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子 发表于 2021-8-19 11:12:04

《古代汉语(二)》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答案

《古代汉语(二)》考前练兵
1.[单选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我”的词性是()

    A.疑问代词
    B.指示代词
    C.人称代词
    D.己身代词
    答:——C——
2.[单选题]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A.宾语前置
    B.名词用作动词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A——
3.[单选题]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中“经”的文中义是()
    A.经过
    B.上吊
    C.经书
    D.道路
    答:——B——
4.[单选题]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中存在下面哪种现象()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宾语前置
    D.名词作动词
    答:————
5.[单选题]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宾语前置
    C.词类活用
    D.意动用法
    答:————
6.[单选题] “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可以语释为()
    A.第三人称代词—他
    B.别的,其他的
    C.左右的人
    D.通“蛇”
    答:————
7.[单选题]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或者
    B.代词,有人
    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
8.[单选题] 《礼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A.资料汇编
    B.语录记载
    C.编年体
    D.纪传体
    答:————
9.[单选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里“也”字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为()
    A.副词,也
    B.连词,表承接
    C.语气词,表停顿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
10.[单选题]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中第一个“夫”字的词性是()
    A.语气词
    B.副词
    C.连词
    D.代词
    答:————
11.[单选题] “若是其甚与?”存在下面哪种现象()
    A.宾语前置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动词
    答:————
12.[单选题]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的“诚”的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对动用法
    D.名词用作状语
    答:————
13.[单选题] “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词性是()
    A.疑问代词
    B.第三人称代词
    C.旁指代词
    D.反身代词
    答:————
14.[单选题]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或者
    B.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人
    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
15.[单选题] 在“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中,“丧”可语释为()
    A.丢官
    B.丧事
    C.走失
    D.逃跑
    答:————
16.[单选题]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中“朝”的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宾语前置
    C.词类活用
    D.意动用法
    答:————
17.[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C.孟尝君就国于薛
    D.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
18.[单选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中的“诸”的词性是()
    A.语气词
    B.代词
    C.兼词
    D.词尾
    答:————
19.[单选题] “舍瑟而作”中“作”的文中义是()
    A.发作
    B.站起
    C.作为
    D.起义
    答:————
20.[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名词用如动词的是()
    A.吾道一以贯之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孟尝君客我
    D.“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答:————
21.[单选题] 根据词义(某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作什么句子成分,与什么词相结合)的不同而划分成的是()
    A.虚词
    B.实词
    C.词类
    D.词组
    答:————
2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朝”表示“朝廷”的是(   )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武丁朝诸侯
    C.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D.盛服将朝
    答:————
23.[单选题] “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的文中义是()
    A.才干
    B.观点
    C.撰写
    D.著作
    答:————
24.[单选题]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中“其”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   
    A.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B.代词,他的
    C.连词,表承接
    D.助词,相当于“的”
    答:————
25.[单选题] “舍瑟而作”中的“作”的文中义是()
    A.耕作
    B.站起
    C.写作
    D.起义
    答:————
26.[单选题] “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或”字的词性是()
    A.选择连词
    B.肯定性无定代词
    C.否定性无定代词
    D.副词
    答:————
27.[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
    A.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B.武丁朝诸侯
    C.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D.盛服将朝
    答:————
28.[单选题]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的“数”字在文中的词义是()
    A.几个
    B.屡次
    C.细密
    D.数量
    答:————
29.[单选题]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中“兹”的词性和意思是()
    A.代词,这里
    B.名词,年
    C.介词,在
    D.连词,却
    答:————
30.[单选题]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中“权”与“虏”的特殊用法是()
    A.名词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做状语
    答:————
31.[单选题] “秦师遂东”中的“东”的特殊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D.名词做状语
    答:————
32.[单选题] “直不百步耳”中“直”的词性是()
    A.范围副词
    B.程度副词
    C.谦敬副词
    D.反诘副词
    答:————
3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与”字用作语气助词的为()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于予与何诛!
