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2年3月法学基础-作业二答案
法学基础-作业二1.[单选题] 构成不作为犯罪行为人特定义务来源不包括( )
A.法律上规定的特定义务
B.道德上的义务
C.职务上具有的特定义务
D.先行为引起的义务
答:——B——
2.[单选题]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句话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原则
A.罪刑法定
B.罪刑相称
C.罪责自负
D.适用刑法平等
答:——B——
3.[单选题] 王红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王红和母亲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这里引起继承关系发生的是( )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有效行为
D.事实行为
答:——B——
4.[单选题]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答:————
5.[单选题] 关于管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由犯罪地法院管辖
B.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
C.必须由最初受理的法院管辖
D.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辖
答:————
6.[单选题] 下列哪一案件不应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A.骗取出口退税案
B.受贿案
C.私分国有资产案
D.徇私舞弊不征税款案
答:————
7.[单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答:————
8.[单选题] 紧急避险发生的条件是两个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两种利益为( )
A.两种合法利益
B.一个合法利益和一个不法利益
C.两种不法利益
D.任意两种利益
答:————
9.[单选题] 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上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
D.犯罪的地点
答:————
10.[单选题]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法院应()
A.认为原告撤诉
B.缺席判决
C.中止诉讼
D.终结诉讼
答:————
11.[单选题] 正当防卫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构成( )
A.事前防卫
B.事后防卫
C.防卫过当
D.防卫对象错误
答:————
12.[单选题] 甲乙相互斗殴,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甲穷追不舍,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乙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罪
D.紧急避险
答:————
13.[单选题] 为所有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称为( )
A.犯罪的复杂客体
B.犯罪的直接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
D.犯罪的同类客体
答:————
14.[单选题]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诉讼参与人的是()
A.鉴定人
B.辩护人
C.法定代理人
D.公诉人
答:————
15.[单选题]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是以( )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属地原则
D.普遍原则
答:————
16.[单选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答:————
17.[单选题] 决定自然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关键因素是( )
A.刑事责任年龄
B.刑事责任能力
C.行为人的精神状态
D.行为人的受教育程度
答:————
18.[单选题] 现行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
A.主导力量
B.领导力量
C.核心力量
D.中坚力量
答:————
19.[单选题] 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是()
A.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逮捕
B.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刑事追究
C.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司法审查
D.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答:————
20.[单选题] 甲路过乙家门口,乙便唆使自己所养的一条狼狗追咬甲。甲用自己手中扁担与狗搏斗,将狗打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
D.防卫对象错误
答:————
21.[单选题] 决定某一犯罪具体性质的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答:————
22.[单选题] 两个歹徒在抢劫无忧答案网者的赌资时被无忧答案网者打成重伤。无忧答案网者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犯罪
D.非罪行为
答:————
23.[单选题]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 )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被代理人
B.自己
C.被代理人或者自己
D.行为人
答:————
24.[单选题] 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对象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行为差误
答:————
25.[单选题] 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某日晚,甲在乙回家必经的道路旁的树丛中等候乙,可是直到天亮乙也没有出现。原来乙当天被朋友叫去喝酒,一夜没有回家。后甲因盗窃案发。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答:————
26.[单选题] 公民是()。
A.是政治概念
B.是法律概念
C.不是政治概念也不是法律概念
D.既是政治概念也是法律概念
答:————
27.[单选题]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答:————
28.[单选题] 章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判决自1997年1月1日起生效,章犯的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刑期应为()。
A.2007.1.1——2009.12.31
B.1997.1.1——2009.12.31
C.1997.1.1——1999.12.31
答:————
29.[单选题] 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1年后甲受雇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以叛逃罪论处
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
C.以间谍罪论处
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
答:————
30.[单选题] 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下属各部委
答:————
31.[多选题] 《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主体是指()。
A.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B.境内机构、组织、个人
答:————
32.[多选题] 民法规定,公民在下落不明满(),可由()向()申请宣告其死亡。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E.四年或二年(以外事故情况下)
F.利害关系人
G.父母或配偶
H.债权人
I.所在单位
J.民政部门
BA.公安机关
BB.检察院
BC.人民法院
答:————
33.[多选题] 有可能担任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有()
A.朋友
B.父母
C.配偶
D.成年女子
答:————
34.[多选题] 在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颠覆分裂行为
B.国际贩毒行为
C.非法出入境行为
D.窃密行为
E.策反行为
F.走私行为
G.间谍行为
答:————
35.[多选题]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行为,其法律后果应()。
A.由代理人承担。
B.由被代理人承担。
C.由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共同承担。
D.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
答:————
36.[判断题]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A.对
B.错
答:————
37.[判断题] 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及时性,有效性,自动性,彻底性。
A.对
B.错
答:————
38.[判断题] 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年龄不同的而不同外,一律平等。
A.对
B.错
答:————
39.[判断题]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社会规范,因此,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A.对
B.错
答:————
40.[判断题]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A.对
B.错
答:————
41.[判断题] 醉酒的人因神志不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他们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A.对
B.错
答:————
42.[判断题]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是无效民事行为。
A.对
B.错
答:————
43.[判断题] 法律上的债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借贷关系。
A.对
B.错
答:————
44.[判断题] 不作为的犯罪行为是以行为人负有道德义务为前提。
A.对
B.错
答:————
45.[判断题] 在我国,公民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A.对
B.错
答:————
46.[判断题]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对
B.错
答:————
47.[判断题] 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法律的失效,以及法律的修改。
A.对
B.错
答:————
48.[判断题] 公民的权力能力的实现有赖于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人因没有行为能力,就无法实现法律赋予的权利能力。
A.对
B.错
答:————
49.[判断题] 不当得利之债与侵权之债的区别在于:不当得利之债的他人财产利益的损害结果,并不是由于得利人的违法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于利益受损人自己的误解或者过错造成的。
A.对
B.错
答:————
50.[判断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A.对
B.错
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