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21-8-8 08:48:12

西电21秋《劳动定额与组织》模拟试题(三)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10*2=20分)
1.标准体系表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包括(   )
A.坚持创新新原则
B.坚持贯彻“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
C.标准体系表应体现“重点突出、系统配套、结构合理和层次分明”的原则
D.坚持先进性与合理性原则
E.坚持统一性与协调性原则
答案:BC
2.影响劳动定额的因素有(   )
A.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
B.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
C.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
D.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
E.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
答案:ABCDE
3.技术定额法包括(   )
A.实地考察法
B.统计分析法
C.类推比较法
D.经验估工法
E.技术计算法
答案:AE
4.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为:(   )
A.集合性   B.目标性
C.可分解性   D.相关性
E.环境适应性
答案:ABCDE
5.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劳动定员可以分为:(   )
A.单项定员标准      B. 岗位定员标准
C.复合定员标准      D.效率定员标准
E综合定员标准
答案:AE
6.系数评定法作为一种评定方法,哪些要素是它需要考虑的要素(   )
A.技巧性
B.努力程度
C.均匀一致性
D.实用性
E.工作环境
答案:ABCE
7.以下属于实体性和心理性动素的是(    )
A.伸手
B.移动
C.装配
D.应用
E.拆卸
答案:AB
8.每一项标准都有它的结构,以下哪些属于标准结构的构成部分(   )
A.资料性概述要素
B.描述性要素
C.事实性要素
D.规范性要去
E.资料性补充要素
答案:ADE
9.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有:(   )
A.技术依据       
B.经济依据
C.心理生理依据
D.科学性依据
E.组织管理依据
答案:ABC
10.测时与工作日写实相比,二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ADE)
A.两者的范围不同
B.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
C.两者的设备不同
D.两者观测的详细程度不同
E.两者的作用不同
答案:ADE
二、判断题(15*1=15分)
1.标委会对分标委会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批稿,有权提出复议和修改意见。( )
答案:对
2.时间定额的构成与企业的生产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生产类型,定额时间的构成以及单件工时定额的核算方法也不同。( )
答案:对
3.生产批量的大小影响熟练系数的大小。( )
答案:对
4.一般来说,产品越简单,其提高熟练率的潜力越大。()
答案:错       
5.瞬间观察法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如果抽取样本的数量足够多,则样本的特性越接近于总体的特征,其数量越多,两者差距越小。( )
答案:对
6.全自动生产熟练潜力很大。( )       
答案:错
7.确定定额修改的间隔期应该尽可能短,以提高定额水平。( )
答案:错
8.停工待料、等待图样、停电、动力供应中断属于非员工造成的停工时间。( )
答案:对
9.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擅自离开工作地点属于非员工造成的停工时间。( )
答案:错
10.熟练曲线既没有动态性,只有有静态性。( )
答案:错
11.由于各部门生产工作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规定活劳动消耗量时,可采用多种计量方法。()
答案:对
12.动作分析的原理是1913年,由美国工程师吉尔伯斯首次按人体活动的特点提出来的( )
答案:错
13.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在制定、发布以后,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便经过反复利用而取得社会效益。( )
答案:对
14.劳动定额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 )
答案:对
15.为了促进我国劳动定额定员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基础作用,1988年10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归口国家劳动部领导。( )
答案:对
三、名词解释(5*4=20分)
1.统计分析法
解释:统计分析法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
2.企业定额
解释:企业定额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按照统一劳动定额,由企业厂部组织制定的劳动定额,经批准后,在本企业范围内执行。
3.作业评定
解释:作业评定也称为工时评定,它是在工作日写实、瞬间观察和测时等项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将实测时间调整为正常途径下劳动者以正常的工作速度进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以便进一步制定出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
4.实耗工时
解释:实耗工时亦称实做工时、实动工时、实用工时等,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合格产品实际耗用的劳动时间。
5.按劳动效率定员
解释: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定员方法。
四、简答题(5*5=25分)
1贯彻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贯彻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时,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直接采用上级标准。直接采用上级标准,就是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内容,在劳动定额定员的各类文件上直接引用这些标准,或者直接按这些标准进行管理。
(2)选用或压缩上级标准。对涉及面广、内容较多的上级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其内容进行选用或适当压缩。并编印成专用手册,发至企业有关部门执行。选用或压缩上级标准,必须忠实原标准,不得随意变更。
(3)补充标准。当上级标准内容概括性强,不便于具体执行时,企业应作出补充规定。
例如,当前我国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将所有标准全部制定出来。企业为了贯彻标准的需要,可根据已有的上级标准,自行制定一些配套标准。
(4)企业自定标准。当没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上级标准时,企业可自行制定新标准,但这些新标准不得与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化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相抵触。
有时企业为了更好地贯彻上级标准。赶超国外先进定额水平,及时满足需要,也可以制定高于上级标准的企业内部标准,但这种标准在基本原则和要求上不得与上级标准相抵触。
2.简述劳动定额水平的概念和种类。
答:劳动定额水平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行业或企业规定的劳动定额在数值上所表现的高低松紧程度。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定额形式的多样化,定额水平按定额的综合程度可分为:
(1)工序定额水平。工序定额水平是指各个工序之间劳动定额的高低松紧程度。
(2)工种定额水平。工种高额水平是指各个工种之间劳动定额的高低松紧程度。它是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调配劳动力,实行均衡、节奏生产的重要保证。
