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521秋西电模拟题答案
《金融法》模拟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15×1分=15分)
1.下列有关票据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 B. 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C. 票据权利在持票人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D. 持票人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不行使而消灭
答案:D
2.具有以人的信用为履行合同之保障的特征的担保方式是:( )
A、抵押 B、保证 C、质押 D、留置
答案:B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对会员国提供()
A长期贷款 B风险资本信贷 C战争赔款 D中短期贷款
答案:D
4.下列不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当然委员的是(B)
A中国人民银行行长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
C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D中国证监会主席
答案:B
5.拟担任董事和高管的人员,由金融机构报银监会批准,后者须在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 )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A 90天 B 60天 C 30天 D 15天
答案:C
6.下列财产中可作为信托财产使用的是( )
A、麻醉品 B、放射物品 C、国家级文物 D、软件版权
答案:D
7.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A自留保险费的50% B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 C自留保险费的35% D自留保险费的25%
答案:B
8.利用涂改、粘贴、拼接等手段无中生有或者以小变大的非法改变货币的外形或面额的犯罪行为定为( )
A 变造票据罪B伪造票据罪 C变造货币罪 D伪造货币罪
答案:C
9.如果银监法与驻外银行机构所在国法律规定相冲突的,按照属地优先原则,优先适用() A驻外机构所在地的法律 B驻外机构本国的法律 C中国的法律 D行为人所在国法律
答案:A
1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由( )任命
A 国务院总理B国家主席 C委员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
答案:B
11.下列汇票中,无需提示承兑的是( )
A.见票即付的汇票 B.定日付款的汇票
C.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 D.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
答案:A12.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答案:B
13、被担保的合同被确认无效后,( )。
A、保证人仍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B、保证人不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C、如果被保证人应当赔偿损失的,除有特殊约定外,保证人仍应承担连带责任 D、如果被保证人只承担返还财产的责任,除有特殊约定外,保证人不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C
14.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 )
A金融业 B金融市场 C金融工具 D金融体系
答案:C
15.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
A、8% B、5% C、10% D、13%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15×2分=30分)
1、《担保法》规定,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 )
A、主债权 B、利息 C、违约金 D、损害赔偿金
答案:ABCD
2、下列关于定金的作用和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A、担保合同履行 B、证明合同有效
C、对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具有约束作用 D、具有预先给付的性质
答案:AC
3、设立信托,其书面文件应当载明的事项是( )
A、信托目的 B、受益人 C、信托期限 D、信托财产的种类和范围
答案:ABD
4、根据信托事项的法律立场不同信托可分类为( )
A、民事信托 B、自益信托 C、金钱信托 D、商事信托
答案:AD
5、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的主要义务包括( )
A、 投保时告知保险人所有自身情况 B、 危险、事故的补救和通知义务 C、 在保险标的的危险增加时通知保险人 D、按时交付保险费
答案: BCD
6、保险合同成立后,可能导致保险合同无效的原因有( ) A、 签订保险合同的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B、 投保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纳保险费 C、 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保险欺诈行为 D、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损失的扩大
答案:AC
7.金融市场的范围分类( )
A直接融资市场 B间接融资市场 C票据市场 D同业拆借市场
答案:AB
8.下列属于金融机构负债业务所发行的金融工具有( )
A、定期存款单 B、支票 C、定活两便存款单 D、大额可转让存单
答案:ACD
9、 储蓄存款的原则 ( )
A、存款自愿 B、取款自由 C、存款有息 D、为储户保密
答案:ABCD
10、 借款合同的担保方式有 ( )
A、保证 B、抵押 C、质押 D、扣押
答案:ABC
11.( )等行为是违反人同币图样的法律规定的行为
A印制代币票券 B使用人民币制作商品
C使用人民币作为祭拜物品 D使用人民币装饰工艺品
答案:BCD
12.下列行为属于逃汇的有( )
A、 擅自将外汇存放在境外的 B不按规定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C擅自将外汇汇出或携带出境 D擅自将外币存款凭证、外币有价证券携带或者邮寄出境
答案:ABCD
13.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包括( )
A伪造变造汇票、支票和本票B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
B伪造变造信用证 D伪造变造银行存单
答案:ABCD
14.贷款诈骗罪的形式包括( )
A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B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C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 D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答案:ABD
15.中国人民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
A存款准备金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利率
答案:ABC
三、判断题(10×1分=10分)
1、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个人查询、冻结扣划。( )
答案:错
2. 以人民币支付或者以实物偿付应当以外汇支付的进口货款属于逃汇()
