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24-3-5 13:46:20

北语网院23秋《中国文化要籍导读》作业_2

23秋《中国文化要籍导读》作业_2
1.[单选题]四书五经中(    )与《论语》二书收录次数最多。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春秋》
    答:——A——

2.[单选题](    )提出"穷则变"、"极则反"的变化原则,认为一切事物在其变化过程中,由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量的积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提醒人们注意社会矛盾运动中的"积"与"渐"。善与恶都是通过逐渐的积累而由小变大的,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统治者爻居安思危,防微杜渐,防止社会矛盾发展道剧烈对抗的程度。
    A.《易经》
    B.《论语》
    C.《史记》
    D.《易传》
    答:——D——

3.[单选题]《论语》经过(    )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的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
    A.朱熹
    B.司马迁
    C.孟子
    D.孔子
    答:——A——

4.[单选题]《史记》一共有(    )篇。
    A.100
    B.110
    C.120
    D.130
    答:————

5.[单选题](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编年体史书已达到比较完备的程度。
    A.《论语》
    B.《史记》
    C.《左传》
    D.《礼记》
    答:————

6.[单选题](    )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A.《中庸》
    B.《论语》
    C.《大学》
    D.《春秋》
    答:————

7.[单选题]《周礼》原名(    ),它细致、翔实地记载了据称是周朝官制的结构和组织。
    A.《周官》
    B.《周易》
    C.《周制》
    D.《周仪》
    答:————

8.[单选题](    )一书在汉代与《孟子》同列诸子,并颇受学者所重。
    A.《左传》
    B.《荀子》
    C.《老子》
    D.《论语》
    答:————

9.[单选题]司马迁在(    )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
    A.《太史公自序》
    B.《史记》
    C.《报任安书》
    D.《春秋》
    答:————

10.[单选题](    )认为道是一个混成的东西,包括无和有两方面,是有无的统一体。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答:————

11.[判断题]《仪礼》17篇中,觐礼指的是诸侯与大臣们之间举行的酒会礼仪。
    A.T
    B.F
    答:————

12.[判断题]占卜是世界性的,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其原始社会时期,都出现过不同方式的占卜。我国上古三代主要用甲骨、蓍草两种工具占卜,简称龟卜、筮卜。
    A.T
    B.F
    答:————

13.[判断题]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地位提升,政府有五经十四博士,专门传授五经,成为官学。
    A.T
    B.F
    答:————

14.[判断题]《孝经》的原创者是孔子、曾参、曾子弟子,并直接成书于他们。
    A.T
    B.F
    答:————

15.[判断题]《史记》本纪12篇,序帝王,为法则、纲纪之意,为天下大统,用编年的方式记国家大事;五帝本纪、夏、商、周三代本纪各一,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其余5篇为汉高祖、文、景、武本纪。
    A.T
    B.F
    答:————

16.[判断题]礼的要素是礼法,礼义、礼器、辞令、礼容、等差等
    A.T
    B.F
    答:————

17.[判断题]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
    A.T
    B.F
    答:————

18.[判断题]孟子的名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T
    B.F
    答:————

19.[判断题]《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差不多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A.T
    B.F
    答:————

20.[判断题]顾颉刚、郭沫若认为《周礼》是战国晚期作品。
    A.T
    B.F
    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语网院23秋《中国文化要籍导读》作业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