    答:————
34.[单选题]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的文中义是()
    A.羊圈
    B.市场
    C.学校
    D.宗庙
    答:————
35.[单选题] “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中“发”的文中义是()
    A.发现
    B.发明
    C.发展
    D.开仓赈济
    答:————
36.[单选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的用法是()
    A.用在整数与零数间
    B.用在整数和约数之间
    C.用在倍数和虚数之间
    D.用在整数和分数之间
    答:————
37.[单选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己”的词性是()
    A.第一人称代词
    B.反身代词
    C.无定代词
    D.旁指代词
    答:————
38.[单选题]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词类活用
    D.词类借用
    答:————
39.[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是()
    A.从左右,皆肘之
    B.其虞虢之谓也
    C.晋侯饮赵盾酒
    D.使鉏麑贼之
    答:————
40.[单选题]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 与“斑”的关系是()
    A.通假字
    B.古今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答:————
41.[单选题] “千金,重币也”是什么句式()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D.倒装句
    答:————
42.[单选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中的“且”字的词性是()
    A.连词
    B.副词
    C.助词
    D.介词
    答:————
43.[单选题]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的“走” 的文中义是()
    A.行走
    B.慢走
    C.跑
    D.小步急趋
    答:————
44.[单选题]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中“谅”的文中义()
    A.同盟
    B.原谅
    C.理解
    D.道义上的固执
    答:————
45.[单选题]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它是谁集成的()
    A.孔子
    B.孔子门人
    C.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
    D.孔子门人的再传弟子
    答:————
46.[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吾道一以贯之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答:————
47.[单选题] “子路率尔而对”中“尔”的用法是()
    A.代词,你
    B.助词,表停顿
    C.词尾,……的样子
    D.连词,表承接
    答:————
48.[单选题]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中“殆”的文中义是()
    A.危险
    B.懈怠
    C.疑惑
    D.厌倦
    答:————
49.[单选题] 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
    D.形容词活用
    答:————
50.[单选题]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的第二个“好”字是()
    A.动词,喜好
    B.形容词,美好
    C.名词,美女
    D.副词,非常
    答:————
51.[单选题]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中的“若”可以语释为()
    A.如果
    B.这样
    C.你
    D.象
    答:————
52.[单选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中的“彫”与“凋”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
5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做状语现象的是()
    A.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B.月攘一鸡。
    C.曰:“日饮食得无衰乎?”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答:————
54.[单选题]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的“诚”字的特殊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对动用法
    答:————
5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答:————
56.[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介宾结构做状语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答:————
57.[单选题]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中“是” 的词性和意义是()
    A.系词,是
    B.形容词,对
    C.代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D.动词,为
    答:————
58.[单选题]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其中戴圣辑录的是()
    A.《小戴礼记》
    B.《大戴礼记》
    C.《周礼》
    D.《仪礼》
    答:————
59.[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于予与何诛!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答:————
60.[单选题] “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A.助词,哪里
    B.助词,怎样
    C.代词,哪里
    D.代词,怎样
    答:————
61.[单选题]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当怎样理解()
    A.是动词,颁布的意思
    B.用的是本义,大头的意思
    C.通“斑”,花白的意思
    D.形容词,众多
    答:————
62.[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朝”字是使动用法的是()()()()
    A.武丁朝诸侯。
    B.使妇人载以过朝。
    C.大史书曰:“赵盾轼其君。”以示于朝。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答:————
63.[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意动用法的句子有()()()()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B.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
64.[多选题] 关于“闻斯行诸”, 说法正确的是()()()()
    A.“诸”是兼词
    B.“诸”相当于“于之”
    C.“斯”是代词,指某件事
    D.“诸”相当于“之乎”
    答:————
65.[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字是介词的是()()()()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B.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C.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答:————
66.[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A.夫战,勇气也
    B.百乘,显使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答:————
67.[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情况的句子有()()()()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B.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答:————
68.[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吾道一以贯之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答:————
69.[多选题] 古汉语中,可以有使动用法的词包括()()()()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代词
    答:————
70.[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兼词的是()()()()
    A.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B.穆公访诸蹇叔
    C.杀之,置诸畚
    D.姜氏欲之,焉辟害?
