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是指以电视的媒介形式来表现文学艺术作品的独立成片的节目样式。包括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小说、电视风光片等类型。电视散文,是以散文的抒情写意为表现内容,调动电视艺术语言的电视文学样式,是在散文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
一、节目形态简介
电视散文的主要节目形态是以解说词为中心,以画面的意境表现为辅助,以音乐作为情绪强化手段的三条线规律。电视散文这个片种产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电视艺术的纯粹形式,如在1994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举行的“全国电视散文评奖、展播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这个片种的审美价值和高度的艺术性,电视艺术片有其产生的特殊历史条件和价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理论界还是电视业界,都认为电视是一种和电影相似的艺术的媒介,理所当然,电视也应该生产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大众娱乐产品。电视艺术也是以文学为核心的。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刘郎创作的《西藏的诱惑》成为电视艺术片的代表,这个片在今天看来,是以解说词的文字语言为主体,而视听语言相对薄弱,遵守画面很漂亮、音乐很好、解说词很美的三条线原则。而三者之间没有很好的融合,这类片子是电视艺术片的一个存在阶段。电视艺术片创作者也在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更好地使电视艺术成为自身而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影像化表现。电视艺术片也在不断发展,体现在越来越重视画面的美感和声画关系的类型上。由人、景、物、光、色和镜头设计、场面调度、剪辑等运用而组成的画面,实际上是一种编导人员“联想的引起物”,是叙述所营造的想像空间的意境和氛围。这些切实的视觉形象——画面,规定着观众想像的指向,给人以美的享受。
电视艺术片的画面构成
电视艺术片并非严格的叙事文体,不象电影电视剧那样要使上下镜头或场景连接有因果逻辑关系,单个画面也不承载交代叙事信息的任务,它只是选取最有美感、形式感的画面,类似连环画的组成方式,单个画面的气氛和意境大于传递叙事信息的功能。
画面意境营造
画面意境是用有限的可见的画面空间传达难以言说的情感和情绪,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画面的表意性、空间和意境的容量对于电视艺术片非常重要。意境营造要靠画面所激发的观众的联想和想像,也就是靠视觉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但随着电视行业的变化,残酷的现实呈现出来,即电视作为媒介的工业的性质远远大于艺术的属性,电视散文这类片种格调高雅,受众范围小,随着电视的产业调整,这个节目形态已经逐渐远离人们视线,逐渐被边缘化了。现有纯粹的电视散文节目少量保留,以栏目的方式生存,非黄金时间播出,如中央台的《电视诗歌散文》栏目是现有的以播出电视艺术片为节目主体的栏目。但电视艺术片作为中国电视特有的电视节目品种仍然有存在和研究的价值。
我们以大型电视文化纪录片《江南》为例分析电视艺术片。这部片子“触摸中国文化根系的一幅生动且雅致的人文镜像,具有很纯粹的文化品质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江南》是电视人高峰、杨晓民、周亚平和作家叶延滨等名家联合制作的一部艺术精品。该片总策划、总撰稿杨晓民说:“《江南》是一部展示中华区域文化的开篇之作,具有较纯粹的文化品质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在『越具民族性越具世界性』的今天,《江南》还是无数海外华人触摸中国文化根系的一幅生动、典雅、精致的人文镜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