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9043社会心理学》22春在线作业百分
9043 社会心理学1.[单选题] 在西方,被公认为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问题及主张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
答案资料下载请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
D.亚里士多德
2.[单选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婴儿阶段(18个月-4岁)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与羞耻、疑虑
B.信任对不信任
C.主动性对内疚
D.勤奋感对自卑感
3.[单选题] 在办公空间的座位选择上,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哪种类型的座位()
A.靠墙,有隔断,有高靠背的座位
B.靠墙、无隔断,有高靠背的座位
C.中央,无隔断,有高靠背的座位
D.中央,有隔断,有高靠背的座位
4.[单选题] 班杜拉提出的行为主义理论是()
A.刺激-反应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模仿论
D.社会交换理论
5.[单选题] 挫折-攻击理论最初是谁提出来的()
A.埃里克森
B.霍妮
C.多拉德
D.弗洛伊德
6.[单选题] 儿童做出攻击的行为后,成人给以物质奖励,会增强儿童的后续攻击行为,这说明攻击可以通过()来培养
A.观察 Q1647861640 答案请进 ap5u.com
B.强化
C.模仿
D.学习
7.[单选题]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重要部分,社会心理学家库利主要通过()来说明自我知觉的形成
A.主体自我
B.关系自我
C.客体自我
D.镜像自我
8.[单选题] 群际偏见本质上是一种()根源偏差
A.动机性
B.社会性
C.认知性
D.行为性
9.[单选题] 100个人组成的群体中,70人是工程师,小李是群体中的一员,人们更可能认可小李是工程师,这反应了人们常常利用()来进行社会判断
A.表征性启发
B.整体性启发
C.调整性启发
D.获得性启发
10.[单选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标准将人归入某一类别,这一过程叫做()
A.中心品质化
B.信息化
C.类别化
D.直觉化
11.[单选题] 勒温最著名的是关于他的( )
A.认知协调理论
B.平衡理论
C.场论
D.格式塔理论
12.[单选题] 内隐自尊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提出的
A.格林沃德
B.马斯洛
C.罗杰斯
D.奥尔波特
13.[单选题] 关于社会惰化的原因解释中,得到最多认可和解释力最强的模型是1993年卡罗和威廉姆斯提出的()模型
A.责任扩散理论
B.社会比较模型
C.集体努力
D.社会作用理论
14.[单选题] 戈夫曼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了()
A.印象知觉
B.印象形成
C.印象图式
D.印象管理
15.[单选题] 研究发现,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是()
A.表情
B.手势
C.服饰
D.目光接触
16.[单选题] 人们错误的认为自己能够控制所有的人或所有的事,或者错误的认为别人都能控制而只有自己不能控制的歪曲思维方式称为()
A.D.极化思维
B.控制错觉
C.个人化
D.泛化
17.[单选题] 斯塔瑟等人研究表明,()有利于群体达成一致的意见。
A.信息不共享
B.文化价值
C.态度一致
D.信息共享
18.[单选题] 通常我们讲的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这体现的歪曲形式是()
A.过滤
B.自责
C.极化思维
D.泛化
19.[单选题] 某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学生自己认为试题太难,而老师认为是学生自己没有努力学习,这是归因中的()
A.认知启发
B.动机性偏差
C.认知性偏差
D.自我保护偏差
20.[单选题] 弗洛伊德认为介于本我与朝我之间的是()
A.统我
B.他人
C.自我
D.他我
21.[单选题] 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认为,()使人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
A.去群体化状态
B.群体化状态
C.去个性化状态
D.个性化状态
22.[单选题] 拉坦内和达利提出的解释他人在场会降低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是()
A.助人-代价补偿模式
B.社会作用力理论
C.责任扩散效应
D.干预模式
23.[单选题] 借助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称为()
A.副语言
B.语词沟通
C.正式沟通
D.有意沟通
24.[单选题] 通过广播、电视等实现的口语沟通通常称作()
A.正式沟通
B.大众沟通
C.书面沟通
D.语词沟通
25.[单选题] 下列属于亲社会侵犯行为的是()
A.父母对儿童的适当惩罚
B.打人
C.攻击
D.助人
26.[多选题] 服从的原因包括()
A.责任集中
B.非法权力
C.责任转移
D.合法权力
27.[多选题] 通过奉承、讨好他人,而被对方喜欢以影响他人,达到交往目标的依从策略称为()
A.留面子策略
B.阿谀奉承
C.登门槛策略
D.低球技术策略
28.[多选题] 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分为()
A.社会类别化与自我类别化
B.社会比较
C.社会学习
D.社会身份认同
29.[多选题] 研究表明,社会分类会提高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相似性的评价水平,并增强了对内外群体的评价偏差,具体表现为( )