    答:————
71.[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有()()()()
    A.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B.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答:————
72.[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焉”的用法相同的有()()()()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晋国,天下莫强焉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
73.[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与”字词义不是“赞同”的是()()()()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答:————
74.[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乎”相当介词“于”的是()()()()
    A.飞翔乎天地之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D.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答:————
75.[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的“诸”字是兼词的有()
    A.投诸北海之尾
    B.穆公访诸蹇叔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D.闻斯行诸
    答:————
76.[多选题]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有意动用法的词有()()()()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代词
    答:————
77.[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C.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
78.[多选题] 下列例子中,有名词用作状语情况的有()
    A.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B.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C.月攘一鸡
    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答:————
79.[多选题] 下面各句里,“为”字是动词的是()()()()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B.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C.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答:————
80.[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是代词的有()()()()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答:————
81.[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结构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C.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答:————
82.[多选题] 10.下列各句中,“是”字词性是指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是非君子之道也。
    答:————
83.[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是”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是非君子之道也
    答:————
84.[多选题]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意念上的被动句
    B.“被”字式
    C.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D.“见”字式
    答:————
85.[多选题] 关于“求,无乃而是过与?” 中的“过”说法正确的是()()()()
    A.词性是动词
    B.可译为“经过”
    C.词性是名词
    D.可译为“责备”
    答:————
86.[多选题] 下列句子里含有介词“以”的有()()()()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答:————
87.[多选题] 下面的例子中,包含有使动用法的有()()()()
    A.武丁朝诸侯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D.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
    答:————
88.[多选题] 下面的句子中属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例子是()()()()
    A.土崩瓦解
    B.狼吞虎咽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
89.[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夫”字为远指代词的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答:————
90.[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者”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答:————
91.[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以”字是介词的有()()()()
    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一言以蔽之
    C.分人以财谓之惠
    D.大人世及以为礼
    答:————
92.[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B.晋侯饮赵盾酒
    C.友风而子雨
    D.从左右,皆肘之
    答:————
93.[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与”字不是语气词的有()()()()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于予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答:————
94.[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其”字是代词的有()()()()
    A.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C.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答:————
95.[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与”字不是语气词的有()()()()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于予与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答:————
96.[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的“者”字词性是助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答:————
97.[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之”相当于助词 “的”的有()()()()
    A.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B.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答:————
98.[多选题]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性结构做谓语的判断句的是()()()()
    A.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百乘,显使也
    C.千金,重币也
    D.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答:————
99.[多选题] 下面各词,在古代汉语中可以作时间名词的有()()()()
    A.旦
    B.暮
    C.向
    D.日
    答:————
100.[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有()()()()
    A.夫战,勇气也
    B.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过者,冯谖之计也
    C.桓侯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D.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答:————
101.[多选题] 关于“权,然后知轻重。”中的“权”,说法正确的是()()()()
    A.权,秤锤,这里用如动词
    B.“权”的文中义为权衡利弊
    C.“权”的文中义为称东西
    D.权,黄华木,这里用如动词
    答:————
102.[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之”指代事物的有()()()()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C.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请王衣冠之市
    答:————
103.[多选题] 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作状语的名词是()()()()
    A.普通名词
    B.专有名词
    C.方位名词
    D.时间名词
    答:————
104.[多选题] 下面是方位名词做状语的例子的是()()()()
    A.“而相如廷叱之。”
    B.“月攘一鸡”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答:————
105.[多选题] 下列的“者”字用在动词后作代词的有()()()()
    A.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答:————
106.[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不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的是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自今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答:————