答案:错
3.票据法相对于民法而言是特别法,在处理票据法律关系中,应当优先适用票据法的规定。 ()
答案:对
4.在票据行为的保证活动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义务后取得票据权利,这属于票据权利原始取得方式之一。 ( )
答案:错
5.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将影响到票据上其他真实的签章的效力。 ()
答案:错
6.甲为乙订做了一套高档家具,事前,双方约定甲不得行使留置权。但家具完工后,乙无力支付加工费,甲欲将家具卖掉以抵乙的债务,乙诉至法院。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甲的主张。()
答案:错7.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 )
答案:对
8.公益信托监察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与信托有关的诉讼或者非诉行为。( )
答案:对
9.设立商业银行总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会在3个月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
答案:错
10.支票持有人超过提示期限提示,付款人不予付款的,持票人仍然享有票据权利,出票人仍然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即付款义务。 ()
答案:对
四、名词解释题(5×4分=20分)
1.商业银行的关系人
解释:指与商业银行有直接利害关系,而且能利用这种利害关系或特殊身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或管理活动的人。
2.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解释: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退市等各个环节,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主体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将公司的经营、财物状况以及与公司相关的重点事项,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布,以供监管者作出监管判断,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
3.操纵市场
解释:指自然人或法人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方式制作市场假象,人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引诱他人参与证券交易,以谋求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
4.欺诈投资者
解释:指行为人故意传递虚假信息欺骗或误导投资者,或实施其他欺诈行为侵害投资者的利益。
5.接管
解释:是当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由监管机构派遣人员进驻并在一定期限内行使其经营管理权的制度。
五、问答题(5×5分=25分)
1.为什么说央行既是国家机关,又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答:(1)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法人。
a一切中央银行都是站在“公”的立场履行职能,都是国家管理金融和调控信用的工具,股份公司形式的中央银行业不例外。
b各国中央银行都经营业务,但不具有营利目的,而纯粹是出于职能需要。
c所有中央银行都依法拥有相应的金融行政管理权,这是它们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标志。
(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为了履行职能,必须经营特定的银行业务。
2.简述证券法基本原则之“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答:(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也是证券立法的基本原则。
(2) 公开信息又称信息公开原则,其核心要求是实现市场信息的公开化,保证市场具有充分的透明度。公开原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证券信息的初期披露和持续披露。
(3)公平原则是指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的所有参与者法律地位平等,各自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
(4)公正原则主要是针对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行为而言的,它要求证券监管机构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上对一切被监管对象给予公正待遇。
3.简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原理
答:(1)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多种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调控货币的供应量。
(2)存款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能够调控货币的供应量,关键在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创造乘数变小,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降低,银根得到紧缩。反之,中央银行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提高,银根得到放松。由于派生存款的创造是按乘数放大原理进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微量调整,就足以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巨额变化。
4.简述我国对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主要管理制度
答:(1)授权、授信管理制度
(2)贷款利率管理制度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
(4)关联贷款管理制度
(5)不良贷款管理制度
5.简述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答:(1)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为持续信息公开制,是指上市公司、公司债券的发行人在证券上市以后,应当依法持续披露相关信息。
(2)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对证券市场筹资者的监督管理和市场约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持续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期报告。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2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中期报告并予公告。
b年度报告。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4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中期报告并予公告。
c临时报告。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中期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