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老师 发表于 2021-8-19 11:15:35

《古代汉语(四)》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参考

《古代汉语(四)》考前练兵
1.[单选题]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中“节”的意思是()

    A.节奏
    B.关系
    C.节气
    D.关键
    答:——D——
2.[单选题]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中”的文中义是()
    A.里面
    B.中等
    C.中间
    D.符合
    答:——D——
3.[单选题] “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薦绅之饰”中“美”的意思是()
    A.装饰
    B.以……为美
    C.使……美
    D.美丽
    答:——B——
4.[单选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 中“舍”的意思是()
    A.三十里地
    B.军队停下住一夜
    C.旅舍
    D.兵站
    答:————
5.[单选题] 《吕氏春秋》原书包括纪()
    A.12篇
    B.6篇
    C.8篇
    D.160篇
    答:————
6.[单选题]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中“殊”的文中义是()
    A.不同
    B.特别
    C.死
    D.特殊
    答:————
7.[单选题]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中“的”的文中义是()
    A.靶子
    B.靶心
    C.弓箭
    D.猎物
    答:————
8.[单选题] “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中“苦”的意思是()
    A.艰苦
    B.粗劣
    C.辛苦
    D.苦涩
    答:————
9.[单选题] “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中“輮”的意思是()
    A.用火熨木使弯曲
    B.木质车轮
    C.用木头做车轮
    D.用火烧木头
    答:————
10.[单选题] 五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A.发音方法
    B.声带颤动与否
    C.发音原则
    D.发音部位
    答:————
11.[单选题]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状语
    D.名词作动词
    答:————
12.[单选题]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中“效”的意思是()
    A.效率
    B.效果
    C.模仿
    D.呈献
    答:————
13.[单选题]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中“高”的用法是()
    A.对动
    B.使动
    C.意动
    D.为动
    答:————
14.[单选题] 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A.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D.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答:————
15.[单选题] 关于反切,说法错误的是()
    A.反切是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B.反切就是用一个汉字来拼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C.反切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D.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答:————
16.[单选题] 两个字的韵相同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它叫()
    A.同音
    B.对转
    C.双声
    D.叠韵
    答:————
17.[单选题] 《吕氏春秋》是什么时候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A.春秋初年
    B.春秋末年
    C.战国初年
    D.战国末年
    答:————
18.[单选题]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中“史记”的意思是()
    A.《史记》
    B.历史
    C.历史资料
    D.记载历史的书
    答:————
19.[单选题] “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中“侔”的文中义是()
    A.超过
    B.相等
    C.图谋
    D.相象
    答:————
20.[单选题] “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中“吟”的意思是()
    A.高声吟咏
    B.朗诵
    C.紧闭着
    D.呻吟着
    答:————
21.[单选题] 叠韵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
    A.相同
    B.相近
    C.相似
    D.相象
    答:————
22.[单选题] 关于“叠韵”和“双声”的定义,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
    C.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D.两字必须韵母相同才为叠韵
    答:————
23.[单选题]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中“报”的文中义是()
    A.判决
    B.报答
    C.举报
    D.审问
    答:————
24.[单选题]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会”的词义是()
    A.会合
    B.节奏
    C.符合
    D.聚合
    答:————
25.[单选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的个数是()
    A.28
    B.30
    C.32
    D.26
    答:————
26.[单选题] “至使人有功当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中“敝”的意思为()
    A.损毁的
    B.粗劣的
    C.作弊的
    D.隐蔽的
    答:————
27.[单选题]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中“壁”的文中义是()
    A.壁照
    B.墙壁
    C.院落的围墙
    D.军队的营垒
    答:————
28.[单选题]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什么年代的声母系统()
    A.先秦时代
    B.秦汉时代
    C.魏晋南北朝
    D.唐代末年宋代初年
    答:————
29.[单选题]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
    A.阴声韵
    B.阳声韵
    C.入声韵
    D.上声韵
    答:————
30.[单选题]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願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中“壁”的意思是()
    A.壁照
    B.墙壁
    C.院落的围墙
    D.军队的营垒
    答:————
31.[单选题] “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中“干”的意思是()
    A.送
    B.打扰
    C.干涉
    D.求
    答:————
32.[单选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什么体的历史著作()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语录体
    答:————
33.[单选题] 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答:————
34.[单选题] “学不可以已”中“已”的词性是()
    A.语气词
    B.连词
    C.动词
    D.副词
    答:————
35.[单选题] “歧”“捎”“学”“泽”它们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
