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21-2-4 11:40:02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题

一、填空题
1、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分析:一个维度是交往中的;另一个维度是交往者之间的角色。
2、班集体的目标可以分为、和个人目标三类。
3、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可将同伴关系分为友好型、与。
4、根据成员间需要的性质,可将非正式群体划分成情绪型、和利益型三种类型。
5、一般来说,师生交往有、双向交往和三种。
6、问题行为可以分为和内向的退缩性行为。
7、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一类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一类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
8、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两方面的内容。
9、勒温等(K. Lewin et al.)最早对教师的领导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民主-专制的维度将教师划分为、专制和三种类型。
10、班集体的非正式结构可分为、分群结合型、、分群分离型和这样几种类型。
11、根据交往中的组织关系,可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分为和。
12、根据交往者之间的角色,可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分为和。
13、群体合作的基本条件:一是;二是成员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4、在班级中,最好的交往形式是与结合起来的多向交往。
15、对学生的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层次是对的了解和认识。
16、卡赖特与赞德(D. Cartwight & A. Zander)认为,教师的领导具有和达到目标两个功能。。
17、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方,每一方都包含着和两个侧面。
18、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具有主导的地位,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对施加影响。
19、根据每个成员在班级中的地位,可划分出几类特殊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嫌弃儿等。
20、当班级中的某个成员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时间所担当的角色和相应的角色期待时,便产生了。
二、 判断题
1、区分班级中人际关系的两个维度相互交叉,即师生关系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同伴关系亦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
对 错
2、在班集体中应大力发展合作目标,适当建立竞争目标,杜绝个人目标。()
对 错
3、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角色分工和隶属关系一目了然。()
对 错
4、统一结合型和分群结合型这两类班集体的非正式结构较好。()
对 错
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交往形式适合不同的任务,如链式会促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对 错
6、一般而言,受到教师低期待的学生不能够充分地发展其所具备的潜力。()
对 错
7、民主与专制两种类型的教师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上并无明显的差异。()
对 错
8、个人目标使学生很少交往,不进行意见沟通,或进行欺骗性、威胁性的沟通。()
对 错
9、课堂上要保证教师讲课与学生独立学习,同伴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与课堂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对 错
10、片面压制非正式群体的发生与发展,会导致班级人际关系紧张,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 错
三、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 2.同伴关系 3.友好型关系 4.对立型关系 5.疏远型关系 6.非正式群体 7.归因偏差 8.皮格马利翁效应 9.观点采择能力 10.学生观 11.攻击性行为 12.退缩性行为 13.链式交往 14.轮式交往 15.环式交往
四、简答题
1.简述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2.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3.班集体中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4.简述教师的领导方式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五、论述题
  什么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如何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