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21-1-11 10:23:13

电视文艺晚会

近几年,随着电视制作水平和电视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电视文艺的节目形态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他的节目类型借鉴电视文艺的形式,吸收电视晚会的元素丰富节目的表现力,另一方面电视文艺节目类型自身也在探索着新的节目形态,将电视文艺的元素以重新组合的方法再利用,创造出新的节目形态。本章我们将学习电视文艺和其他节目类型的混合后的节目分析,主要以两个典型的节目《315晚会》和《新年新诗会》为例。在分析节目之前,必须要了解什么是电视节目类型和类型相关理论。
一、类型概论
  要点:类型定义、形成原因、存在意义
  1. “类型”定义
  类型(Genre)的意思是“种类、类别”,是研究电影、戏剧、文学和其他艺术和媒介形式的重要概念。每一类都以一定的特色、规范为标志。比如文学中的诗歌和小说,戏剧里的正剧、悲剧和喜剧,电影中的西部片、恐怖片、音乐片等,电视里的新闻节目和肥皂剧。不过,在上面谈到的类型中,有很多是不断有争论出现,对类型的划分难以有统一的意见。类型的划分通常是具有相似特征的文本群。我们通常知道电影类型、音乐类型、小说类型和电视类型。用在媒介研究上,类型就是指具有某方面的相似特征一组节目文本。
  2. 电视节目类型的形成
  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电视播出结构需要;二是商业的原因,即电视台对复制成功节目的利益驱动。
  电视节目和电影的区别之一是电视节目是集团性播放,而某一部电影是相对单独存在的,不和其他电影有什么放映结构上的联系。但任何一个单独的电视节目都存在于其他的节目播放的时间顺序之中,电影只要解决她自身放映的时间内的结构问题,电视节目则不仅需要结构自身,还和其他节目构成当天的节目播出整体。这个物质性的原因造成了两个必然要求:其一是电视节目要有品种的变化(就是我们要说的类型分别),其二是电视节目之间要在差异中有所联系——这是我们当前电视中出现收视提示,节目预告,在杂志型的电视栏目中又有必要的串场的原因。电视节目的趋同和趋异必然会产生节目的不同类的单元,这是类型产生的必然客观原因。
  3. 类型的意义
  类型的主要意义在于方便观众收看、工业制作流程、类型化也是电视文化不断复制、再生产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必然。
  电视节目类型形成后,也在划分着观众的收看心理。以类型电影的理论考察,类型在从电视文本向预期的观众传递信息方面发挥作用。虽然这种作用是无形的,没有任何明文规定,在面对电视节目单,每个人的文化知识、个性、和其他混合的收视经验中,“类型”的概念帮助观众形成自己的收视期待,因为对电视观众而言,类型的主要作用在于怎样把众多的电视节目划分为不同类别单元,从而能选择收看。比如电视剧、电视新闻、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谈话节目,在类别名称上就能使观众明确收看目的。类型形成在观众的收看观念里以后,他们在看这类的节目时就会适应节目和各种形式环节,对即将看到的有所期待和预计,当然也是因为愿意得到这样心理满足感才选择看。比如类型电影对观众心理预期的塑造是明显的:当看到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唱起歌跳起舞来,他会觉得很接受,因为习惯于看歌舞片的这个模式;而在看西部片时,我们也会接受其中的视觉元素:小镇、大漠、小酒馆、牛仔,这是观众看类型电影的心理状态。在看电视的时候类型也在影响和控制我们的心理,我们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就是类型的概念在发挥作用,我们期待得到什么就会选择哪种类型,再根据收视经验,会选择那个具体的节目。电视节目类型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期待视野”的类型。我们看谈话节目中情感谈话节目,会希望被感动,谈话节目也提供这样的“对话场”和动情环节;我们对新闻节目的心理期待是获知信息、事件,节目类型就意味着相应的收视观众群或某种收视心理的类型。曾一度风靡的电视配对节目,热衷的观众就对节目中的男女结识,建立好感到最后的配对成功有心理预设和期待,如果节目结尾没有一对男女配对成功,观众会有失望感,这是节目类型所决定的心理预期在发挥作用。
  很显然的,节目类型化和类型的不断丰富是对观众欣赏趣味的不断重视和利用。电视也是商业性的媒体,作为产品的电视节目,是用观众的注意力来交换广告商的投放,一种固定成熟的节目类型也必然意味着相对稳定的观众注意力。因此从节目制作的角度看,类型化也是电视工业生产的必然,相似类型节目投入生产,大量地复制和再生产相似的节目来保持稳定的收视群体,就是我们在上边讲到的“趋同”,这是电视栏目产生的原因之一,电视栏目也让电视节目类型有了必要的载体,而成为类型存在的理由。在观众——电视节目——电视工业的链条上,“类型化”成为一个纽带,使得电视工业能有规模和规律地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频道是节目类型更为规模和丰富的产物,一方面是分类的细化,另一方面,数量和规模也在扩大。如新闻频道,由于新闻类节目的发展,内部的形式也在丰富,专题、访谈、即时播报的短新闻,种类和产量的扩张都需要相应的播出容量,频道也由此产生。类型化的发生与类型的扩张、变种、分化、细化决定了电视工业的面貌和形态。