    A.之宵药铎
    B.之侯觉锡
    C.支侯觉耕
    D.支宵觉铎
    答:————
36.[单选题] 七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即是 ()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答:————
37.[单选题] 义疏唐人也称为“疏”,在唐代取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故又称()
    A.集解
    B.传注
    C.正义
    D.笺
    答:————
38.[单选题] 指明古籍中多出来文字的现象称为()   
    A.脱文
    B.敚文
    C.衍文
    D.夺文
    答:————
39.[单选题] 既疏通经文意义又疏通注的意义的注解术语是()
    A.笺
    B.注
    C.传
    D.义疏
    答:————
40.[单选题]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中“方”的意思是()
    A.方正
    B.并列
    C.相接
    D.连接
    答:————
41.[单选题] “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中“称”的意义是()
    A.称许
    B.称作
    C.量
    D.行
    答:————
42.[单选题] “儒以文乱法”中的“文”指()
    A.文学
    B.古典文献经典
    C.文章
    D.文采
    答:————
43.[单选题]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常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互相转变的现象,它互变的前提是彼此的什么相同()
    A.主要声母
    B.主要韵母
    C.主要元音
    D.主要辅音
    答:————
44.[单选题]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中的“涅”的文中义是()
    A.池水
    B.黑泥
    C.墨水
    D.黏土
    答:————
45.[单选题] 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将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叫做()
    A.浊
    B.粘
    C.对
    D.清
    答:————
46.[单选题] 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答:————
47.[单选题]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
    A.阴声韵
    B.阳声韵
    C.入声韵
    D.上声韵
    答:————
48.[单选题]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又称为()
    A.传
    B.笺
    C.正义
    D.音义
    答:————
49.[单选题] 古无舌上音,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清代学者()
    A.段玉裁
    B.许慎
    C.钱大昕
    D.王力
    答:————
50.[单选题] “芝”“淡”“乐”“赐”四字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
    A.之淡药铎
    B.之谈药锡
    C.支宵   觉耕
    D.支侯觉铎
    答:————
51.[单选题] 在三十六字母中,次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
    A.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滂敷透彻清穿溪
    C.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答:————
52.[单选题] 下列注释术语中,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是()
    A.读为
    B.疏
    C.貌
    D.谓
    答:————
53.[单选题] “清浊” 是古人根据什么对声母进行的分析()
    A.发音部位
    B.发音特点
    C.发音方法
    D.发音原则
    答:————
54.[单选题] 关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A.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答:————
55.[单选题] 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答:————
56.[单选题] 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
    A.脱文
    B.空文
    C.白字
    D.如字
    答:————
57.[单选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韵部的个数是()
    A.28
    B.30
    C.32
    D.326
    答:————
58.[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存在形容词用作名词现象的有()()()()
    A.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
    B.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
    C.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D.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内
    答:————
59.[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数词表倍数用法的是()()()()
    A.十则围之
    B.倍则战之
    C.蟹六跪而二鳌
    D.用心一也
    答:————
60.[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含有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现象的是()()()()
    A.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B.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
    C.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D.天下之士云合雾集
    答:————
61.[多选题] 下面诸例中有通假现象的有()()()()
    A.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B.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C.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D.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
62.[多选题] 对“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中“瘖聋”说法正确的是()()()()
    A.是偏义复音词
    B.是两个单音词
    C.瘖聋指哑巴
    D.瘖指哑巴
    答:————
63.[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的“以为”当“以……为”讲的是()()()()
    A.以为楚中尉
    B.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王曰:“以为大将 ”
    D.吾为公以为将
    答:————
64.[多选题] 关于《吕氏春秋》,叙述正确的有()()()()
    A.原书十二纪六十篇
    B.原书六论三十六篇
    C.原书八览六十四篇
    D.但现在八览里缺了一篇
    答:————
65.[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所 ”是代词的有()()()()
    A.所利非所用
    B.所用非所利
    C.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D.皆非所以持国也
    答:————
66.[多选题] 下列各例中的“然”为连词的是()()()()
    A.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
    B.所渐者使之然也
    C.汉王默然良久
    D.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答:————
