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合拢精度控制管理专题问题与对策
技术质量管理处组织上述人员对现阶段船坞合拢精度控制管理进行了专题研讨,充分分析了现阶段因合拢车间QC专职检验与总厂体制上存在的差异;分段储备量不足与船坞周期存在生产与精控矛盾;搭载工艺状态与精控检测时机存在的相互不协调;诸多因素造成精度控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并对船坞搭载过程中的精控职责、精控流程、精控整改等精度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疏理,形成一致意见如下:一、 精度控制存在问题:
1、 船坞合拢精度管理分工职责不明;
2、 船坞合拢精度控制流程界面不清;
3、 船坞合拢精度整改措施执行不力;
4、 精控检测意见整改不到位、精控合格率较低;
5、 超标偏差,导致船东船检异议,直接影响到项目交验;
二、 精度控制管理职责:
1、 合拢车间对两个船坞内搭载的船体主尺度精度负直接责任。对精控处提出的精度修正意见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擅自变更调整,造成后果的,其责任将直接追究到车间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队。
2、 精控处全面承担船坞合拢过程中坞平台中组分段、总段和坞内搭载的船体结构主尺度的精度检测、精度修正数据确定、精度误差信息的及时反馈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现场检测、修正数据和误差信息反馈的准确性负全责。
3、 生产处项目经理部对精控处反馈的大合拢过程中出现的主尺度精度偏差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办法及时纠正处理,在生产的安排上及时调整,不能过于注重节点,因组织协调工作失误,导致错过最佳的调整时机,后期无法调整局面的,生产处将承担管理责任。
4、 对于上道工序“让步接受”的分段,合拢车间要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公差标准进行调整,分段合拢口结构开调修正工作,必须严格按工艺规范要求进行,不得偷工减料,否则,同样负有精度控制责任。
5、 合拢口结构需要进行挖换的,技术质量管理处要及时出具工艺方案与船东船检沟通确认、需要求设计公司出的及时联系跟踪处理,因处理方案不及时影响合拢车间正常工作的责任,由技术质量管理处承担。
6、 鉴于现阶段合拢QC检验体制与总厂的差异,参照总厂的做法,对于日常合拢过程中的精度误差质量问题,由合拢车间反馈、精控处确认、生产处项目经理部负责落实责任单位出具工程质量通知单(附照片)、交技术质量管理处,进入公司仲裁。
7、 对于现场难以确认的分段合拢口精度偏差工程质量问题(包括不能明确断定责任单位的大合拢累计精度误差),由技术质量管理处工艺人员会同上述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认定,避免出现责任单位的争议。
8、 合拢车间和精控处对两个船坞搭载船舶要指定专人放样、检测,专人负责管理;强化从事操作人员技能修养培训,建立明确的责任管理与考核机制、赏罚分明,制定细化工艺作业指导书,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
三、 精度控制管理流程:
1、 考虑到船坞总段搭载与船台中组段(散段)合拢、船坞吊车定位与船台吊车加船台小车辅助定位上对精度偏差工艺调整修正的难度,坞平台中组和坞内搭载总段的定位工作,车间放样和精控检测要力争准确、可靠,尽可能避免落位后的二次调整。
2、 精控处在坞平台中组和坞内搭载前,根据完工分段(总组段)的精度检测数据,通过相邻合拢口结构相互之间误差数据分析对比模拟合拢状态,为合拢车间提供准确的搭载定位数据(或修正数据)。
3、 坞平台的中组和坞内搭载,合拢车间必须根据精控处提供的主尺度精度控制数据,按“三线一点”的工艺要求,进行分段的准确定位,原则上,合拢车间放样只能在规范允许的标准范围内进行调整。
4、 针对现阶段分段定位检验与焊前精控报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主尺度精度偏差问题,要求精控处尽可能在分段定位划线工作过程中慎重、确认准确的划线宽度,避免因划线误差造成分段落位后结构间隙过大和不到位的二次修割。