  4. 电视节目类型和节目样式的分别
  类型是基于节目-观众之间的收视期待所建立起来的电视产品,是大的和广泛的类别,可以用来描述一系列相似节目,如游戏类节目,节目样式有相对严格的范围。样式可以找到起源,也可以抄袭,《非常男女》这档节目原来从日本电视节目抄袭过来,而后又被国内的各电视台广泛抄袭,比较成功的有《玫瑰之约》(湖南台),《相约星期六》(上海台)这类节目是同一样式,但不能构成类型。再有,节目样式既容易抄袭,也容易消失,很多节目样式随着时间流逝、观众厌倦而被淘汰,就如国内的类似《非常男女》的节目样式已经不再流行,渐渐消失,而以情爱为主题的谈话节目类型仍然有新的节目形式产生。节目类型比样式会更稳定,范围也更广。
  另一层有意思的关系是节目样式的变化频繁经常会影响它所属于的节目类型,类型的划分就越发模糊,类型的杂交、混合首先体现节目样式的混合。我举一个例子。从1999年开始,有种非常新颖好看的节目样式风靡全国,即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娱乐节目,他们集中了动作游戏、明星、综艺表演的元素,打破了当时中国综艺节目以央视《综艺大观》为代表的格局,这类节目的巨大成功使各大电视台争相模仿,这些节目大大不同于原有的以文艺表演为主的传统综艺节目,而催生出了的“娱乐游戏节目”,在大的类型上虽然仍然属于综艺,但由于更多的结合了游戏成分、观众参与成分,而在观看的心理体验上完全迥异于仪式、庆典性的综艺节目了。而在以后的几年中,观众趣味的变化、节目自身的局限渐渐呈现,有的节目更多地融进综艺元素而使节目以表演为主(不论是明星还是观众),有的则象竞技博采类的节目过渡,而成为了竞猜节目(Quiz Show),而原来的综艺节目由于借鉴了“娱乐游戏类”节目成功的元素,如观众参与、明星现场互动环节,出现了“歌会”的样式,舞台的绝对权威和仪式性被改变。现在的电视屏幕上的综艺类节目既包括表演型的娱乐节目,也包括“娱乐化”的综艺。节目样式的混合使类型本身的形态变化,是电视节目本身的发展规律,一种类型内部的分化和定型是必要的过程。
  5. 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
  一种节目类型观众的收看观念里形成,他们在看这类的节目时就会适应节目和各种形式环节,对即将看到的有心理预期。在看电视的时候也有类型也在影响和控制我们的收视心理,我们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就是类型的概念在发挥作用,我们期待得到什么就会选择哪种类型,再根据收视经验,会选择哪个具体的节目。电视节目类型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期待视野”的类型。我们看谈话节目中情感谈话节目,会有希望被感动的期待,谈话节目也提供这样的 “对话场 ”,和动情环节;我们对新闻节目的心理期待是获知信息、事件,节目类型就意味着相应的收视观众的群或某种收视心理的类型。按照这个参照体系,我们对电视节目类型做如下归纳。
  我们在对众多的电视节目做类型划分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找到适用的标准。目前最基本的分法还是按照节目的形态来划分,即以形式和节目样式作为依据划分大的电视节目类型,具有相类似的节目形式和相似的节目性质的分为一类,据此,电视节目可以分为:
   戏剧类:电视连续剧、情景喜剧 电视系列剧 真人秀
   纪实类节目:短新闻、新闻专题 、人物专题、文化专题片、政论片、生活与社教类、饮食、时尚
   综艺与娱乐节目类:综艺类(Varity Shows),游戏节目(game shows),竞猜与博采(Quiz Shows)
   电视艺术片和艺术类:电视散文、电视诗歌、文艺专题片、音乐会、舞蹈、节目转播
   谈话节目可以细分为:现场互动型、倾谈型、访谈型、清谈型(聊天秀)、娱乐型
  6. 类型的杂交混合
  电视节目在发展中的一个标志就是类型不断丰富。对电视工业来说,类型能够通过和其他相似节目的比较中定义一个项目,一旦节目要转换,类型成为更重要的描述者,付费电视和有线电视频道的名字,实际上就是围绕着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的目标市场来结构的,如体育节目、音乐录影带、生活节目、纪录片等。电视节目单的制定者们必须了解节目之间的异同,建构有策略的节目单迎合市场竞争和吸引观众。在同一时间安排的节目如何避开对手和利用对手。一方面电视节目依赖于播放的结构,和频道节目构成整体性,另一方面因为这种整体性而容易产生个体的模糊,所以每一档节目追求有个性和特点突出,相对于同时段的其他节目和相临的节目又必须有个性,于是类型杂交的情况出现了。
  节目类型的混合出现的原因是:一,来自电视工业竞争的压力,电视工业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区别于对手的制作策略;二是电视节目总是要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的不同需要,混合与综合中包含了对不同收视期待心理的整合,如新闻与谈话的结合既能使观众得到资讯信息,又能在嘉宾的谈话中让观众消费这些信息或事件。下面我们分析的两档节目已经成为每年固定的节目,充分说明这类混合类型的电视节目的生存合理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视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