67.[多选题] 关于七言律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
    B.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以仄起式为常见
    D.以首句入韵的两种格式为基本格式
    答:————
68.[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以为”当“认为”讲的有()()()()
    A.吾为公以为将
    B.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窃以为误矣
    D.臣愚,窃以为亦过矣
    答:————
69.[多选题] 关于读如、读若,说法正确的()()()()
    A.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B.这两个术语一般用来注音
    C.这两个术语有时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D.这两个术语是音韵术语
    答:————
70.[多选题] 关于“对”这个术语,叙述正确的有()()()()
    A.是针对律诗而言的
    B.是针对诗中相邻两联而言的
    C.是针对出句和对句而言的
    D.是指某些地方平仄必须相反
    答:————
71.[多选题] 关于“言战者多,被甲者少矣。”叙述正确的是()()()()
    A.被,通“披”
    B.被甲指参加战斗
    C.言战指谈论战略
    D.“者”是代词。
    答:————
72.[多选题] 下列句子,含有意动用法的有()()()()
    A.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薦绅之饰
    B.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
    C.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D.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答:————
73.[多选题] 《吕氏春秋》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包括()()()()
    A.纪
    B.论
    C.览
    D.传
    答:————
74.[多选题] 关于《吕氏春秋》,说法正确的有()()()()
    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年成书的
    B.是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C.原书分为 纪,论,览
    D.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答:————
75.[多选题] 关于音韵学上的“五音”,说法正确的是()()()()
    A.指宫商角徵羽
    B.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而划分的
    C.是对声母的分类
    D.指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
    答:————
76.[多选题] 关于“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说法正确的是()()()()
    A.离通罹
    B.取指被举用
    C.文学指古代文学名著
    D.罪当理解为意念上的被动
    答:————
77.[多选题]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有()()()()
    A.公,小人也
    B.计者,事之机也
    C.公非长者
    D.是齐辩士也
    答:————
78.[多选题] 对五言和七言律诗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答:————
79.[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距”字用法相同的有()()()()
    A.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B.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C.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D.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
    答:————
80.[多选题] 关于“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中“矰缴”,说法正确的是()()()()
    A.“矰”本指弋射的箭
    B.“缴”本指系在箭上的生丝线
    C.“矰缴之说”指用以猎取功名富贵的虚言浮词
    D.“矰缴”本是一个词组
    答:————
81.[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有()()()()
    A.大丈夫不能自食
    B.而贰人主之心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D.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答:————
82.[多选题] 下列的句子中,包含有通假现象的有()()()()
    A.千里餽糧,士有饥色
    B.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
    C.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D.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
    答:————
83.[多选题] 下列句中的“中”意义相同的是()()()()
    A.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B.其曲中规
    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D.木直中绳
    答:————
84.[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就”字词义相同的有()()()()
    A.孟尝君就国于薛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D.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答:————
85.[多选题] 关于律诗用韵问题,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A.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罕见
    B.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一韵到底
    C.五律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
    D.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外,偶数句必须入韵。
    答:————
86.[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数”表“屡次”义的有()()()()
    A.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B.审毫釐之小计,遗天之大数
    C.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D.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
    答:————
87.[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过”字词义相近的有()()()()
    A.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
    B.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C.臣愚,窃以为亦过矣
    D.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
    答:————
88.[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常”用作通假的有()()()()
    A.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B.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
    C.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D.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
    答:————
