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21-1-8 09:07:55

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特征

 (一)总论
  任何艺术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也就是说,一种艺术之所以能够独立成为艺术,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拥有自己的语言。
  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够被称为“艺术”,并作为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被认可,就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语言和语言符号系统。
  在影视艺术诞生之前,戏剧、诗歌、音乐、舞蹈、雕塑、建筑之所以能够被公认为独立的艺术门类,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创作语言。电影早于电视半个世纪出现,有人曾经将它称其为前六种艺术之后诞生的第七种艺术,而将电视称其为第八种艺术。如果从语言上考察和界定,电影电视使用的都是视听语言,因此,影视毫无疑问是同一门类的艺术。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共同的语言。
  作为同一种艺术,影视艺术有共同的视听语言特性。而作为同一种艺术,电影电视两种媒体因媒体性质不同,视听语言表达时也有所差异。
  在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大量经典的电影艺术创作,为视听语言带来了丰富的、个性化的、激动人心的实际运用范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与完善的理论体系。
  电视艺术的视听语言是从电影的视听语言中脱胎而来,在半个世纪的实际应用中,由于电视艺术品种样式的多样性,以及电视媒体除艺术创作功能以外还具有的主要的传播和宣传特性,相对于电影艺术而言,电视艺术的视听语言也更加。电视节目样式及电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视听语言,并发展和创造了新的语汇和语法,为视听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
  电视文艺作为影视艺术中独特的一种样式,确切地说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既有影视艺术创作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来自于电视媒体特有的节目样式。它与媒体性质、特征、节目样式有关。电视节目自诞生之后,相对于较为单一的电影艺术而言,电视节目的类型、节目样式日益丰富,大量的节目、栏目出现,有的节目已成为模式。而所谓模式,其中重要成分是语言的模式。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模式就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电视在不同的节目样式和节目种类中有不同的语言方式。新闻消息、新闻专题报道、新闻实况转播、纪录片、艺术专题、艺术片、电视文艺节目、电视风情片等等,它们都有因为各自节目特性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的视听语言样式和不同的语言风格。其中,电视文艺节目又包括电视文艺实况转播、电视综艺晚会、电视专题晚会、电视综艺节目、电视专题、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等样式。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运用,可以说是电视所有节目样式中最复杂的、运用视听语言元素最多的一种节目类型。
  视听语言是在蒙太奇思维方式下的由声画系统组成的非线性立体语言,具有纪录性和表现性。它既能逼真地再现和纪录客观现实生活,与现实时空保持一致,又可以创造出非线性的美学时空。视听语言本身既有纪录现实原生形态的功能,又有表现非现实时空的巨大能力。它是纪实的,也是表现的。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有的节目样式的语言是单一的,如新闻类节目。而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因其本身样式的多样性而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姿多彩的形态。
  电视文艺不同的节目样式有不同的语言方式,而电视文艺所有的节目样式涵盖了视听语言这三种基本方式。
  首先,电视文艺运用了视听语言的纪实功能,并由此产成了单纯由纪实性视听语言构成的节目样式。电视文艺实况转播和文艺纪录片就是典型的运用纪实类视听语言的节目样式。
  其次,电视文艺大量运用视听语言的表现功能,为其营造艺术氛围和增强艺术表现力。它是电视文艺艺术性的重要来源。如电视艺术片、音乐电视、电视散文等样式。
  另外,电视文艺经常在纪录演出现场状态的同时进行艺术创造,它需要同时运用纪实性和表现性视听语言。
  电视艺术语言和电视纪实语言的最大不同在于素材,艺术语言的画面素材主要来自设计、排演和提取,纪实语言相对来说更依据现实生活本身。电视艺术语言基本特征是:
  1. 画面素材经过提炼、加工,对现实生活的画面从景别、色彩、构图上造型,而不再是生活粗糙的原样。我们看一些画面精美的偶像剧,体现创作者从粗糙的现实生活中提取美好形象的能力,使线条、形状、色彩、光线变成具有情绪作用的语言符号。
  2. 影像的富有情绪和意境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特征。追求情绪、意境的适合的视觉表达,雨、风、雪的形象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成为有情感作用视觉符号。
  3. 使用音乐元素来加强对画面情绪的渗透和对观众的情感冲击。
  4. 用其他电视手段来加强情感和艺术表达效果,如画面特技、字幕等。
  简单来看,纪实语言是要把虚做实,把已发生的事讲述得犹在眼前;艺术语言要把实做虚,把生活粗糙的毛边去掉。
