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21秋管理经济学模拟题五参考
管理经济学模拟题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是( )
A.一门研究企业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
B.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C.以企业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
D.其经济分析方法和原理与经济学截然不同
答案:B
解释:管理经济学的内涵。
2.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产品价格 B.消费者收入
C.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答案:C
解释:根据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3.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食盐
答案:C
解释:高级工艺品属于奢侈品,因此收入弹性较大。
4.当某种商品处于( )时,不管价格上升还是下降,其销售收入均保持不变。
A.弹性需求 B.单元弹性需求 C.非弹性需求 D.价格弹性大于1
答案:B
解释:处于单元弹性时,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5.规模报酬递减是在( )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答案:A
解释:根据规模收益的定义。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 )
A.日历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答案:D
解释:规模变动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都要发生改变,这与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吻合。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有关。
A.规模收益 B.外部经济环境 C.边际收益递减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答案:A
解释:长期意味着所有因素都可以改变,属于规模收益范畴。
8.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答案:B
解释:根据固定成本的定义。
9.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
A.将取得最大利润 B.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一定亏损
答案:C
解释:因为获得最大利润是由MR=MC决定。
10.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 )
A.2倍 B.1/2倍 C.1倍 D.4倍
答案:A
解释:因为边际收益是总收入的导数。
11.在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弹性是 ( )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释: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12.关于资金成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资金成本是企业为了获得资金,需要付出的成本
B.资金成本是企业每年收益的现值
C. 资金成本按资金来源分为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
D.资金成本是计算货币时间价值时所用的贴现率
答案:B
解释:根据资金成本的涵义。
13.税后净现金效益量应等于( )
A.△P′-△D B.△P′(1-t) C.△P′(1+t) D.△P′+△D
答案:D
解释:税后净现金效益量应等于税后利润加折旧。
14.内部回报率r大小决定方案的可行条件是( )
A.r<资金成本 B.r=资金成本 C.r>资金成本 D.r=资金成本+通货膨胀率
答案:C
解释:根据内部回报率的原理。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评价投资方案 ( )
A.返本期法 B.净现值法 C.内部回报率法 D.净现金收益法
答案:投资方案评价方法中没有净现金收益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相关产品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答案:相关产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产品之间互为替代品,说明它们对消费者有相似的用途,可以相互代替使用,产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把需求转移到替代产品上去,从而使替代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所以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是按相同方向变化的。如果产品之间是互补品,说明它们必须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发挥各自的效用。如录音机与磁带等。一种产品的价格上涨,会引起互补产品需求量的减少,从而也会使该产品的需求量减少;所以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与其互补品的价格按相反的方向变化的。总之,相关产品(不管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该产品的需求量。
解释:掌握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
2.简述不同类型规模收益的判定方法。
答案:可以从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假设在一个一般的生产函数中,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a,即所有投入要素的量都增加a倍,会使产量Q增加b倍。也就是说:bQ=f(aL,ak),则如果b>a,为规模收益递增;b<a,规模收益递减;b=a,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a和b的值的大小就可以判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
解释:掌握规模收益的判断方法。
简述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及其原理。
答案: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
解释:掌握最优组合发生变动的条件。
4.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及意义。
答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P=MR=MC(长期和短期)=AC(短期和长期)。这是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首先,P=AC(=MC),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说明这个价格水平是消费者很满意的,因为他们可免受生产者超额利润的盘剥。另外也说明此时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达到了最高点。其次,P=MC,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说明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观点看,企业的产量水平也处于最优。
解释:掌握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5.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第一特征:企业数量很多。意味这个行业由许多中小企业组成,每个企业的产量只占市场总供给量的很小部分。第二个特征:企业进出行业自由。意味生产者可以随时投入生产,随时退出生产,没有人为的障碍。第三个特征:产品之间有差别。这里的“差别”主要是指买者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偏好不同而言。
解释:掌握垄断竞争的条件。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由于受平板电脑的冲击,手提电脑的市场需求将下降30%。如果手提电脑产品要保持销售量不变,其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则手提电脑的价格将下降多少?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为1.2时,手提电脑的价格将下降=30%÷1.2=25%
需求价格弹性为1.5时,手提电脑的价格将下降=30%÷1.5=20%
手提电脑的价格将下降20%——25%
解释: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
2.某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开发一种新产品,经会计部门核算:固定成本为62000元,平均变动成本为3元/件,产品价格为5元/件,(1)计算盈亏分界点产量为多少件?(2)为确保达到目标利润为40000元,此时的销售量应该达到多少件?
答案:(1)盈亏平衡点的产量=62000/(5-3)=31000(件)
(2)为确保目标利润40000元,销售量=(62000+40000)/(5-3)=51000(件)
解释: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的计算。
3.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0Q+3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60-0.5Q,试计算利润极大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答案:已知MR=MC时企业利润最大化。MC=dTC/dQ=Q-100,MR=60-Q,
Q-100=60-Q,Q=80,P=60-0.5×80=20
利润=TR-TC=20×80-(0.5×802-100×80+30)=-1030元
解释:利用垄断行业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4.某大昌工具厂生产一种精密量具。迄今为止,它在生产之后,还要卖给其他厂商进一步加工,然后再卖给各研究所实验室使用。大昌厂这种产品的销售量为每年5000件。销售价格为250元/件。现大昌厂考虑:如果这种量具全部由该工厂加工,然后直接卖给各研究所实验室,售价是300元/件。为此,虽不需要进一步投资,但需要增加成本支出如下:
直接人工费 20元/件
变动间接费用 5元/件
变动销售费用 2元/件
固定销售费用 20000元
问:大昌工具厂要不要自己来完成进一步加工?
答案:大昌工具厂进一步加工这种量具的增量收入= 5000×(300—250) =250000
进一步加工这种量具的增量成本=5000×(20+5+2) =135000
增量利润=250000-135000=115000>0
大昌工具厂要自己来完成进一步加工。
解释:掌握贡献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5..假定某企业发行债券100000 元,息票利润为11510%,该企业所得税率为40%。且该企业现在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为每股24 元,下一期的股利预期为每股1.8 元,每年股利增长率预期为6.5%。假定该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债务40%,权益资本60%。求
(1)该企业的税后债务成本为多少?
(2)该企业的普通股资金成本为多少?
(3)该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为多少?
答案:(1)该企业的税后债务成本=10%×(1-40%)=6%
(2)该企业的普通股资金成本=1.8÷24+6.5%=14%
(3)该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6%×40%+14%×60%=10.8%
解释:掌握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为什么说使用净现值法比使用内部回报率法更好些?
答案:(1)内部回报率法是假设每年的净现金效益是按内部回报率来贴现的,而净现值法则假设按资金成本来贴现。资金成本是资金的市场价格,代表现实的贴现率,而按内部蛔报率来贴现则是不现实的。所以,采用净现值法比内部回报率法更合理。
(2)净现值法比内部回报率法计算简便。
(3)净现值法更便于考虑风险。因为它可以根据风险大小来调整贴现率。如风险大,贴现率就可以定得高一点,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
解释:掌握净现值法比与内部回报率法的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