89.[多选题] 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有()()()()
    A.读为
    B.读曰
    C.读若
    D.读如
    答:————
90.[多选题] 反切的原则是()()()()
    A.上字取声
    B.下字取韵和调
    C.上字取韵和调
    D.下字取声
    答:————
91.[多选题] 关于《史记》,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十二本纪
    B.十表,八
    C.三十世家
    D.七十列传
    答:————
92.[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有()()()()
    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B.坚甲厉兵以备难
    C.动作者归之于功
    D.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
    答:————
93.[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然”字属于代词的有()()()()
    A.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D.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答:————
94.[多选题] 关于“粘”这个术语,叙述正确的有()()()()
    A.是针对律诗而言的
    B.是针对诗中相邻两联而言的
    C.是针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而言的
    D.是指两句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答:————
95.[多选题]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来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
    A.衍文
    B.衍
    C.衍字
    D.夺
    答:————
96.[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用作状语现象的是()()()()
    A.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B.鱼鳞杂沓
    C.熛至风起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
97.[多选题] 三十六字母中,全清的代表汉字有()()()()
    A.帮非端知精心
    B.邪床禅群匣
    C.并奉定澄从
    D.照审见影晓
    答:————
98.[多选题] 关于“双声”,说法错误的是()()()()
    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
    C.两字声母相同为双声
    D.两字声韵为双声
    答:————
99.[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者”字属于代词的有()()()()
    A.古者苍颉之作书也
    B.是故服事者简其业
    C.用力者寡,则国贫
    D.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答:————
100.[多选题] 关于《吕氏春秋》的篇目,叙述正确的是()()()()
    A.原书包括十二纪
    B.原书包括六论
    C.原书包括八览
    D.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答:————
101.[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禽”的用法相同的是()()()()
    A.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B.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破代兵、禽夏说阏与
    D.何为为我禽也
    答:————
102.[多选题] 关于叠韵,说法错误的是()()()()
    A.指两个字的韵相同
    B.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C.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
    D.指两个字的韵目相同
    答:————
103.[多选题] 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有()()()()
    A.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B.项王怜而活之
    C.天下共苦秦久矣
    D.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答:————
104.[多选题] 关于“反切”,说法正确的是()()()()
    A.反切是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B.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C.反切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D.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答:————
105.[多选题] 一般用来注音,但有时也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有()()()()
    A.读如
    B.读若
    C.读曰
    D.读为
    答:————
106.[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有()()()()
    A.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答:————
107.[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存在意念上的被动用法的有()()()()
    A.夫离法者罪
    B.诸先王以文学取
    C.犯禁者诛
    D.群侠以私剑养
    答:————
108.[多选题] 关于孤平,说法正确的有是()()()()
    A.指的是B型句的平平仄仄平一句
    B.此句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
    C.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
    D.是孤平也叫犯孤平
    答:————
109.[多选题] 含有通假现象的句子有()()()()
    A.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B.而美荐绅之饰
    C.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
    D.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答:————
110.[多选题] 从发音方法上分析,根据发音时声带颤动与否将声母分为的()()()()
    A.浊
    B.粘
    C.对
    D.清
    答:————
111.[多选题] 古韵学家根据韵尾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入声韵是()()()()
    A.以鼻辅音[-k]收尾的
    B.以鼻辅音[-p]收尾的
    C.以鼻辅音[-?]收尾的
    D.以鼻辅音[-t]收尾的
    答:————
112.[多选题] 用来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
    A.脱文
    B.脱
    C.敚
    D.脱字
    答:————
113.[多选题] 下面哪几个术语在使用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A.曰
    B.为
    C.谓
    D.谓之
    答:————
114.[多选题] 七音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牙音和()()()()
    A.齿音
    B.半唇音
    C.半齿音
    D.喉音
    答:————
115.[多选题] 关于五言律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
    B.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以仄起式为常见
    D.以首句入韵的两种格式为基本格式
    答:————
116.[多选题] 关于“古无舌上音”,说法正确的()()()()
    A.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B.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