(3)零件或产品的定额水平。零件或产品的定额水平是指工序、工种劳动定额汇总的结果。
按照劳动定额所考察的范围:又可以分为三种,车间定额水平、企业定额水平、行业或部门定额水平。
3.阐述劳动定额标委会需要完成的任务。
答:劳动定额标委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按照下列程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劳动部提出的编制计划要求,提出本专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计划的建议,上报有关部门。
(2)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劳动部下达的制订、修订标准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督促各标准工作组或负责起草单位制定、修订标准。
(3)工作组在调查研究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分送标委会委员广泛征求意见。
(4)送审稿经主任委员复审后,正式提交标委会全体委员进行审查。可函审或会审。审查标准时,原则上应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必须经标委会3/4以上的委员同意。审查标准的投票情况,应有书面材料。
(5)审查通过的送审稿,由工作组根据审查意见再修改后,提出报批稿及其附件送秘书处。
标准的报批稿经秘书处复核后,送主任委员或其委托的副主任委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有关主管部门终审。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行业标准由国家劳动部批准、发布。分标委会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批稿,送标委会秘书处按上述程序办理。标委会对分标委会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批稿,有权提出复议和修改意见。
4.阐述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的中期目标。
答: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的中期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在国家标准化主管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劳动主管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管理机构和技术工作组织,并逐步加以巩固、完善。
(2)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对 全国以及各行业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体系表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经充分论证,完成全国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体系表、各行业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工作。
(3)与国际劳动保障组织、协会或团体建立广泛的技术、业务联系;定期举办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培训班,广泛普及、推广标准化知识,建立一支由中、高级专门人才组成的专业队伍。积极开展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的科学研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抓住重点,从通用标准入手,按标准体系表要求,构造出全国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体系的主要框架。
5.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的功能。
答: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具有以下功能
(1)有效地节约劳动消耗以及物化劳动消耗,合理开发和利用包括人力在内的各种资源。
(2)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确立共同遵守的劳动规则,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4)为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奠定基础,为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创造条件。
(5)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五、计算题(4*5=20分)
1.某企业第一季度加班工作时间占工作时数的15%,而企业劳动定额的综合平均完成程度为130%,经过修整后应为:求剔除加班的因素之后的劳动定额综合平均完成程度。
解:剔除加班的因素之后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平均完成程度指标=130%/1.15=113%
2.已知某企业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1)企业生产工人平均人数:1228
其中按有科学依据定额进行工作的人数:702
(2)企业中各个工序采用定额总数:25900
其中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数:12960
(3)企业中按定额工作额时间:2174600
其中按有科学依据定额工时:1020300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计算出企业有科学依据定额所占的指标。
解:
(1)按工人人数计算: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所占的比重=702/1228=57.2%
(2)按定额数目计算: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所占的比重=12960/25900=50%
(3)按工作时间计算: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所占的比重=1020300/2174600=47%
3.某车间在报告期内,由于停电、原料供应不足等原因,停工工时占工作总时数为20%,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为95%,求剔除组织上造成的停工工时以后的工人定额完成情况。
答:剔除停工因素的影响以后的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95%×1.2=114%
4.某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已知条件如下:
(1)该企业在过去十年中机床操作人员、机床维修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比例一直是70:12:6;
(2)该企业明年计划补充新机床操作人员700人;
(3)该企业生产效率不变;
(4)该企业组织机构不变;
(5)明年该企业将有20名机床维修人员离职;
(6)明年该企业将有5名基层管理人员离职,6名基层管理人员获得晋升;
(7)明年该企业所需的机床维修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均由外部补充。
问:该企业明年应至少招收多少机床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
解:(1)生产效率不变、组织结构不变,即该企业的机床操作人员、机床维修维修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构成不变。即70:12:6
(2)由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的需要补充的机床维修人员数=700×(12/70)=120(人),
再考虑到今年辞职的20人,所以明年企业需要补充的机床维修人员的数量为120+20=140(人);
(3)由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的需要补充的基层管理人员数=700×(6/70)=60(人),再考虑到今年5名离职人员和6名晋升人员,所以明年需要补充的基层管理人员数=60+6+6=71(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电21秋《劳动定额与组织》模拟试题(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