107.[多选题] 关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说法正确的是()()()()
    A.“明”是形容词
    B.“明”是名词
    C.“明”词义为清清楚楚
    D.“明”词义为视力。
    答:————
108.[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有()()()()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D.武丁朝诸侯。
    答:————
109.[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是()()()()
    A.踵门而告文公曰
    B.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答:————
110.[多选题]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的类型有()()()()
    A.“于” 字式
    B.“为”字式
    C.“见”字式
    D.“被”字式
    答:————
111.[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的有()()()()
    A.晋侯饮赵盾酒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吾不能亏主之令而亲刖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肯逃我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答:————
112.[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夫”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答:————
113.[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纣以为恶,醢鬼侯
    答:————
114.[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B.是非君子之道也
    C.数罟不入洿池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答:————
115.[多选题] 关于“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中的“之”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动词
    B.意思是“到达”
    C.是代词
    D.意思是“他”
    答:————
116.[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以为”的词义为“认为”的是()()()()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答:————
117.[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卻克伤于矢
    B.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
    答:————
118.[多选题] 关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理解正确的为()()()()
    A.“爱”是吝啬的意思
    B.以……为,可译作“把……看作是”
    C.“爱”是喜爱的意思
    D.皆”是副词,都的意思。
    答:————
119.[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然”字是代词,词义是“这样”的是()()()()
    A.赵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B.子怃然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答:————
120.[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是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是()()()()
    A.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D.任重而道远
    答:————
121.[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自今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答:————
122.[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表示介绍比较对象用法的介词“于”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D.季氏富于周公。
    答:————
123.[多选题] 古代汉语中,能用作状语的名词有()()()()
    A.专有名词
    B.方位名词
    C.时间名词
    D.普通名词
    答:————
124.[多选题] 下面句子中,含有介进比较的对象的介词“于”的有()()()()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苛政猛于虎也
    D.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答:————
125.[多选题] 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
    B.第二个“恶”和第二个“好”都是形容词
    C.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
    D.“色”指容貌。
    答:————
126.[判断题] “或百步而后止”中“或”的词性是连词,意思是“或者” 。
    A.错误
    B.正确
    答:————
127.[判断题]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中的“者”字是代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28.[判断题]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中“则”字本指法则,这里用如动词,当“效法”讲。
    A.错误
    B.正确
    答:————
129.[判断题] “从左右,皆肘之”中的“肘”字是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30.[判断题] “日食饮得无衰乎?”中存在时间名词做状语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答:————
131.[判断题] 省略句在省略某个句子成分时,不需要任何语言环境,可以随意省略。
    A.错误
    B.正确
    答:————
132.[判断题] 现在通行的《礼记》,是东汉郑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这就是所谓的《礼记注疏》,是最通行的注本。
    A.错误
    B.正确
    答:————
133.[判断题]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 通“斑”,花白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34.[判断题]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是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
135.[判断题]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中的“肉”与“存”都是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36.[判断题] “百乘,显使也。”中“百乘”是主语,“显使”是宾语。
    A.错误
    B.正确
    答:————
137.[判断题] “土崩瓦解”、“狼吞虎咽”中的“土、瓦、狼、虎”都是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A.错误
    B.正确
    答:————
138.[判断题] 省略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A.错误
    B.正确
    答:————
139.[判断题]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中的“胖”的文中义“肥胖。”
    A.错误
    B.正确
    答:————
140.[判断题]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是魏时何晏集解,宋时邢昺疏。
    A.错误
    B.正确
    答:————
141.[判断题] 《论语》通行的注本《论语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分别是
左丘明和刘向
    A.错误
    B.正确
    答:————
142.[判断题] “诸侯怨惧,令盟而谋弱秦”中“弱秦”是“使秦国变弱”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43.[判断题]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译为“把……看作”、“认为……怎幺样”, 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幺样”或“把宾语当作什幺”的意思,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44.[判断题] “父母宗族,皆为戳没”属于被动句中的“为”字式。
    A.错误
    B.正确
    答:————
145.[判断题]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A.错误
    B.正确
    答:————
146.[判断题] “将军披甲执锐,伐无道,诛暴秦”中的“锐”可以看作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47.[判断题] “分人以财谓之惠。”中的“以”是目的连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48.[判断题] 判断句是谓语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A.错误
    B.正确
    答:————
149.[判断题]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中“改”的文中义是“改变”。
    A.错误
    B.正确
    答:————
150.[判断题] “问丧于夫子乎?”中“丧”的文中义是“丢官”。
    A.错误
    B.正确
    答:————
151.[判断题]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中“赡”的文中义是
赡养
    A.错误
    B.正确
    答:————
152.[判断题] “大哉,尧之为君!”是主谓倒装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