    C.这种说法是钱大昕提出
    D.钱大昕是清代学者。
    答:————
117.[多选题] 关于音韵学上的“七音”,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而划分的
    B.是对声母的分类
    C.是宋元音韵学家在“五音”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
    D.指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鼻音、边音
    答:————
118.[多选题] 下面哪几个术语是指的同一概念,用法相同()()()()
    A.义疏
    B.疏
    C.正义
    D.传
    答:————
119.[多选题] 关于三十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
    A.次浊字母的代表汉字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次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滂敷透彻清穿溪
    C.全浊字母的代表汉字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全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答:————
120.[多选题] 关于声母,说法正确的有()()()()
    A.声母可以由辅音担当的
    B.声母可以不是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
    C.有“零声母”的存在
    D.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
    答:————
121.[多选题] 下面阐述,正确的有()()()()
    A.根据已经发现的材料,人们知道最早用汉字代表声母的是唐代末年的和尚守温
    B.守温根据当时的语音情况,首先制定了三十字母
    C.宋人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又做了增补和调整,构成三十六字母
    D.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中古声母系统
    答:————
122.[判断题] “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中“王”的词义是“统一天下”
    A.错误
    B.正确
    答:————
123.[判断题]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中“刓”的词义是“磨去棱角”
    A.错误
    B.正确
    答:————
124.[判断题] “信言恨不用蒯通计”中“恨”是“怨恨”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25.[判断题]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会”的意思是“会合”
    A.错误
    B.正确
    答:————
126.[判断题]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中的“北”字的文中义指“败走”。
    A.错误
    B.正确
    答:————
127.[判断题]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与“王曰:‘以为大将’”中“以为”的用法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28.[判断题]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中“谒”是“禀告”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29.[判断题]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中的“服”是“服从”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30.[判断题] “蘭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与“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的两个“渐”词义不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31.[判断题] “选轻骑二千人”中“轻骑(jì)”指轻装的骑兵
    A.错误
    B.正确
    答:————
132.[判断题]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中“购”的词义是悬重赏征求
    A.错误
    B.正确
    答:————
133.[判断题]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中的“详”通“佯”,“假装”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34.[判断题] “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中“社稷”指国家。
    A.错误
    B.正确
    答:————
135.[判断题] “大王失职入汉中 ,秦民无不恨者”中“恨”是“憾”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36.[判断题] “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中“醳”指醉酒,有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37.[判断题] 《吕氏春秋》一书,现存篇目中有六论三十六篇。
    A.错误
    B.正确
    答:————
138.[判断题] “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中“輮”的意思是用火熨木使弯曲。
    A.错误
    B.正确
    答:————
139.[判断题] 音韵学上的术语“五音”“七音”是根据发音部位划分出来的。
    A.错误
    B.正确
    答:————
140.[判断题]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中“吟”通“噤”,“嘴闭着”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41.[判断题] “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其中“动作者”指 “劳动人民”。
    A.错误
    B.正确
    答:————
142.[判断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两个“青”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43.[判断题]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已,乃亨之”中“亨”为“烹”
    A.错误
    B.正确
    答:————
144.[判断题]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中“质”的文中义是箭靶
    A.错误
    B.正确
    答:————
145.[判断题]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中“明”是“明亮”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46.[判断题] “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中“几”的词义是几个
    A.错误
    B.正确
    答:————
147.[判断题]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中“数”是屡次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48.[判断题] 五言律诗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七言律诗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
    A.错误
    B.正确
    答:————
149.[判断题] 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50.[判断题]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中“轨”用作动词,遵循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51.[判断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A.错误
    B.正确
    答:————
152.[判断题]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中“乡”作“向”讲
    A.错误
