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21-1-11 10:26:47

音乐电视节目赏析

 1. 音乐电视的创意的文化特征
  世界在80年代以来,流行文化中视觉要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图画、图像的视觉语言成为重要的交流信息与娱乐的方式。创意之所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活动,有几个方面的突出点:首先,创意强化了想像力,把想像力放在第一位,看是否有独特的创作构思,丰富的联想。其次,创新也是创意思维能力建构的基本元素,创意要排除陈腐与平凡,追求新意与独创性。
  影响音乐电视创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音乐电视的创意深受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音乐电视的创意提供了最初的原创动机。由于音乐电视主要作为流行音乐的载体,因此流行音乐的文化风格及品位,为音乐电视创意的定位及艺术趋向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分析音乐电视的创意不能脱离流行音乐文化,从全世界来看,流行音乐文化虽有其共性,但各国历史传统、地域特征、文化环境的差异也给流行音乐打上了地区烙印。如美国的音乐电视深受好莱坞传统影响,其导演手法丰富,也深受美国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大众文化影响,较为注重娱乐性和故事情节,感官刺激和愉悦性比较强。有的音乐电视在创意上承袭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导演手法,在离奇、诡谲、惊险、恐怖上着力,开创了新奇刺激的视觉风格,画面比音乐重要,音乐的旋律节奏比歌词重要。这是典型的并不追求意义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形式。中国的音乐电视分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地区。港台地区的音乐电视创意基本沿袭欧美的方式,注重影像的质量和画面的情绪性;大陆地区的音乐电视在90年代创作由于制作了很多“主旋律歌曲”音乐电视,有自己文化上的特点,尤其在视觉元素上有独特的语言方式,如红色在很多音乐电视中被铺张地运用;近几年由于国内音乐电视制作的市场化的成熟,越来越趋向欧美、港台的制作路线,在光线运用、影调处理、镜头剪辑等方面的视觉创意趋向前卫。
  2. 音乐电视赏析的其他要素
  在赏析一部音乐电视作品时,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对创意的文化分析之外,还有一些可以分析的技术方面的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视觉风格
  包括对色调、影调、景别、角度、构图特点的判断分析,这要运用视听语言的知识,对音乐电视的画面整体情绪感和基本调子做出判断。视觉风格也可以说是用画面对音乐的解释,音乐电视的视觉创作是化虚为实的过程。如果写实的成分太多,音乐电视将像新闻片一样艺术感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艺术,音乐电视中要运用更多写意性的光线、色彩,每个镜头光线的角度、强弱、色调的冷暖分寸都应精心营造,力求在创作上使光和色彩成为一种能够审美因素,用光和色彩的造型语言营造音乐电视的独特意境。
  (2)画面动势
  有人说音乐电视是三分钟视觉轰炸,即音乐电视的特性之一便是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节奏感。音乐电视比其他电视艺术形式运动感更强烈由于如下理由:
  其一,由于音乐电视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和喜欢具有强烈节奏的视听语言。音乐电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包装歌手、推销其唱片,为此投观众所好必须要让画面有动感。
  其二,音乐电视所依托的音乐或者是旋律优美或者充满动感节奏的,在作画面表现时都需要镜头和表现主体的动势来配合,音乐电视的运动感是这个电视文艺体裁的本性,因为运动更适合表现音乐。
  其三,音乐要在三到五分钟内给人深刻印象,牢牢吸引住观众,镜头运动可以使画面流畅富有动感,感官上也更为刺激,现在大部分音乐电视无不在运动——创造动势画面上下功夫。
  我们需要分析画面的动势元素有:镜头运动、拍摄主体运动、镜头与拍摄主体的综合运动。分析时,我们应能判断镜头的基本运动形式是什么,整个音乐电视中的运动规律和由此形成的运动风格是什么。
  仍要考虑的还有运动的速率问题,是急速的还是缓慢的;节奏问题,是渐快渐慢的节奏还是平稳均衡的节奏,都是在分析音乐电视作品时可以考察的角度。
  (3)镜头剪辑风格
  音乐电视的动势实现也要依赖于镜头的剪接。高剪接率必然能动感强烈。剪接率指镜头切换的速率。在电影剪接中,影片长度不变时,剪接率的高低和镜头量多少成正比。在音乐电视中,短镜头运用较多,如运用长镜头也往往是运动镜头或者场面调度明显的镜头。在音乐电视中短镜头切换迅速,形成这个体裁的特有的镜头镜头剪接风格,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其发展曲线又称为“镜头调子”。内容单纯,景别接近的一系列短镜头迅速切换,在特定时间内形成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流,这种效果实际上包含着两方面的因素,即内容的感染力和镜头切换产生的感染力。剪接调子指后一种感染力发展的曲线,要使剪接调子持续上升而不至于过早地下降,需依靠镜头长度的处理,即结合画面内容,逐渐提高剪接率,使镜头越来越短,形成一种加速度的效果。这种快速剪接是音乐电视制造节奏感、运动感的有力手段。
  均衡速度的剪接风格常见于抒情调子的音乐电视中,这种剪接风格总体上不依赖于剪接频率来增强吸引力,而是靠相似镜头的重复剪辑而积累情绪效果。在许多相似的单个镜头剪接在一起后,比单独的镜头的表意效果要强烈很多,镜头的长度也比较平均,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在高潮部分,也会运用“剪接”来烘托情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电视节目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