5、 合拢车间在分段定位划线、落位装焊工作中要加强主尺度的精度过程控制,车间放样、区长、施工队对涉及到主尺度的结构要进行过程检测,充分利用保型工装、拉码绑码、焊装顺序等工艺措施,及时进行纠偏调整,避免焊前精控偏差、调整困难情况的出现。
6、 对于规范标准中允许的合拢口结构间隙错位最大极限值的使用,必须由车间负责人和技术质量管理处工艺员共同确定,必要时与船东船检沟通确认,避免焊前报检时船东船检提出异议。
7、 精控处对两个船坞船体搭载船体的主尺度的精控检测数据,以交验项目过程单形式及时报项目经理部主管,对于超规范的偏差检测数据值,项目经理部要把握,协调处理,避免因前个分段未处理好就吊合下个分段造成合拢口无法调整的局面出现。
8、 由于现阶段精控处检测员与合拢车间放样工作息时间上存在的不同步,可能会对船坞合拢的精度检测报检带来一定的影响,放样工、检测员与生产部门要及时沟通,对精度要求及时与车间放样工交底,必要时精控处要求安排检测人员同步加班,以免影响船坞生产。
四、 精度控制整改要求:
1、 合拢车间在船坞搭载过程中因放样失误(施工)导致的精度严重超标(或重大精度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通报生产处项目经理部和技术质量管理处,由技术质量管理处(必要时会同总厂设计部门)制定工艺方案,进行整改。不允许有隐瞒不报、擅自修正的情况出现。
2、 对于精控处分段合拢口精控检测不合格的整改意见,在通报生产处项目经理部确认后,合拢车间必须及时整改。精控处必须进行精度检测跟踪。合拢车间不允许有擅自不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3、 合拢车间各施工区域、施工队,对放样工的定位划线和精控处的精控检测数据,进行擅自修改,以便减少自己当前分段合拢口开调修正工作量的,同时,给相邻分段合拢口带来不必要的调整(或挖换)或增加工作量者,将进行严肃处理。
4、 对于上道工序“让步接受单”合拢的分段,因分段精度偏差和大合拢累计误差,导致合拢车间、精控处按规范允许标准和规范极限标准都无法处理到位,若保证主尺度精度要求牵涉到大面积主板(结构)挖换情况的,由技术质量管理会同设计部门,根据船体结构规范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处理。
5、 坞平台中组的货舱区域总段要求尽可能地实现净线下坞搭载,避免落位后可能出现的二次复位,给坞内调整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这类分段落位精控检测后出现的主尺度精度超标的情况,技术质量管理处会同生产处项目经理部视相邻总段(或分段)合拢后能否在规范允许标准内调整的具体情况,作出“让步接受”。
6、机舱区域分段的中组和进坞搭载,必须要引起合拢车间放样定位和精控处的精控检测控制方面要有超前的精度控制意识,将分段的偏差和大合拢累计可能出现的偏差尽可能地在轴线、舵线分段合拢前消除,避免轮机定位后合拢口船体结构公差超标的情况出现。
7、 生产处项目经理部要加大对于船坞搭载过程中精度控制整改的力度,不按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擅自修改分段定位数据的,可参照目前分段建造考核进行,取消交验项目(节点考核不变),对无法进行的精度控制整改分段,按二次报检进行处罚。
8、对于船坞搭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较大精度质量问题,生产处项目经理部主管、合拢车间QC、区长、在日常的工作和检验中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发现,及时处理,需要与船东解释的及时跟船东船检沟通处理,争取工作上的主动。避免船东船检在报检(巡检)中发现,提出异议,造成拒检(停检),影响合拢项目正常交验和船坞周期。
上述会议纪要内容自网上发布之日起执行,请与会人员传达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实施过程中不妥之处,技术质量管理处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修改。目地是尽快缩小与总厂船台合拢相比,精控报检合格率较低的差距,提高船坞搭载的精度控制与管理水平。
奥鹏作业答案 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