  (2)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可以从同一个画面中读解出不同的信息。同一段视听语言中包含的信息量是与观众的文化程度成正比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不懂得视听语言已不仅仅是审美享受的遗憾,视听语言上的“文盲”同样会带来视听活动的误区,使认识社会的过程和审美的过程发生错误。视听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视听语言依靠技术发展,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革命。视听语言已经培养出一代具有视听思维的年轻观众群体。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已经与传统思维下的审美习惯有所差异。
  文字语言的表达依靠编码原则,它的生成是约定俗成的。文字符码和符号系统一旦确立,人们必须通过学习掌握其中规定的意义,并按照相应的规则来运用和接受。而视听语言是以人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的复制为基础的,因此它具有更多的个性因素和多样性。
   (3)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基本样式
  视听语言的基本要素有:
  被拍摄物体:人、景、物;伴随被拍摄物体出现的声、光、色、影调;对被拍摄物体和摄像机运动的场面调度;伴随摄像机运动所出现的景别、构图、线条;对单个拍摄镜头的整理组合:电影剪辑、电视编辑、蒙太奇。
  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根据不同的节目样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视听语言的运用,又为不同的电视文艺节目带来了节目样式上的明显界定。也就是说,电视文艺的语言样式与节目内容所需要的表达方式是一致的。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与节目内容相互依托。
  电视文艺的基本语言在不同的节目中有不同的样式。
  电视文艺实况转播:这是一种对文艺演出节目客观传播的节目样式。它主要依靠多迅道,也就是多机位的导播来完成。“导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摄像机的调度和多迅道节目信号的现场切换组接。二是指完成这些工作的编导。导播,是电视文艺以及其他多机拍摄节目所特有的制作环节。由于它只涉及对电视台播出人员的调度,因此称这一环节和这一环节的导演为“导播”。它不仅仅是电视文艺的概念,也是整个电视的专业名词。最常见的导播节目有新闻和体育节目实况转播,以及所有的演播室节目。它是电视多机拍摄制作的手法之一。
  实况转播,是电视文艺一种常见的播出形式和节目类型。实况转播类节目主要的任务是对一个事件或一次活动从发生到结束的客观纪录及传播。在大量的实况转播中,运用多机位拍摄原则对室内和室外的舞台演出及活动进行纪录,并尽可能客观地传达给观众。这种纪录和传达的客观性表现在:导播时使用转播对象进行调度,保持演出的原有状态;尽可能隐藏电视手段的痕迹,保持观众对事件或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关注。如果观众在转播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电视手段的存在,节目就成功了。
  这类节目的视听语言主要运用正常视点下的机位,在正常光线下进行拍摄。它的推拉摇移速度适中,并按照不同机位不同景别进行组接。它以唱词和动作的间隙及段落为切换点,摄像机运动和组接点变换是以心理期待为基础的。它的运动及运动过程因为观众的这种心理期待而不显突兀。如果它是对一个演出过程进行纪录,它的声音只能是这个过程原有声音的还原。如果它是对一个演出活动的纪录,除同期声外,一般还会出现解说。实况转播类节目的编辑过程一般由导播现场切换完成,它很少采用特技手法。
  与多机拍摄相对应的是单机拍摄。顾名思义,单机拍摄就是只用一台摄像机逐个完成每一个镜头的前期拍摄任务,然后通过后期编辑,把这些单个镜头组接起来。
  单机拍摄和多机拍摄,是视听语言完成叙事、抒情、表意的方法。无论是单机拍摄还是多机拍摄,它们在视听语言的构成中的作用是同样的。
  文艺节目的实况转播,各类文艺晚会,各类演播室中录制的文艺栏目和节目都采用多机拍摄的方法完成。文艺纪录片、文艺专题片、电视艺术片,电视散文、音乐电视等样式大多用单机拍摄的手法完成。
  单机拍摄或多机拍摄本身没有纪实或艺术的倾向性。它与视听元素一样,只是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电视文艺纪录片
  电视文艺纪录片是以文艺为题材的纪录片。它既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又是文艺节目的一种样式。它除了对现实生活的纪录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文艺演出进行纪录。在语言上,它沿袭了电视实况转播类节目客观叙事的样式,仍然是正常视点下的机位,正常光线下的纪录,推拉摇移和后期编辑手法以不影响观众对事件和演出的观赏为前提,尽可能客观地再现事件和演出的原有状态。声音以同期声为主,在画面有不确定性时,用解说的方式对事件、地点、人物、基本状况加以解释说明。与实况转播节目不同的是,实况转播节目只纪录某一件事或某一次演出,电视文艺纪录片要通过多个事件和多次演出的选择和纪录,组合在一起阐述编导的思想,抒发编导的情感。这种思想和感情的表达是通过客观事件的组合达到的。
  电视文艺纪录片以纪录多个演出过程和这些过程中的人物为目的,在这种类型的片子中,展示事件、行为、动作的过程,捕捉过程中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前期拍摄环节。因此,它的平均镜头长度要比电视文艺专题片长的多,一般来说在12秒以上。镜头运动速度也较为缓慢。它在后期编辑时,为保证全片的客观性,它不采用特技手法。
  正常视点下的机位,正常光线和色调下的图像,较长的镜头和较慢的摄像机运动,同期声,对画面不确定因素的适度解说,没有特技手法的切换编辑,是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基本语言样式。它所运用的视听元素中,不包括音乐音响。如果有,往往片中纪录的对象本身有声源。
  电视文艺专题片
