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4月东财在线第三章 贸易条件
第三章 贸易条件1.[单选题]如果一国消费者的偏好转向进口产品,则该国的提供曲线将( )。
答案资料下载请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A.向进口产品方向扩展
B.向出口产品方向扩展
C.向原点靠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B——
2.[单选题]提供曲线本身既有供给曲线的性质,又有需求曲线的性质.这种说法:( )。
A.正确
B.不正确
C.无法判断
答:——A——
3.[单选题]从实际收入水平角度来反映一国实际购买能力的贸易条件指数是( )。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q1647861640 南开大学答案
C.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答:——B——
4.[单选题]提供曲线反映了一国为进口一定数量的Y商品所愿意出口的X商品的数量,这种说法( )。
A.无法判断
B.正确
C.不正确
答:————
5.[单选题]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两国产品交换实际比例的关键因素是( )。
A.两国的要素禀赋
B.两国的比较优势
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两国的技术水平
答:————
6.[单选题]在某种情况下,一国供给能力的增长反而会使本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 )。
A.生产能力下降
B.要素价格均等化
C.哈罗德命题
D.贫困化增长
答:————
7.[单选题]如果一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最后的交换比价将( )。
A.接近本国的国内交换比价
B.接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价
C.接近两国比价的平均值
D.无法判断
答:————
8.[单选题]从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就完全可以判断对外贸易对本国是否有利,这种说法( )。
A.不正确
B.正确
C.无法判断
答:————
9.[单选题]两国间产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取决于( )。
A.两国的要素禀赋
B.两国的比较优势
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两国的技术水平
答:————
10.[单选题]相互需求原理分析的是( )。
A.贸易产生的原因
B.贸易的格局和流向
C.贸易的利益
D.贸易利益的分配
答:————
11.[单选题]提供曲线的移动意味着( )。
A.一国关税水平的变化
B.一国贸易发展战略的变化
C.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D.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答:————
12.[单选题]如果一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则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将( )。
A.不受影响
B.会发生很大变化
C.可以忽略不计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
13.[单选题]关于贸易无差异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又叫社会无差异曲线
B.一国只能有一条贸易无差异曲线
C.如果一国的X产品生产有优势,则该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线会凸向X轴
D.该曲线反映的是一国的生产能力
答:————
14.[单选题]提供曲线,又叫( )。
A.无差异曲线
B.贸易无差异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相互需求曲线
答:————
15.[单选题]从生产角度来考虑贸易条件变化的贸易条件指数是( )。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答:————
16.[多选题]推导提供曲线,需要利用( )。
A.贸易无差异曲线
B.相对价格线
C.等成本线
D.预算线
E.边际成本线
答:————
17.[多选题]关于提供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由贸易无差异曲线推导而来
B.可以反映一国的贸易条件
C.如果一国生产X产品有优势,则曲线凸向X轴
D.两国的提供曲线交点确定两国的均衡相对价格
E.该曲线跟生产无关
答:————
18.[多选题]提供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主要有( )。
A.需求偏好变化
B.需求选择变化
C.资源禀赋变化
D.要素生产率变化
E.技术水平变化
答:————
19.[多选题]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可以将贸易条件指数分为( )。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答:————
20.[多选题]相互需求原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 )。
A.以两国的贸易平衡为前提
B.只能应用于规模相当的国家
C.只能应用于双方的需求对市场价格有影响的情况
D.没有考虑比较优势
E.没有考虑资源禀赋
答:————
附件是答案,转载注明 无忧答案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