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辅导 发表于 2021-7-19 08:25:48

西电21秋商品价格学模拟试题3答案

《商品价格学》模拟试题3一、名词解释( 共5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20分)
1.卡特尔协议价格
答案:卡特尔协议价格是垄断价格的一种形式,是少数几家企业通过私下协定来规定卡特尔成员企业的价格水平和产量、或者旗帜成员企业的市场范围等来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解析:卡特尔协议价格在短期内由于各方的竞争实力均衡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在动态的市场变化中,由于每个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只希望协议能够制约别人而不制约自己,这种协议往往会随着各方实力的变化而破裂。2.加泡现象
答案:加泡现象是指在按重量计算货物运输费用的时候,对于一些体积大但重量轻的货物,如果仅以重量来计算运输费用的话,承载运输的主体就会发生亏吨现象,于是对于此种情况,应当把亏吨的费用纳入运费计价当中,这种现象叫加泡。
解析:某轻泡商品应当负担的运费 = 某商品按实际重量计算的运费×(1 + 加泡率);
      加泡率=(车辆标定载重量 — 实际载重量)÷实际载重量×100%3.价格总水平
答案:价格总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有商品价格的平均水平。
解析:价格总水平是衡量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标,它表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动态情况,是判断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主要观测指标。4.可避免成本
答案:可避免成本是指那些在经营中没有发生的或者发生了但还可以收回的成本。
解析:企业产品在生产中,与可避免成本相对应的概念就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或者发生了却无法收回的成本,我们把这一部分成本就叫沉没成本。定价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可避免成本的收回。5.渗透定价法
答案:渗透定价法是新产品定价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低价策略,是指厂商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把价格定的较低,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占领市场、阻止竞争对手模仿。
解析:渗透定价法就是以较低的价格向目标市场、尤其是竞争者的市场,适合于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错误或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在企业经营定价的时候都应当做到对所有购买者一视同仁的公平定价原则。
答案:错误。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经营定价的时候对所有购买者往往实行的是具有差别性的歧视定价策略。
解析:一视同仁的经营原则只是形式上的经营理念,企业在定价时往往要根据客户购买的时间、数量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2.价格的较大的变动引起需求量微小的变动的情况被称之为弹性充足。?
答案:错误。价格的较大变动引起需求量微小的变动的情况被称之为弹性不足;或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较大的变动的情况被称之为弹性充足。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求了解弹性的本意和区分弹性充足与弹性不足的关系。3.生产成本是指与企业直接生产过程有关的物质消耗和工资支出的总和。
答案:错误。企业直接生产过程有关的物质消耗和工资支出的总和只是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应当是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总和。
解析:生产成本除了制造成本之外,还要包括与直接生产无关但与整个生产过程有关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4.商品比价是指同一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因环节的不同导致的价格差别。
答案:错误。商品差价是指同一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因环节的不同导致的价格差别;或商品比价是指同一市场、同一时期的不同商品价格差别。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求掌握比价与差价的区别。一般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叫比价,而同一商品的不同情况之间的关系叫差价。5.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都是由县级(含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制定和管理的,因而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错误。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还是有区别的,政府定价具有宏观、稳定和指令的特点;而政府指导价格在具有宏观性的同时更具有灵活性,不具有强制性。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求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定价的原则、范围来理解两者的区别。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影响价格上升的因素。
答案要点:
(1)纸币发行超量、货币贬值;(2分)
(2)供需不平衡,出现供不应求;(1分)
(3)本币对外币的汇率下降;(2分)
(4)垄断的存在;(1分)
(5)政策性向上调价。(2分)2. 简述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价值构成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耗费与活劳动耗费;同时还包括流通领域中的物化劳动耗费与活劳动耗费(1分)
(2)价格构成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及利润;(1分)
(3)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耗费与活劳动耗费中补偿劳动者报酬的部分对应的是生产成本(2分)
(4)流通领域中的物化劳动耗费与活劳动耗费中补偿劳动者报酬的部分对应的是流通费用;(2分)
(5)生产过程中的部分活劳动耗费与流通领域中的部分活劳动耗费对应的是税金和利润;(2分)3. 企业定价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成本导向定价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目标利润定价、目标贡献定价、边际成本定价、收支平衡定价等);(3分)
(2)需求导向定价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价值定价、需求差异定价、逆向定价等);(3分)
(3)竞争导向定价法(包括通行价格定价、密封投标定价等)。(2分)4. 简述我国价格监督的主体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分)
(2)各级政府价格监督检查执法机构;(2分)
(3)社会监督机构与组织;(2分)
(4)企业价格部门、人员或价格监督组织。(2分)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如何理解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
答案要点: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分为两种情况:
(1)一是叫比价剪刀差,即从长期动态的过程来看,工业品换农产品的综合比价指数越来越高,而农产品换工业品的综合比价指数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在统计图表中表现出来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故称剪刀差。(4分)
(2)另一种叫比值剪刀差,即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其价值,而工业品价格则高于其价值,其实质反映的是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不平等的交换。(4分)
(3)造成剪刀差形成原因有多种解释:一是认为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差别所产生剪刀差;二是国家实行工业化优先政策导致对农业的剥削造成的剪刀差。(5分)2.你如何看待“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玉米疯” 、“油你涨”、“鸽你肉”、“盐巴巴”等现象?
答案要点:
(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某一时间段内,曾经出现过部分农产品价格疯长的情况,媒体将其称之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玉米疯” 、“油你涨”、“鸽你肉”、“盐巴巴”等现象。(4分)
(2)绝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受市场的主导,全部商品有政府来管控一是没有可能,二是没有必要。市场机制其主要作用正是市场经济的核心。(3分)
(3)我国在特定时间内出现的部分农产品价格畸形变化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不排除有人对市场的操纵。而且这种畸形的价格既不利于消费者,也会对这些农产品的生产产生误导。(3分)
(4)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改变要么什么都管,要么什么都不管的情况,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调节非正常的市场价格变化。(4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电21秋商品价格学模拟试题3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