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简介
第一届春节晚会出现在1983年,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而后成为固定的节目延续至今。春节联欢晚会的成功与兴起,与它发挥电视传播特性有着紧密关系,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电视直播的运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创作观念的转变。
电视直播在录象技术广泛采用以前是电视文艺传播的主要方式。直播方式在录播盛行之后的重新运用,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于节目创作思维的重新调整与定位。电视节目的现场直播是电视优于、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色之一,即时传播同时接受的方式迥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与接受,它把信息直接传播至受众。在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即时传播、亿万观众同步接受与“普天同庆”的佳节气氛形成共同分享的欣赏特点。
春节晚会平均在4个半小时左右,节目总含量平均在75个左右,单个节目长度4~5分钟。
节目构成主要有:歌舞类节目、相声小品语言类节目和戏曲类节目。
歌舞类节目:
主要形式有单纯歌曲、舞蹈或乐器表演,歌伴舞的混合节目
歌舞节目在春晚中大致占到节目总量的37%,时间长度占总时长的40%,是春节晚会节目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歌舞节目是烘托晚会节日气氛,表达有强烈情绪性的主题的最重要的节目形式。每年春晚都会以歌舞节目作为整体质量的评价标准。
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
这两种艺术形式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并有强烈的喜剧色彩。特别是小品节目在春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程度非常深入。在节目总量上,小品节目在春晚中的比例占到38%,与歌舞节目相当。
戏曲类节目
戏曲节目是春晚舞台上必不可少的。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在春晚中出现,体现的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民俗和娱乐方式,具有特殊意义。
戏曲节目如春节晚会的发展轨迹一样,经历了初创、转型与成熟各个时期。春晚中的戏曲节目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名家名段型。戏曲各类剧种代表作的串连,它起到了愉悦观众、营造气氛的作用。
(二)融合型,混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特点,并再此基础上重新包装。融合型的节目首先在音乐上做了调整,增加了非戏曲传统乐器的配器
(三)小品型。这是一种以戏曲表演为主,以小品为外在形式的节目类型。由于有了人物,加上情节,有了一定的矛盾冲突,这类作品大多为原创。
其他类型节目大致有以下几种
非文艺类节目,如游戏、体育表演
朗诵节目:由主持人引导一个故事,和舞台的表演结合,常常以煽情的主要手法实现主题表现,是常说的“动情点”。
混合型节目:将不同类型的节目混搭,吸收不同节目的特点给观众以新鲜感。
总之,其他类节目质量的创作开发与提高在春节晚会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节目质量越高,晚会给人的新鲜感越强烈,晚会的综合色彩就越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