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20-12-15 18:12:35

德育论20秋福师网院考核答案

1.(10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德目主义
2、思想品德
3、德育网络
4、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5、德育模式
6、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柯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
2、德育评价的原则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评价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做2题,计30分。)
1、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者的原文被删改的文章。
请你用道德教育的观点,说明一下问题:
1,出版社的删改权利。
2,以下是及个研究生对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看法,基于这些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和你以后可能的教学。
甲,对作为初中生的“我”的权力的漠视
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对作为初中生的“我”的权力的漠视,这是“我”的作文,为什么要拿去出版并进行了修改,而“我”却是最后知道的?
此外,文中说将《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是用字的准确性,可准确在哪里却没有说明,至少目前我也没弄清它具体好在哪。而在“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这一句中似乎透露了一点两人是有极大的等级差别的信号,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平等似乎并不那么相符。
最后,文中先说爬山虎“绿得沉郁”,后又说它“虎虎有生气”。沉郁应是暗色调,而虎虎有生气是威猛有活力,两者似乎不是那么匹配。
乙,名人权威和学生的话语权
但是读完文章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该文章似乎认为作文按着“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用词准确生动等“标准”写就是好文章。而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名人人格和权威以及老师的肯定下,好像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失去了自己的写作语言和风格。
丙,这是一篇好文章吗
这篇课文,我真心没有觉得哪里好,哪里有什么启发的思想。如果老师没有说这是一篇作家写的文章,我还以为是小学生的作文。
2、请你设计一个课堂上能够公平提问的教学。

青青 发表于 2020-12-15 19:41:32

这篇课文,我真心没有觉得哪里好,哪里有什么启发的思想。如果老师没有说这是一篇作家写的文章,我还以为是小学生的作文。
2、请你设计一个课堂上能够公平提问的教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育论20秋福师网院考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