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20-11-27 14:17:51

《地理教学论》东师20秋在线作业1满分

地理教学论20秋在线作业1
1.[单选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
无忧答案网答案资料下载,请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A.发展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A——
2.[单选题] 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的是()。
    A.地理课程内容
    B.地理课程评价
    C.地理课程目标
    D.地理课程理念
    答:——C——
3.[单选题] 在学习黄土高原景观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现象不只是一种土壤的过量侵蚀,而是一种地形、土壤、生物、水文同步变化的结果,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同步变化过程中形成的——这培养的是学生的何种思维方式()
    A.整体思维能力
    B.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C.空间思维方式
    D.形象思维
    答:——A——
4.[单选题] 教师首先给出“温带和寒带的河流,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每当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的时节,就会发生凌汛。”这一规律,并对规律加以详尽的解释。然后出示叶尼塞河、尼罗河、黄河等河流,让学生指出哪些河段能发生凌汛、哪些河流不发生凌汛。这是何种教学方法()
    A.探究法
    B.例规法
    C.规例法
    D.比较法
    答:————
5.[单选题] 下列关于板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板画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画面的美观
    B.板画的设计应该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
    C.板画的设计应该注重科学性
    D.板画的设计应该尽量简明、美观
    答:————
6.[单选题] 学校为了按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班,所进行的考试属于()
    A.配置性考试
    B.水平考试
    C.总结性考试
    D.形成性考试    答案进 ap5u.com大工答案Q761296021
    答:————
7.[单选题] 进行地理野外观察属于()
    A.地理实物直观手段
    B.地理模像直观手段
    C.地理实验手段
    D.地理模拟手段
    答:————
8.[单选题] 以下对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
    B.是地理课程效果的重要依托
    C.是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D.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
    答:————
9.[单选题] 上海位于长江和海岸线中部的交点上,这个点早已存在,鸦片战争以后,它潜伏的区位优势才得以显露出来,这表明要()
    A.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地理位置教学
    B.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来进行地理位置的教学
    C.运用地图、略图说明地理分布的范围
    D.注意阐明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答:————
10.[单选题] 摸底测验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
11.[多选题] 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的因素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地理学科的研究
    E.对学校的研究
    答:————
12.[多选题]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
    A.主动性
    B.独立性
    C.差异性
    D.体验性
    答:————
13.[多选题] 调查一般包括()
    A.选题和准备阶段
    B.调查阶段
    C.分析阶段
    D.总结阶段
    答:————
14.[多选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B.地理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促进者
    C.地理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答:————
15.[多选题] 下列关于学习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有()。
    A.探究式学习是发现式学习的上位概念
    B.主动接受式学习也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
    C.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对立的
    D.探究式学习的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答:————
16.[多选题] 从探究的特点来看,中学地理探究课可以分为()。
    A.理论探究类
    B.科技创新类
    C.考察探索类
    D.推理预测类
    答:————
17.[多选题] 地理成因教学方法有()
    A.运用变式法
    B.运用比较的方法
    C.综合-分析法
    D.直观再现法
    答:————
18.[多选题] 地理数据的教学的策略包括()
    A.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
    B.用引导探究法
    C.注意地理数据的更新
    D.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答:————
19.[多选题] 地理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有()。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发生条件
    D.行为水平
    答:————
20.[多选题] 下列属于对地理教师评价的角度的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与手段
    D.教学效果
    答:————
21.[判断题]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比较区域的形成要素,分析区域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也发展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A.错误
    B.正确
    答:————
22.[判断题] 个人内差异评价——它是把学生个人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既定地理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或达到程度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3.[判断题] 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是指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组成和空间排列方式等内容时,形成具有条理性、概括性知觉的心理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
24.[判断题] “地理课程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A.错误
    B.正确
    答:————
25.[判断题] 地理景观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不同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外貌特征的过程。所以在地理景观知识教学中通常采用直感直观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
26.[判断题] 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A.错误
    B.正确
    答:————
27.[判断题] 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以地理的观点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A.错误
    B.正确
    答:————
28.[判断题] 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A.错误
    B.正确
    答:————
29.[判断题] 显性方式侧重如下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方法。二是通过复习知识总结科学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
30.[判断题] 提高人的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A.错误
    B.正确
    答:————
31.[判断题] 广义的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和学校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
    A.错误
    B.正确
    答:————
32.[判断题]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定为:(1)运用板块漂移学说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具有独特的原始生物(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手段,表达自己学习澳大利亚的体会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A.错误
    B.正确
    答:————
33.[判断题] 上游开荒或采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导致中下游河床淤积,洪水频发——这是资源辩证观的事例。
    A.错误
    B.正确
    答:————
34.[判断题] 按照信息传播过程信息流动的交互性可将地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
    A.错误
    B.正确
    答:————
35.[判断题] 是否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衡量主体素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A.错误
    B.正确
    答:————
36.[判断题]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人,因此地理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A.错误
    B.正确
    答:————
37.[判断题] 着眼于因地制宜观点教育的区域差异的教学,要遵循这样一条基本线索选择和组织教学素材,安排教学进程:区域不同——资源(种类、组合、数量、质量等)和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发展潜力和可能性互有差异,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理环境。
    A.错误
    B.正确
    答:————
38.[判断题] “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经验”取向把重点放在“学生应该做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A.错误
    B.正确
    答:————
39.[判断题] 人地协调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A.错误
    B.正确
    答:————
40.[判断题] 自然资源的核心教育内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资源处于基础的地位。
    A.错误
    B.正确
    答:————

无忧答案网附件是答案,核对题目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理教学论》东师20秋在线作业1满分