153.[判断题]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的主语后边常用语气助词“者”字,在谓语后边常用语气助词“也”,二者有时同时使用,有时单用“者”或“也”,也可以两者都不使用。
    A.错误
    B.正确
    答:————
154.[判断题] 在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施事者,不是其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A.错误
    B.正确
    答:————
155.[判断题]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中的“殇”字指未成年而死。
    A.错误
    B.正确
    答:————
156.[判断题] 名词做状语时,“日、月、岁”用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具有“岁岁(每岁)、月月(每月)、日日(每日)”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
    A.错误
    B.正确
    答:————
157.[判断题] 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58.[判断题] “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名词用作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59.[判断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入滕”中的“自”是代词,指自己
    A.错误
    B.正确
    答:————
160.[判断题] “穆公访诸蹇叔”中的“诸”是相当于“之于”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61.[判断题] “富润屋,德润身。”中“润”是使动用法,“使……润泽”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62.[判断题]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当理解成“膺戎狄,惩荆舒。”
    A.错误
    B.正确
    答:————
163.[判断题]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里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介词,因为。
    A.错误
    B.正确
    答:————
164.[判断题] “蔓草犹不可除”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
    A.错误
    B.正确
    答:————
165.[判断题]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走”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66.[判断题]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流传下来的有在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其中戴圣辑录的《大戴礼记》。
    A.错误
    B.正确
    答:————
167.[判断题]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中“药” 可以语释为“把……当作良药。”
    A.错误
    B.正确
    答:————
168.[判断题]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
    A.错误
    B.正确
    答:————
169.[判断题] “吾道一以贯之”中存在着宾语前置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
170.[判断题]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中“谅”的文中义是道义上的固执
    A.错误
    B.正确
    答:————
171.[判断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中“踵”是名词用作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72.[判断题] 《论语》是孔子写成的,记录了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A.错误
    B.正确
    答:————
173.[判断题]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应当理解为“膺戎狄,惩荆舒。”
    A.错误
    B.正确
    答:————
174.[判断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与“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两句中的“夫”字词义不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75.[判断题] “愿受一廛而为氓。”中“氓”的文中义是本土的人民
    A.错误
    B.正确
    答:————
176.[判断题]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中“数”的意义是
技艺
    A.错误
    B.正确
    答:————
177.[判断题] “或百步而后止”与“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的“或”两个字用法不同。
    A.错误
    B.正确
    答:————
178.[判断题]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含有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79.[判断题]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或”的词性是连词,词义是“或者”。
    A.错误
    B.正确
    答:————
180.[判断题]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就是所谓的《礼记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分别是郑玄,孔颖达
    A.错误
    B.正确
    答:————
181.[判断题]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中“缘”的意思是
攀登
    A.错误
    B.正确
    答:————
182.[判断题]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然”是代词,译为这样。
    A.错误
    B.正确
    答:————
183.[判断题] 古代汉语中的的判断句都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
    A.错误
    B.正确
    答:————
184.[判断题]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存在着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答:————
185.[判断题]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A.错误
    B.正确
    答:————
186.[判断题]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中的“蜂”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象蜜蜂一样”。
    A.错误
    B.正确
    答:————
187.[判断题] “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中的“憾”是遗憾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88.[判断题]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中“改辟”译为再开辟,“改聚”译为再聚集。
    A.错误
    B.正确
    答:————
189.[判断题]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中第二个“亲”和第二个“子”为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190.[判断题]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中有宾语前置情况。
    A.错误
    B.正确
    答:————
191.[判断题]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中的“则”是“遵循”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92.[判断题]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当事人主观上认为或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当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和事。
    A.错误
    B.正确
    答:————
193.[判断题] “邻之厚,君之薄也”不是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
194.[判断题] “子适卫,冉有仆。”中的“仆”的文中义是“做仆人”。
    A.错误
    B.正确
    答:————
195.[判断题] 所谓省略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
    A.错误
    B.正确
    答:————
196.[判断题] 现在通行的《礼记》,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这就是所谓的《礼记注疏》,是最通行的注本。
    A.错误
    B.正确
    答:————
197.[判断题]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的“与”是“和……在一起”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198.[判断题] “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属于旁指代词。
    A.错误
    B.正确
    答:————
199.[判断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小”字是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00.[判断题]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中“厉”的文中义是“病,使困苦”。
    A.错误
    B.正确
    答:————