  与电视文艺纪录片不同,电视文艺专题片更直接地表达编导的意图。纪录片是客观事实在说,而专题片是编导在说。电视文艺专题片利用多个事例,并从不同角度说明全片的观点。它由客观纪录的事实和主观阐述两部分组成。时空上,它不再像纪录片那样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和逻辑来进行,而是根据论说的结构来完成全片的制作。除了在时间空间上不遵守顺序原则外,由于情感表达的主观和直接,在电视文艺专题片中往往还会出现非现实时空。实况转播、文艺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是对现实时空中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电视文艺专题片使用这些客观纪录的片断,通过重新结构和多样化的编辑手段,使全片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编辑痕迹明显。电视文艺专题片的视听语言在沿袭实况转播、文艺纪录片的现实客观纪录样式的基础上,在后期编辑时加入了特技编辑、音乐音响等元素。通过对不同视听素材的对比,得出不同的结论。
  电视文艺专题片往往将一些相关的文艺节目片断,根据主题用一定的串联方式加以结构和整合。它或者以纪实部分为主,或者以文艺节目为主,在视听语言上寻找纪实与艺术的结合点,解决纪实与艺术之间的反差。它是视听语言纪实性与表现性并存的一种样式。也是纪实性电视文艺节目和表现性艺术节目的分界点。
  电视文艺专题的基本语言方式是,画面既有有正常视点机位、正常光线色彩下纪录现实生活镜头,也有造型性强表现主观感受和认识的拍摄内容。画面平均长度较短,一般在5—7秒左右。摄像机运动速度根据主题、情绪表达的需要确定,常常快速地推拉摇移。运用同期声、音乐音响。解说词占相当大的比例和分量。后期编辑手法多样,可以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编辑手法,包括各类特技手法。
  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是最能创造性地表达创作者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节目样式。它可以运用所有的视听元素,对所见所闻激发出的思想与情感进行描述。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形象进行选择、组织、提炼和造型,并通过这些工作创造美、符合艺术表现要求的形象。电视艺术片通过视听语言来表达美学观念。如果电视艺术片中没有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激情,作品没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也就失去了意义。
  电视艺术片的基本样式是:大量运用非正常视点机位,以获取美的、有力度的、个性化的画面,摄像机运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速度和长度,在作品中往往运用色彩和光线造型和突出主观意识。作品中除同期声外,大量运用音乐音响,音乐音响在此不再仅仅是对画面信息的补充和辅助,它成为片中重要的独立传达思想情感的元素。和纪录片相比,电视艺术片的主要功能转为艺术创造。它的后期编辑更为自由。在画面和声音的关系上,声画对位、声画分离的情况大量出现。
   电视文艺晚会
  电视文艺晚会分为综艺晚会和专题文艺晚会。综艺晚会以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五一晚会、七一晚会、八一晚会、中秋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节庆日晚会为代表。专题文艺是指舞蹈、歌唱、戏曲、曲艺等单项艺术文艺晚会。电视文艺晚会从节庆日的庆祝出发,以提供热闹欢快的娱乐为基本目的。它由各种文艺表演为基础,以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结构,用主持人、字幕等方式加以串联。电视文艺晚会多在演播室中进行,有时也采用实景拍摄,一些大型晚会往往运用演播室和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时空多样性,使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
  无论是演播室还是实景,电视文艺晚会以“三机位”为基本方法,并由此演变出更多机位、更多变化的调机和切换方式。
  “三机位”法是指:以舞台为关系线(轴线),在舞台下方一侧围绕舞台设置三个机位。面向舞台,从左至右依次为一号机、二号机、三号机。通常人们将这三个机位的设置称为“三机位”设置法,将一号机、二号机、三号机称为“三机位”。“三机位”是电视文艺以及所有演播室节目的基本机位设置方法,三台摄像机的切换也就成为多机切换的基本样式。
  “三机位”是纪录舞台演出的一般方式。一号机和二号机多拍近景、中景、中近景,二号机多拍全景。机位、景别如果是相间的、不重复的,一般来讲,舞台演出的记录、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就是通顺和流畅的。二号机全景/三号机近景/一号机中近景/三号机全景/二号机近景/一号机中近景/……,这样的语言是电视文艺的基本语言样式。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文艺的发展,人们对视听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也越来越成熟。其中一个现象就是机位设置越来越多,切换剪接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样。语言除通顺之外,更多地讲求通过拍摄和剪接切换造成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四)电视文艺节目的分类
  电视文艺的节目类型按照节目主体内容、节目形式可以做如下分类。
  电视文艺晚会:指以舞台演出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文艺节目
    1. 综艺晚会
    2. 娱乐节目
    3. 庆典晚会
    4. 专题晚会
    5. 央视春节晚会
    6. 演唱会
    7. 舞蹈演出
    8. 颁奖晚会
    9. 综艺选秀节目
  (五)文艺专题节目精品赏析
    1. 艺术人物专题
    2. 电视艺术作品:电视散文、电视诗歌
    3. 主题性的文艺节目
    4. 谈话节目
    5. 音乐电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