A.内群体偏好
B.群体凝聚力
C.外群体贬损
D.自我提升
30.[多选题] 文化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文化与社会是相互构成的,包括三个同等重要的目标分别是()
A.发现文化多样性背后的系统原则
B.辩明各种文化的意义和实践
C.描述社会心理和文化相互建构的过程
D.发现文化的社会规律
31.[多选题] 按照竞争的对象、目标,将竞争分为()
A.狭义竞争
B.简单竞争
C.复杂竞争
D.广义竞争
32.[多选题] 情绪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影响个体的应激应对方式和应对过程()
A.早起警告信号
B.打断正在进行的行为
C.打断已经进行的认知任务,开始满足新任务
D.可以引发动机
33.[多选题] 下列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是()
A.QQ聊天
B.闲聊
C.主题讲座
D.家庭谈话
34.[多选题] 下列哪些因素决定了个体会把一个事件评价为应激性事件()
A.意义评定
B.不确定性
C.情绪性
D.确定性
35.[多选题] 按照合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合作分为()
A.非道德合作
B.个人合作
C.团体合作
D.道德合作
36.[多选题] 偏见的成分有()
A.情感
B.行为意向
C.认知或信念
D.态度
37.[多选题] 社会价值取向可以分为()
A.个人主义取向
B.合作取向
C.竞争取向
D.利他主义取向
38.[多选题] 阿什莫尔和德尔博卡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群际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在偏见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A.邻里的帮助
B.新闻媒体的宣传
C.父母的榜样作用
D.教师的作用
39.[多选题] 反馈按照充分和直接程度划分,可以分为()
A.间接反馈
B.声音反馈
C.身体接触
D.身体接近
40.[多选题] 依从的目标包括()
A.自尊目标
B.交往目标
C.情感目标
D.行为目标
41.[多选题] 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条件包括()
A.必须有几个少数人反对多数人的意见
B.少数人的意见与社会环境趋势相符合
C.少数人有更大的权力
D.少数人必须避免过于固执和说教
42.[多选题] 社会认同研究的领域包括()
A.国家认同
B.职业流动
C.性别认同
D.文化认同
43.[多选题] 根据詹尼斯的理论,群体思维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分别是()
A.合理化
B.群体中出现的群体规则
C.群体成员间极高的凝聚力
D.思想警卫
44.[多选题] 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主要表现有()
A.思想警卫
B.合理化
C.自我压抑
D.从众压力
45.[多选题] 按照合作的层次,可以将合作分为()
A.简单合作
B.广义合作
C.狭义合作
D.复杂合作
46.[多选题] 一般来说,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偏见的具体途径包括()
A.模仿学习
B.环境气氛的渲染
C.直接学习
D.间接学习
47.[多选题] 依据互惠原则的依从策略包括()
A.附加价值策略
B.相同处境策略
C.留面子策略
D.破坏-重构策略
48.[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
A.
49.[名词解释] 社会化:
A.
50.[名词解释] 竞争
A.
51.[主观填空题] 建立决策树的过程应该注意两个关键成分:合意性和()
A.
52.[主观填空题] 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便是改变个体的()
A.
53.[主观填空题] 成员具有明确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力和义务规范的群体称为()
A.
54.[主观填空题] 事件发生后想象另一种可能发生而未发生的后果的现象,称为()
A.
55.[主观填空题] 新精神分析学派中人际行为三维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56.[主观填空题] 社会推理包括搜集并选择信息,以及整合信息并形成()两个阶段
A.
57.[主观填空题]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法和()
A.
58.[主观填空题]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到了引导和定向的作用。
A.
59.[主观填空题] 在印象管理中,影响自我表现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交往情境和()
A.
60.[主观填空题] 评价沟通方式最有效的两个维度,一个是沟通主动性,另一个是()
A.
61.[主观填空题] 敌意与攻击的最大区别,是敌意没有明确的()
A.
62.[主观填空题] 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A.
63.[主观填空题] 人在做自己原本很喜欢的事情时,却获得了意外的报酬,如果他把自己的行为原因理解为追求报酬,就会弱化他先前认为自己因兴趣而做出的这种行为的自我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A.
64.[主观填空题] 增多助人行为可以通过消除助人的阻止因素和进行助人的()两个途径来进行
A.
65.[问答题] 简要阐述群际偏见的起因。
A.
西南大学答案无忧答案网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