    B.正确
    答:————
153.[判断题]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中“缘”的词义是循着、顺着
    A.错误
    B.正确
    答:————
154.[判断题] 关于“对”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A.错误
    B.正确
    答:————
155.[判断题]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中“方”的意思是“方形的”
    A.错误
    B.正确
    答:————
156.[判断题] “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中“大、强”都用如名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57.[判断题]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 ”中“存”是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58.[判断题] “是齐辩士也”是一个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
159.[判断题] 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即仄起仄收式
    A.错误
    B.正确
    答:————
160.[判断题]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中“文学”的意思是 “文学作品”
    A.错误
    B.正确
    答:————
161.[判断题]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中“经”的词义是“准绳”
    A.错误
    B.正确
    答:————
162.[判断题] 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
    A.错误
    B.正确
    答:————
163.[判断题] 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64.[判断题]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与“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中“常”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65.[判断题]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与“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中的“常”用法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66.[判断题] 对转指具有相同的主要元音,韵尾不同但却是同一发音部位的韵部之间的互转。
    A.错误
    B.正确
    答:————
167.[判断题] “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中的“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音
    A.错误
    B.正确
    答:————
168.[判断题]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中“若”是“你们”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69.[判断题] “天下风走而响应矣”中的“凤”与“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
170.[判断题]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中“罢”通“疲”
    A.错误
    B.正确
    答:————
171.[判断题] “且天下锐精持锋”与“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两句都存在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72.[判断题] “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中 “郦生”指的是郦食其(lìyìjī)
    A.错误
    B.正确
    答:————
173.[判断题]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拂”为辅佐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74.[判断题] “夫乐,天地之精,得失之节也”中“节”的意思是“关键”
    A.错误
    B.正确
    答:————
175.[判断题] “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中“假王”指暂时代理的王
    A.错误
    B.正确
    答:————
176.[判断题]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是清人钱大昕提出。
    A.错误
    B.正确
    答:————
177.[判断题]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中“披”是“剖开”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78.[判断题] 一般把只对经义进行说解的文字叫传
    A.错误
    B.正确
    答:————
179.[判断题]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中的“就”字是动词,“接近”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80.[判断题] “公非长者”中的“非”是副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81.[判断题] “异姓并起,英俊乌集”中“乌”是名词用作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
182.[判断题] 三十六字母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A.错误
    B.正确
    答:————
183.[判断题] 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错误
    B.正确
    答:————
184.[判断题] “盛兵蒲坂,塞临晋”中“盛”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85.[判断题] 如字指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来读。
    A.错误
    B.正确
    答:————
186.[判断题] 叠韵(即迭韵)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87.[判断题] 用在注释古书时,使文意如水流注,畅通明晓的注释术语是注
    A.错误
    B.正确
    答:————
188.[判断题]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与“虏魏王,禽夏说”中“禽”的词义与用法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89.[判断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错误
    B.正确
    答:————
190.[判断题] “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中的“罢”存在通假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
191.[判断题] 宋人36字母发音部位是舌音,且属于全浊的是定、澄。
    A.错误
    B.正确
    答:————
192.[判断题] “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中“诛”和“养”都是被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93.[判断题] “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中“樵”是打柴,“苏”是打草
    A.错误
    B.正确
    答:————
194.[判断题]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中“案”通“按”。案甲休兵,即按兵不动。
    A.错误
    B.正确
    答:————
195.[判断题] 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A.错误
    B.正确
    答:————
196.[判断题] 中古时的轻唇音“帮、滂、并、明”来自于“非、敷、奉、微”
    A.错误
    B.正确
    答:————