201.[判断题] “大哉,尧之为君!”与“甚矣,汝之不惠”结构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02.[判断题]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中“殃”的文中义是“祸害”。
    A.错误
    B.正确
    答:————
203.[判断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里的“诸”字相当于“
之于”。
    A.错误
    B.正确
    答:————
204.[判断题] 形容词常用如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A.错误
    B.正确
    答:————
205.[判断题] “我无尔虞,尔无我诈”中存在宾语前置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
206.[判断题] 被动句是表示主语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即主语不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其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A.错误
    B.正确
    答:————
207.[判断题]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限制。
    A.错误
    B.正确
    答:————
208.[判断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含有被动句式。
    A.错误
    B.正确
    答:————
209.[判断题]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与“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中的“是”用法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10.[判断题]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中的“隐”的文中义是“隐瞒”。
    A.错误
    B.正确
    答:————
211.[判断题] “人十能之,己千之”中的“千”是数词用作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2.[判断题]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
    A.错误
    B.正确
    答:————
213.[判断题] “武丁朝诸侯。”中“朝”的特殊用法是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14.[判断题] 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句式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A.错误
    B.正确
    答:————
215.[判断题]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错误
    B.正确
    答:————
216.[判断题] “吾道一以贯之?”中有宾语前置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答:————
217.[判断题] “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的“走” 的意思是行走。
    A.错误
    B.正确
    答:————
218.[判断题]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
    A.错误
    B.正确
    答:————
219.[判断题] 省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
    A.错误
    B.正确
    答:————
220.[判断题]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是个主谓倒装的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
221.[判断题]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的“蓰”词义为“五倍。”
    A.错误
    B.正确
    答:————
222.[判断题] “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是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A.错误
    B.正确
    答:————
223.[判断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是名词用做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
224.[判断题]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中“于”字是介词,它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陈涉”与“刘氏”。
    A.错误
    B.正确
    答:————
225.[判断题]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是倒装情况
    A.错误
    B.正确
    答:————
226.[判断题] “邻国之民不加少。”中的“加”是副词,是“更加”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27.[判断题]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是名词做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
228.[判断题]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中“爱”的词义是“吝啬”。
    A.错误
    B.正确
    答:————
229.[判断题]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中“萧墙”本指国君宫门内当门的小墙。
    A.错误
    B.正确
    答:————
230.[判断题]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中存在宾语前置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
231.[判断题] “晋侯饮赵盾酒”中的“饮”是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32.[判断题] “宋何罪之有”当理解为“宋有何罪”
    A.错误
    B.正确
    答:————
233.[判断题]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即《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错误
    B.正确
    答:————
234.[判断题]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中“以”的词性是连词,意义是“因为”。
    A.错误
    B.正确
    答:————
235.[判断题]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中“我与”是“等待我”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36.[判断题]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A.错误
    B.正确
    答:————
237.[判断题]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是“使……来”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38.[判断题] “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中的“发”字文中义为开仓赈济。
    A.错误
    B.正确
    答:————
239.[判断题] “今之从政者殆而!”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中的两个“殆”字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40.[判断题] 谓语是表达意思最主要的部分,一般不能省略但有些句子谓语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可以承前省或蒙后省。
    A.错误
    B.正确
    答:————
241.[判断题] “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生”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42.[判断题]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记录了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A.错误
    B.正确
    答:————
243.[判断题] 古代汉语中最初的判断句一般是用系词“是”来对主语进行判断的。
    A.错误
    B.正确
    答:————
244.[判断题] 在古代汉语里,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
245.[判断题] “权,然后知轻重”中“权”的文中义是“权衡”。
    A.错误
    B.正确
    答:————
246.[判断题] “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的“之”是助词,表示停顿。
    A.错误
    B.正确
    答:————
247.[判断题]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与“大哉,尧之为君”都是倒装情况.
    A.错误
    B.正确
    答:————
248.[判断题] “制,岩邑也”是一个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
249.[判断题] 现代汉语的系词“是”是由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来的。
    A.错误
    B.正确
    答:————
250.[判断题]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中“死”是对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51.[判断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也,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中“也”用于句中时表示顿宕,起提顿作用。
    A.错误
    B.正确
    答:————
252.[判断题]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是“喜欢”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汉语(二)》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