3.3 详细设计的尾轴架结构图是供给船检和船东审查的必要图纸之一。经审查修改后,可作为生产设计的依据。
3.4 尾轴架图是送审的主要图样之一,也是制造和安装尾轴架的施工依据。
4 内容要点
4.1尾轴架的基本图形为侧视图和横向视图(由尾向首视),此外还应有足够数量的剖面图和向视图。
4.2应提供支臂的剖面型线图和必要的节点详图(支臂剖面通常采用对称的椭圆形、机翼型或对称的腰圆型)。
4.3当支臂伸入船体时,应绘制尾轴架支臂伸入船体内部的连接图及其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应考虑足够的强度和有效的连接,以利于外力的有效传递。船体外板上应设置覆板或加厚板。
4.4 本图图面应完整地表达船舶尾轴架的结构形式、连接方式、具体尺寸、材料以及工艺要求等。
5 图面要求
5.1 尾轴架应绘制全图,对结构左右对称的双桨船可仅绘制一舷的尾轴架。
5.2 与尾轴架结构相连接的船体结构应以双点划线表示。
5.3 应标注定位尺寸与构件尺寸,对机加工件应标注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分段铸造或锻造,应注明分段划分的定位尺寸。
5.4 标明焊接要求和典型的焊接接头剖面形状,焊接要求也可用文字形式表达。
5.5 提供全船尾轴架的理论重量,便于作为制定材料明细表的依据。
5.6 应编写技术条件,用以明确制造中的各类注意事项。例:尾轴架的正确尺寸须放样确定;材料应符合有关规范材料篇的规定;分段制造并焊接时,焊条应采用碱性低氢焊条,焊后应退火,焊缝需探伤等。
5.7 图中所用的线条及意义应符合GB4476.1-84的要求。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在绘制尾轴架图前,应对尾部结构图和轴系布置图、尾轴尾管图作全面了解。在设绘过程中应及时与相关专业联系。
6.2 设计尾轴架时,应配合线型和尾部结构的要求,保证尾部有较好导流。
6.3 尾轴架应有足够强度,考虑在螺旋桨损坏时,螺旋桨轴对它的作用力。
6.4 尾轴架支臂一般应伸入船体内与船底骨架连接,伸入部分的长度约为支臂长度的0.25—0.45,一般情况下可不大于肋板高度。为了防止振动,肋板应作相应加强。在支臂穿过外板处,应加覆板,为了便于安装,通常把覆板分成两半,或将外板的厚度增大50%。
6.5 支臂穿入船体处,尽可能与外板垂直,并考虑两支臂插入船体内的施工方便性。
6.6 对海船两支臂之间的夹角尽可能为900;而对内河船舶,其夹角允许有±100变化。
6.7 分段铸造或锻造时,注意不要将分段线划在主要受力部位,并应绘制焊接详图及焊后退火要求。
7 校审要点
7.1 检查支臂与外板及支臂间的夹角是否合适。
7.2 检查尾轴架与船体尾部结构连接是否合理,与外板连接处有无加强,是否能保证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7.3 检查尾轴架位置是否与轴系布置相匹配。
7.4 检查尾轴架与轴的公差配合是否正确。
7.5 检查结构的工艺性,注意是否存在施工“死角”。对工艺要求和技术条件是否已经说明清楚。
7.6 检查图中的尺寸、材料、重量是否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尾轴架图设绘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