197.[判断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中“汲”是“灌溉”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98.[判断题]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中“强”为“勉强”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99.[判断题] 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00.[判断题]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01.[判断题]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部位可分为清浊。
    A.错误
    B.正确
    答:————
202.[判断题] “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中“几”的词义是“庶几、希望”
    A.错误
    B.正确
    答:————
203.[判断题] “晋师三豕涉河”中“涉河”是“渡黄河”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04.[判断题] “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中的“详”通“佯”
    A.错误
    B.正确
    答:————
205.[判断题] 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
    A.错误
    B.正确
    答:————
206.[判断题]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A.错误
    B.正确
    答:————
207.[判断题] “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中“传舍”指驿站供应行人住宿的房舍
    A.错误
    B.正确
    答:————
208.[判断题]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中“拜”是“授官”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09.[判断题] “儒以文乱法”中的“文”指的是古代文献经典
    A.错误
    B.正确
    答:————
210.[判断题]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A.错误
    B.正确
    答:————
211.[判断题] 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 声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2.[判断题] 《吕氏春秋》一书,全书现存160篇。
    A.错误
    B.正确
    答:————
213.[判断题]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中“禽”是“擒获”的意思,后来写作“擒”
    A.错误
    B.正确
    答:————
214.[判断题] 声母全是由辅音充当的
    A.错误
    B.正确
    答:————
215.[判断题] 古代把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6.[判断题] 旁转是是阴声韵、阳声韵或入声韵内,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韵部的"合韵"
    A.错误
    B.正确
    答:————
217.[判断题] 格律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外,偶数句必须入韵
    A.错误
    B.正确
    答:————
218.[判断题] 貌、之貌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9.[判断题] 对转是指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常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互相转变的现象,它们互变的前提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20.[判断题]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罕见
    A.错误
    B.正确
    答:————
221.[判断题] 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A.错误
    B.正确
    答:————
222.[判断题] 根据已经发现的材料,最早用汉字代表声母的是唐代末年的和尚守温
    A.错误
    B.正确
    答:————
223.[判断题] 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A.错误
    B.正确
    答:————
224.[判断题] 古体诗在押韵上不拘平仄
    A.错误
    B.正确
    答:————
225.[判断题] 古体诗则可以中间换韵,而且可以邻韵通押。
    A.错误
    B.正确
    答:————
226.[判断题] “蚊”、“纹”、“紊”、“雯”等字同属于韵部“文”
    A.错误
    B.正确
    答:————
227.[判断题] 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错误
    B.正确
    答:————
228.[判断题] 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A.错误
    B.正确
    答:————
229.[判断题]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也是七言律诗仄起式的常见格式
    A.错误
    B.正确
    答:————
230.[判断题] 五言律诗以仄起仄收式比较常见
    A.错误
    B.正确
    答:————
231.[判断题] 衍文用来指明古籍中丢失文字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
232.[判断题] 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必须一韵到底,不允许邻韵通押
    A.错误
    B.正确
    答:————
233.[判断题] 声训是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34.[判断题]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A.错误
    B.正确
    答:————
235.[判断题] 格律诗有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规定
    A.错误
    B.正确
    答:————
236.[判断题] 五言律诗以仄起式为常见。
    A.错误
    B.正确
    答:————
237.[判断题] 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上是不同的。
    A.错误
    B.正确
    答:————
238.[判断题] 读如、读若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错误
    B.正确
    答:————
239.[判断题] 使用“貌”这个注解术语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40.[判断题] 义疏在唐代又称“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A.错误
    B.正确
    答:————
241.[判断题] 孤平是指B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也叫犯孤平。
    A.错误
    B.正确
    答:————
242.[判断题] 失黏指的是不合乎粘的规则。
    A.错误
    B.正确
    答:————
243.[判断题]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44.[判断题] 韵目是在汉语音韵学里,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而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
    A.错误
    B.正确
    答:————
245.[判断题] 古代没有记音符号
    A.错误
    B.正确
    答:————
246.[判断题] “同谐声者必同部”是清代学者段玉裁提出的著名论断。
    A.错误
    B.正确
    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汉语(四)》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